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开学季—如何缓解入园分离焦虑

 淡定的恬妈 2021-11-05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每个工作日的清晨,我家楼下都会传来一个小男孩撕心裂肺的嚎哭声。因为哭声过于惨烈,我特意去窗口观察。小男孩看起来还不到3岁,个子小小的,背着书包,被妈妈牵着手,一边哭,一边拧巴着跟着妈妈的步伐,看样子是不肯去幼儿园。妈妈不管不顾的拉着小男孩,义无反顾的一路向前。

每次看到这一幕,我都会想到在幼儿园门口最常见到“哭戏”。尤其是新入园的小朋友在9月初以及十一后,上演频率最高。

所谓的“哭戏”,就是我们常说的分离焦虑。它是指婴幼儿因为与亲人分离一段时间或者较长时间而引起的焦虑、不安、哭泣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新入园的小朋友,因为本身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而又要面对离开陪护人,在陌生的环境里呆一整天,独立吃饭,没人哄睡等种种挑战,从心理上,他们会感到焦虑,无助,甚至恐惧。所以,唯有哭泣,才能表达。

美国著名医学博士,儿童心理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在研究表明:3岁左右的孩子,几乎每隔15分钟就会找一次亲密看护人。这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的本能:和妈妈分离达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边界后,就需要重新回到妈妈身边,汲取安全感,补充能量。

所以,小朋友有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们不必过于焦虑。



为什么会造成分离焦虑呢?


1,环境的改变。

孩子从熟悉的家到陌生的幼儿园,环境完全不同,陪护人也不再是熟悉的家人,而是陌生的老师。也因为陪伴的不同,间接的导致了对孩子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孩子不再是家里唯一的宝贝,而是老师众多学生中的普通的一员。

从小到大适应了家庭环境的孩子,对幼儿园这样的新环境是陌生的,甚至可能是抵触的,从而加剧了对家人的依恋,导致了分离焦虑。

2,养育的方式。

家长的养育方式不同,会导致孩子的独立性,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的不同。

家长在平常的养育过程中,如果比较注重孩子的规则意识,独立自主能力,社交意识以及自我能力等,这样的孩子通常会比较容易度过分离焦虑期,相反,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孩子,通常在家里比较娇惯,需求比较多,而家长越是毫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越容易导致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被忽视,从而越容易分离焦虑。

3,年龄和性格。

有些生日比较小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可能刚满3岁。认知和心智,都要比其他稍大一点的孩子弱,对家人的依恋也会更强烈一些,比较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另外,有些孩子性格开朗,喜欢社交,容易适应新环境,而有些孩子天生胆小内向,不善于跟陌生人打交道,也容易因为新环境的陌生感导致分离焦虑。

每个孩子因分离焦虑而表现的方式并不相同,家长若不给与足够的重视,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性格敏感脆弱。



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了解幼儿园的意义及其功能

很多孩子恐惧去幼儿园,一方面是不想跟陪护人分开,另一方面也是来自对幼儿园的无知。虽说无知者无畏,但让孩子在不知道幼儿园为何物,却要在这样陌生的环境呆一整天,也没有可以寻求帮助的“熟人”,种种不利因素下,孩子感到可怕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在入园前1-2周,建议家长多给孩子做心理建设,告诉孩子幼儿园是什么,去幼儿园能做什么。也可以抓住孩子的某个心理特点,比如孩子希望结交更多的朋友,学到更多的儿歌,玩各种各样的玩具等,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些想法在幼儿园全部可以实现。

家长跟孩子一起憧憬幼儿园的美好生活,有助于建立孩子对幼儿园的期待,有助于打消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和不安,引导孩子正视幼儿园。

不过要提醒家长,让孩子了解幼儿园,并不意味着家长要事无巨细,把一整天所有的流程都要告诉孩子。适当留一些悬念,既是为了防止孩子“胡思乱想”,因某个细节而焦虑,也是让孩子对幼儿园抱有新鲜感,提高期待值。

