分享

【读书】像《红楼梦》,有些书不需要读完

 寻琴斋 2021-11-05


像《红楼梦》

有些书不需要读完

一部《红楼梦》,我前前后后读了二十多年才通读完。初中的最后一年,省吃俭用节约下来差不多一个月的生活费,买了一套四大名著,那个漫长的暑假里,我都潜心在读这四本书,即便是在山坡上放牛,黄牛一边吃草,我一边坐在树荫下看书。厚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中确实有点分量,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手臂都有些酸痛。

因为从接触四大名著开始,传递给我的观念就是:这是好书,一定要认真读。于是我刚开始读得并不快,就像是到手一样美食,量又少,总舍不得一口吞下,于是一小口一小口慢慢的品尝。

结果就是,后来四大名著的其他三本被借来借去,最终下落不明,只剩下一本《红楼梦》。这是岳麓书社1995年版的,现在纸质已经发黄,像是年代久远的古籍,而精装的硬封面也在二十年中多次搬迁而碰伤了书角。

丢失的三本名著,当初是不是坚持读完了,现在也不记得了,但是清楚地记得,仅存的《红楼梦》没有读完,并且是读了很多次都没有读完。前面的有些章节我抄录了很多遍,甲戌本连带脂评我抄录了一遍,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可是八十回后之前一直都没有读。

没有通读完之前,心中总觉得有点遗憾,仿佛故事没有完,总在那里悬着;仿佛任务没有完整,总有点半途而废的感觉;仿佛到一个景点游玩,没有看到全貌,浅尝辄止,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你曾经到过那里。

而又确实从内心深处不太愿意去读,一则是因为从教科书到学术文章,绝大部分都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程伟元续写的,已经不是曹雪芹先生的本意和文章;二是七十回往后,大观园一下子转到了秋季,太过萧瑟伤感,让人不忍卒读。

今年终于找到机会,在每天孩子睡着了之后的深夜,读个几页,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读完了。

读完了后四十回,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完成一件任务的开心,也没有一件事情圆满之后的欣喜,而恰恰相反,觉得怅然若失:怎么会是这样?后四十回怎么会这样败坏人的胃口?虽然很不愿意,但是脑子里反复闪现一个词——狗尾续貂。

至于为什么是这四个字,后面再慢慢说。但是心中的想法是,有些书真的没有必要看完,尤其是前面写的太好的书。

就像是我们和一个人做朋友,没有必要一定要看到他的结局,才能决定他是不是可以深交;而是只要看到他目前身上有可取之处,性情投合,人品端正,就可以了;就像我们看一个地方的美景,也没有必要穷究它当初是怎么形成的,最后什么时候会在自然侵蚀之下完全走样,只用体会那一刻的美就好。

虽然有些书需要欣赏它完美的整体构思,但是有些书并不一定要把握全貌才能欣赏它的美。

就像《红楼梦》,每一个人一出场,性格就在那里了,剩下的就是他们自我的发展了。如果没有事,他们就按照他们的节奏逍遥度日;如果有事,他们也必然从他们的性格出发来做出相关的反应,俨然就是一个社会。

这样一个拥有完整社会构造的巨著,选取的时间段是一年还是两年、是五年还是十年,关系并不太大。因为这样的书,在意的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背后有一定的规律在支配,规律发挥一次作用还是两次作用,给人的阅读效果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反复渲染而又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所以,我们只需知道林黛玉就这样孤高冷峭的活着,薛宝钗就那么圆融清冷的藏着,晴雯像带刺的玫瑰一样美丽着,妙玉像雪中红梅一样不染俗尘,元春雍容大方,迎春胆小木讷,探春精明好强,惜春孤冷有才,一群丫鬟们就像一个班级的学生,各有各的性格,围绕着主子的事务和各自的喜好不停的旋转着,贾宝玉心善面软,不问俗务,一心想要做好一个班主任,维护大观园班级的青春葱茏的生机,就够了。

至于最后每个人的命运究竟如何,也不必太在意。人在社会洪流中,站在不同的时间岔路口,有很多选择是身不由己的,但是也总会有人常常选错,有起也总会有落,而最后都是静静的离开这个世界,别人听到消息的时候,充其量是一声叹息,很少有人会深究其生前的故事。

这样自然状态下的社会,才像是《红楼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