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叙事:微笑的芦荟

 木香草堂 2021-11-05

教师节之际,我教的那群学生中,不知是谁,悄悄在我的办公桌上摆了一盆芦荟,只留了个字条儿:“亲爱的李老师,您辛苦了!送你一盆花,祝你天天微笑如花!”当时,我很是惊喜,而后便又陷入了沉思——对于这群高二的孩子,为了让他们考出好成绩,每天,我除了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施加压力之外,何曾在他们面前微笑过?

    课堂上,我笑着问他们:“你们中哪个偷偷送我花了,还要聪明地施诈,悄悄暗示老师平时不善微笑。不过,老师真的要谢谢这位同学!请相信,我今后会把我的微笑留给大家!”面对我难得的灿烂微笑,台下的学生掌声雷鸣,其中还夹杂着欢呼声,那仿佛是一种胜利的喜悦。哎,这些可爱的学生啊!

    我知道,芦荟一般是夏末秋初开花,此刻正当时令。于是,便对它倍加呵护,天天浇清水,日日晒暖阳,照料得无微不至。没几天,它竟然先后开了几枝花,为我的办公环境平添了几分亮色,也带给了我莫大的惊喜。

    以前也曾在办公室置放过绿色植物,大的有朋友送的发财树,小的有自己选购的富贵竹,往往都因护理不当而枯黄、衰败。而现在,因为这盆芦荟是学生对我含着批评性质的馈赠,我从来不敢怠慢它。

    不过,它也确实没有辜负过我的精心呵护,先是抽出长长的花茎,而后萌出一个个绿色的花蕾,由最下面的花朵开始,依次向上开放,变成可爱的橙红色。然而,虽是红花,却也毫不张扬,没有热情四射的娇艳,没有搔首弄姿的做作。这花一开,就是十余天的样子。细小的一枝,少的也开有十几朵花,多的竟有二十几朵。有时候,盯着它们细瞧,瞅来瞅去,竟在恍惚间仿佛望见了一个个学生的脸——要说也是,这些沐着新时代阳光的学生,十五六岁的年纪,哪个不是姣艳的蓓蕾?

    不仅花儿开得好,这盆芦荟又是一株极具生命力的精灵,有着一种顽强不屈的品性。虽是秋日,太阳也有毒辣的时候,当烈性的阳光把它晒伤了时,我只要浇点水后,它又照样活得有声有色。虽然刚开始时,是天天浇水,但坚持了两个月后,竟然经常因为工作繁忙,而会忽视了它的存在。每次都是我偶然想起时,才随意给它浇些水,也从来没施过什么营养肥。它却并无抱怨之意,只是无欲无求地生长着。

    望着它那不计宠辱、坦然大度的样子,我心中总会生出不尽的爱怜之情。但是,怜惜归怜惜,每当看到它的老根儿处长出了不少小芽儿时,我都会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刚长出两三片小叶子的嫩芽连根拔掉。忽然有一日,蓦地觉得,它的大度,就如八十多个学生中,在我并不能全部照顾得到时,那些默默学习、自我积极进取的学生一样值得表扬;而我处理潜滋暗长、旁逸斜出的“小芽儿”的动作,就如我面对那些只知逃课、贪玩、惹是生非、不知学习的学生时,要施以适当手段,令其快速改过,端正品行一样。想到此时,我就暗笑自已身为老师不过只是个花匠罢了。不过,做个花匠也好,至少得是个不错的良匠,万万不能沦为一个庸匠。

    据说,芦荟还能监测环境:城市的空气质量差的话,芦荟叶子就会留下许多斑点。芦荟还是一种女人“美容面膜”类的绿色产品。但我不是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亦非美容院的顶级师傅,我只是一个教书匠,一个看护着八十几个学生,照顾着八十几株花的普通花匠,只要它们朵朵都如这盆芦荟一样快乐地成长着,靓丽地开放着,我就无悔,哪怕我自己枯萎成一朵冬日莲塘深处的败荷。

    感谢学生送我一盆芦荟,感谢这盆芦荟对我微笑着开出朵朵美丽的花,并让我学会每天微笑着面对学生,学会思考自己的教坛人生,学会经营自己普通的美丽、普通的生命价值。

这是河南邓州的李渊老师讲述的教育故事。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想起了几年前,学生送给我一盆芦荟的事情。

也是一个教师节。那天中午,物理课代表和学习委员在到我办公室送作业本的时候,给我带来了一个“迷你”花盆,盆中种着一株芦荟,还有一张大家签名的贺卡。礼物虽小,但代表着学生们的一片心意,我非常感动。

正如李渊老师那样,我非常珍惜学生们的这份情意,将这盆花它放在我办公室的窗台上,仔细呵护。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这株临时移植到小盆中的芦荟,不一定能活得了,抱着照料一天算一天的心态来伺候它。过了几天发现它的叶片更加鲜嫩了,知道它已经把根扎牢,能够活下来了,心里很高兴,就特意数了一下它的叶片——一共9片。

就着样,我把它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隔三差五地给它加水、移到位置照晒阳光,偶尔还将板结了的盆中泥土松一松。逐渐地,新的一片叶长出来了,然后又是一片,就在这个很“迷你”的小盆里,芦荟也显示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一年之后的又一个教师节,我在上课的时候,将这盆芦荟带到了教室,对同学们说:“你们去年送给我芦荟时,有没有想到我会把它养到今天?这个小植物从原来的九片叶长到了现在的十五片叶,中间经历了不少波折,几次要衰败,都在我精心呵护之下又获得了新生。看到它,我就想起大家,虽然我们在物理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负起责任,坚定信心,就会像这颗芦荟那样不断收获新的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好吗?”从学生们一个个底气充足的“好”声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心底的惊奇和喜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