其次,家长能力范围内的承诺

正如前面提到的,孩子上了一天幼儿园,安全感余额不足,急需回到妈妈身边,汲取安全感。如果家长能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一定的承诺,会极大的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减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如果时间允许,我们可以给孩子做出这样的承诺:

1,妈妈/爸爸明天早晨送你上幼儿园。

2,妈妈/爸爸明天下午去幼儿园接你。

3,妈妈/爸爸明天晚上给你读绘本。

如果家长平常工作都比较忙,那就跟孩子承诺周末的安排。

无论如何,家长都要抽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的适应期,摆脱分离焦虑。如果家长临时有事,无法兑现承诺,记得跟孩子好好沟通解释,获得孩子的理解谅解,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信任你。

恬恬刚上小班时,我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迎接她的分离焦虑,毕竟,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她没有跟我分开过一天。可下午我去幼儿园接她时,看她高高兴兴的出了门,老师也反馈在幼儿园很适应,甚至帮忙照顾其他哭泣的小朋友。

我很失落,又不甘心,问她:别的小朋友想妈妈哭了,你为什么没哭呢?她说:因为妈妈你说了下午放学就会来接我呀,那还哭什么,哭了妈妈又看不到,也不会来幼儿园陪我。我又问:那别的小朋友哭了,你怎么安慰的呢?恬恬说:我告诉他们别太伤心了,等放学了爸爸妈妈就来接你了,你就可以见到他们啦。

我期待的分离焦虑没有出现,但我看到了家长的承诺给孩子带来的自信和力量,让她有强大的内心去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甚至能力范围外的安慰。

第三,狠心送还是心软留

在幼儿园门口经常会看到眼泪汪汪的孩子,可怜兮兮的看着妈妈,肝肠寸断的妈妈,依依不舍的送别孩子。这种情况在小班刚开学时比较常见,心软的妈妈一直狠不下心把孩子直接送进去,而孩子呢,也巴不得妈妈不要走,找各种理由跟妈妈腻歪在一起。

都说母亲是温柔的,善良的,心软的。但在送孩子进幼儿园大门这件事上,必须要克制母爱。一时的心软,没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大门,会让孩子尝到甜头,从而一而再,再而三的通过哭闹达到目的。一次送不进去,后面会更难。

家长要相信老师,把孩子坚定的交给老师,然后果断离开。

第四,去幼儿园跟奖励/惩罚无关

见到过很多家长,因为孩子顺利入园,下午来接孩子的时候,买个玩具或者零食,以示奖励。也许家长是真的想表达对孩子的肯定,也许家长希望借玩具的力量鼓励孩子。但我认为,这种行为最好只是偶发,而不是日常。不要让孩子把上幼儿园这件事看成是一种奖励,是获得物质的一种渠道,那就失去了上幼儿园的意义。

也有些家长喜欢用威胁的口吻告诫孩子:你要再不听话,我就送你去幼儿园,再也不管你了。这样的恐吓会误导孩子,认为幼儿园是一个惩罚场所,是犯错后去的地方,会加剧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对未来顺利入园毫无益处。

第五,分享幼儿园的美好时光

跟孩子畅谈幼儿园发生的事,在孩子刚上幼儿园时,是最有必要坚持去做的一件事。孩子在新的环境下生活,是否适应,是否有开心的事想跟爸爸妈妈分享,是否有不愉快的事自己不会处理,等等诸如此类的事,都可以选一个固定时间段跟爸爸妈妈分享。

家长通过孩子的表述,既能感受到孩子在幼儿园的情绪,也能趁机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小矛盾”,同时也能让孩子找到情绪出口。别小看每天的几分钟谈话时间,日积月累,孩子收获的会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孩子们也不例外。即便是再熟悉的环境,再熟悉的老师,比起在家的闲散自由时光,比起父母的陪伴,孩子会更喜欢待在家里,跟父母在一起。所以孩子上幼儿园,多少都会有一些分离焦虑,家长们,请尽早干预吧,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建设,让孩子能开开心心顺利入园!

happytianmami

淡定的恬妈







不是专家,但一直用心育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