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

 A老虎 2021-11-05

赵红卫

母亲李秀云,1942年3月出生于富平县,在众兄弟姐妹中排行为二,1959年经人介绍与父亲赵振杨结为夫妻。几十年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起早贪黑,寒耕暑耘;上孝高堂,下抚儿孙;善待友邻,和睦众亲;克己节俭,操持家务。母亲一生朴实无华,虽然只有完小文化,却抚养四个儿子全部读完大学。她默默无闻,就像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全家。

小时候母亲就是天,支撑起全家,是我们四兄弟温暖的怀抱和成长的依靠。无论求学还是玩耍,无论挑水还是拉粪,抑或去生产队分粮分菜,去邻居家借东西,只要回到家喊一声“妈,我回来啦” ,即使在外面受再多的委屈和磨难,那一刻都烟消云散了。母亲的拥抱带给我们生活的温馨,母亲的鼓励给我们增添了生活的勇气。

那时候家里兄弟多,劳动力少,常常缺吃少穿。母亲一边外出挣工分,一边抚养四个孩子,生活的重担、精神的压力,几乎是她一人担着。父亲工资微薄,母亲经常挑灯缝补,时不时也唉声叹气,甚至流泪。但每当回头看到几个懵懂的孩子,她又悄悄地擦干眼泪,投入到单调而又忙碌的劳作中。

母亲一辈子不愿意给人添麻烦,与生活和命运不断抗争,即使生病,也总是自己扛着。我小时候,几乎没有听到母亲喊过苦喊过累,也没见过母亲吃过一粒药,长大后,如果母亲说哪里不舒服,一定是很严重受不了才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因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母亲带着输液管依然如正常人一般,只要不难受就坚持走路锻炼,尽管她的双膝已严重变形,但她总是那样积极和乐观。住进ICU后,母亲顽强地与病魔斗争,忍受病痛和治疗带来的极度痛苦,争取生命的希望。

母亲一辈子忙前忙后,无论农村老家还是县城楼房,总是不停地打扫,不停地收拾,屋里屋外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为的是我们兄弟回去能有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小时候几个孩子上学住校需要背馍,每到周日,母亲一个人要蒸七八笼馒头。为了防止馒头霉变,她将馒头一个一个掰开在灶火上烤,手被烫过无数次。每年的大年三十夜,为了孩子能穿上新衣服,母亲总是缝缝补补熬到天亮。老大穿上了新衣新鞋,老二、老三也穿上了修补后的旧衣裳,虽然褪色却干干净净。

亲爱的母亲,井口边,留下我们一起手摇辘轳并肩挑水的身影;田地里,留下我们共同播种与收割的艰辛;打谷场上,留下我们携手劳作庆丰收的欢歌笑语……

母亲孝敬长辈,与亲朋好友关系融洽。分家后,她经常做些好吃的,叮嘱我们送给爷爷和奶奶。虽然只是一粥一饭,却彰显出母亲尊敬老人的风范,也给我们从小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家里劳动力少,农具就更少,每到周末,兄弟们回家干活,工具总是不够用。母亲平时和乡亲们和睦共处,左邻右舍便也乐于帮忙,时常出借工具。

从村里到外婆家五里路,小时候她和我们不知步行丈量了多少次。沿途经过村庄,走走歇歇。母亲怀抱着最小的弟弟,老二牵着老三,老大背着外婆家救济的口粮,一路前行。那种温馨而又苦涩的童年时光,使我们终生难忘。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几乎没有看到母亲为自己添过新衣服。粗布衣洗了又洗,补丁打了又盖上,却整洁、干净、大方。母亲向来先人后己,无论是对亲朋还是自己的孩子皆如此。有好吃的先让着我们,自己却总是将桌上的剩饭剩菜吃得精光。我们深知,那是她多年节俭克己养成的习惯。即使后来日子变好了,她依然不肯浪费一粒粮食。

母亲走了,那个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长、教会我们做人的人走了。我们难过,我们也为有这样的母亲而骄傲和自豪。

妈妈,我们想您呀!想您的笑,想您的哭,想您的唠叨,想您在儿子出行时送行的目光和佝偻的身影,更想您在我们睡觉时轻轻拽被子的母子情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