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做事情拖拉,是对父母的一种对抗,家长别忽视了原因

 IF枕边育儿 2021-11-05

关于孩子拖延的问题,北京大学做过一个研究,最终发现其实孩子的拖拉就是在向家长进行自主权的宣战。

父母着急还不是为了减少孩子拖拉的后果,但是当家长看到孩子根本不领情的样子,又会气不打一处来。

小寒就是非常拖延的孩子,妈妈和爸爸因为小寒的拖延情况,数落过他很多次,但是每当爸妈让他快点去做事情的时候,小寒偏要和家长反着来。

就算有时候家长在催促孩子做本该要做的事情,小孩也会故意拖延。

其实孩子的这种情况说白了就是不希望受到家长的控制,父母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与时间。

而小李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从来不喜欢催促孩子,小李就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所以小李从来不会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有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小李很不负责任。但是就是因为妈妈的不负责任,所以才把自己的娃教育得非常自主独立。

孩子能够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也不会怨恨家长总是插手他的事情。



为什么孩子要用拖拉争夺自主权?



每次说到孩子做事情拖延的时候,就会有一大群父母还在抱怨并且还感到更加愤怒。

家长觉得生气的是孩子每次拖延时都理直气壮,而着急的只有家长。

第一:家长总催促孩子

孩子喜欢用拖拉争夺自主权就是因为家长总是催促孩子。

家长在推着孩子快走的时候,孩子是不愿意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就要和家长唱反调。所以家长越催促孩子越拖拉,每次家长催促孩子时,孩子就和家长不断地僵持。

孩子这样做的时候家长会发现对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既不能打也不能骂。

第二:孩子不敢公开反抗

其实拖拉也是孩子的一种反抗方式。因为孩子不敢公开大胆地和家长说自己的想法,只好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家长。

孩子已经不想接受家长的控制和摆布了,想要利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家长他们的想法。

这就是和家长的一种对抗方式,而这种行为就出现在那些家长总是喜欢催促孩子的家庭里。

第三:孩子认为事不关己

并且孩子有时候太过拖拉,就是因为孩子觉得事不关己。

就比如说家长总是催着孩子早点起床别因为磨蹭出现迟到的情况,这本来是应该由孩子自己操心的事情,但是家长总是催促,就让孩子觉得这是家长分内的事情

家长就成为了孩子身边的闹钟,家长也就让孩子失去了自己提醒自己的能力。



孩子太拖延,父母应该如何教育?



在孩子拖延的时候,很多父母都又着急又气愤忍不住就会冲孩子吼叫。

父母在面对孩子拖延的情况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平息自己的焦虑和怒火。孩子知道父母不应该为了孩子的拖延后果而着急,如果父母总是着急甚至还不断地逼迫责骂孩子。

就会让孩子更想反抗父母,这只会让结果变得更加糟糕。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也要试着主动交还孩子自主权。如果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主观能动性,那说明父母总是控制孩子的生活。

父母要鼓励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做选择,这样孩子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父母代替过多,孩子就会觉得有些事情是爸爸妈妈的事,自己不需要着急也不需要在乎。

并且平时父母也要培养孩子管理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做事情的效率。只是有时候父母可能比孩子还要马虎,不认真做事情的时候也不注重管理时间。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发展,父母首先就要学会管理时间,并且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孩子重视时间。



彻底摆脱拖延,提升孩子自律性



孩子无法摆脱拖延就是因为孩子总有畏难心理,孩子总觉得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太难了或者有些事情太琐碎了。

孩子就会不愿意去做,甚至会习惯把事情都拖到最后。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教会孩子先难后易,把最不想做的事情先做了,孩子就会体验到超出寻常的快乐。

让孩子体验到掌控的快乐,否则孩子总是会因为畏难心理而把最困难的任务放在最后,那个时候孩子只会更加拖延。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严格要求孩子,比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撒娇求饶,或因为父母的不重视而错过了孩子养好习惯的时机。

那样只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使孩子变得越来越懒惰。只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使孩子没有任何痛苦地去投入到学习中

枕边育儿寄语: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都遇到过孩子拖延现象。面对孩子拖延时父母很焦虑,也很无奈。

父母要做的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加独立的人,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这样父母就不必总是催促孩子了。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