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得那么好,为啥总是考不好

 靠谱的阿木 2021-11-05

AMus

学得好不代表考得好,这里面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就是不会考试。

    从教这些年,在与教育圈的老师、大学老师、同学以及家长们聊起学生学习这个话题的时候,都总有一种感慨:现在大多数的学生,平时学习和练习都很好,一到考试就把握不是很好,有的是基础知识记忆不精确,有的是细节问题没注意,有的是没认真读完题目,有的是没看清楚问题……我有时候也爱戏说这些问题是“一学都会,一做就不对”。

    虽然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尴尬,实际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得好不代表考得好”另外一种说法而已,确实挺尴尬的。这种学得好而考不好的背后,原因又有哪些呢?

    这里面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就是学生不会考试,平时也没有人专门教考试(我有考虑要把考试心理辅导与技能提前做到平时课堂)。

    近阶段同学们都正在紧张地参加期中阶段学业质量监测,我也提前在班级群/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则考试提醒:

    近期大部分同学即将参加期中测试,希望同学们,戒骄戒躁,1认真读题,读题,读题“把汉字读准确”,2计算任何题目的得数,请用草稿纸,动笔演算,一定动笔仔细演算“把细节做严谨”,3计算型题目,先观察,再下手,能拆拆,能简算简算“把过程写清楚”,4应用题,读完题,找信息,画画图,写思路,再演算,答完整“把题意弄明白”。5注意把握时间,按照题目难易调整做题顺序。最后阿木预祝各位同学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自己近段时间的学习一个大大的喝彩。同学们,加油!

(这是一个家长找我私信发给她的信息。)

    可是,考试过后,我问了几个同学,他们还是该会的会,做不对的还是做不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在我看来,学习这事儿,首先参与进去,先别说啥兴趣不兴趣,自己的心情最起码得是愉悦的。一般在我的课堂里面,笑是经常有的氛围。这也是教学设计里面,我首先考虑到的一点。

     因为数学的学习,莫非就这三个方面,抽象、推理和模型,这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也是学习数学中必需掌握的最基本思想。

我对抽象、推理和模型的理解是,教学中把握好这三个方面,坚信教学相长,引导孩子把过程想清楚(抽象分析),把道理弄明白(逻辑推理),把程序写正确(标准规范);一堂数学课就算基本符合好课的标准了。

     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这三句话,可能每次说法不一样,每次表达的意思始终是一样的。

     考试我只有一个建议:思考3分钟,下笔30秒。画画图、逆向思考、多归纳。

     身为一名数学老师,我特别能理解班上的同学找不出条件是啥,问题是啥、找不到数量关系或逻辑关系的郁闷。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教研中,我也好做做数学模型研究啥的,引导孩子简单总结,让结果一看都能看出来,想清楚。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适合自身的知识架构,也引导孩子们这样去做。我觉得用榜样的影响力量比刷题和安排任务要有用。

      联系实际,丰富知识面,带动学生整体性学习。将问题尽可能还原到现实,从多领域多角度的去分析,逐渐开阔眼界格局。肯认错、肯反思,

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孩子也会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注意集中力(专注)自然就生根发芽了。聊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人认可我对于教学的理解。欢迎文末留言探讨,请在下面积极留言吧!2018-04-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