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个初中生都值得这样培养

 靠谱的阿木 2021-11-05
学习数学最关键的是要理解,要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探究新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方法,要将新学到的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建立联系,并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内化至学生个人的知识结构之中,不断丰富联系,使数学知识结构化、网络化。

理解需要从一个关键词、一种关键符号的细节中捕捉住最关键的信息,从而对题意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判断。

善于熟练地用明晰、严谨、简洁、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正确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和学生一起体验,引导自主学习是我教学的指导原则。在数学教学中,我始终坚持:
听一遍不如看一遍,
看一遍不如做一遍,
做一遍不如讲一遍,
讲一遍不如辫一遍。
这中教与学的五个大原则。

用丰富的材料、有趣的情境、对话的策略、技术的辅助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和学生一起经历抽象—推理—模型的建构过程,构建AM1680学习模式。

深刻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熟练基本技能,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引导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订出切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1、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数学框架;2、夯实数学双基--微观掌握知识技能;3、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4、积累实践经验――催生数学思维灵感;5、建立病例档案--努力做到万无一失;6、掌握应试规律--提高考试成绩效率。

展示概念的形成,展示法则的机理,展示公式的推导,展示解题的思维,展示转换的建模,展示学习的方法,展示重点的提炼,展示实践的操作,展示猜想的科学,展示课题的研究过程。

我认为,激情在课堂、表述很准确、讲练相结合、错误是资源,一节好课应是有激情的课,数学化的课,生成性的课,学生喜欢的课。

融合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建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体系和美国教育家杜威创建的“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教育体系;以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快乐、兴趣、爱好、自信、理想、意志力、问题意识、探索方法与动手操作等为数学教育的中心。


我们知道,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如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电脑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信息技术,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而获得。

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基于问题的学习目标: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以获得基本知识,培养有效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数学不是靠熟能生巧,多积累多重复做题(大量积累,深刻记忆),刻画细节,写出个性,分级读物,拾级而上做出来的,而是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抽象概括,提炼公理,由点到面,无需拘泥的结果。

敢猜才是“试错”,经常试错,我们遇到未知问题时,才有不害怕的正向心态。

就我的经验而言,一个老师尽量为孩子创造广泛的数学体验,利用多样的活动帮助形成数学逻辑思维,通过灵活多样的数学困境,来帮助形成良好的思考能力,可能才是数学课堂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一堂课可能因为孩子的数学能力不同,会有感受差异,运算能力是数学的基本功(会计算),推理能力是思考的问题核心(能推理),空间想象是抽象的认知关键(巧分析),当然记忆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也是很重要得模块。

坦白讲,我认为解答难题是进入数学思维的开始。如果永远谈基础要扎实,不断把过去学过的简单知识反复应用,这是无助于数学思维的,这叫理科学习文科化、数学学习政治化。天天把加减法背到烂熟,也和数学思维没有一毛钱关系。我们中国的老太太,在菜市场可以轻松玩转加减法,她们可不一定有数学思维。

学习数学其实就是抓住数学思想,形成观念,掌握技能。

做数学题有两个要求:
一个是快(基础薄弱就去回顾,思考,计算弱就去练习,总结,习惯坏就去做舒尔特,炼就注意力);
一个是准(基础好,心态好,注意力集中)。

一般说来,数学问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总结规律。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个问题的最重要特征是什么?
(2)解决问题需要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3)如何观察、联想并转换问题的结构?
(4)用什么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关键步骤是什么?
(6)遇到过类似的其他题目么?解决方法和思维方式有什么异同?
(7)在这个问题上能找到多少解决方法?哪一个是最好的?哪种解决方法是一种特殊技能?

概括各类问题的解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记忆模式。优秀生脑海里不仅储存有定理及其证明,而且储存有另外的许多基本问题及其解法。

一拿到数学问题,通过联想(或其他思维方法诱发),可以迅速认出问题中包含的一个个基本问题(称为反应块),从而把难题分解,迅速降低难度。

记忆通向理解形成直觉,运算速度保证高效思维,演绎推理坚持逻辑精确,依靠变式提升演练水准。

就数学习题来说,一个是训练猜,也就是会思考;另一个就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把数学的知识结构,用各自的方式理解、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那就是数学特有的认知结构。在自己头脑里对某类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的结构,就是解题模块。解题模块既是知识结构,又是数学认知结构。

解题模块的特点:
1.针对性;
2.可操作性;
3.简洁性;

解题模块具有算法化的特点。在众多的、杂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里,想到整理、选择、总结出一个合理的、有序的、可操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的意识。遵循口(述)、阅(读)、笔(记)、反(思)、复(习),重视错题集,训练反思能力,提升归纳能力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

我们很天真地认为,如果这个社会只能改变一个问题,那就是提升教育。

中国缺的是能够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一个产品。如果你的设备还是需要老师去教,或者老师去做教学的主体,那整个课堂的形式和教学方式其实没有发生更多的改变。

数学背后其实在学什么?

第一是在学逻辑推理过程,凡事都是系统,系统之间有逻辑链条。一个人的数学能力越强,他越能理解复杂的系统,越能构建复杂的系统。
第二数学是双面的。最简单的一个生活中肯定用得到的东西就是讲理,数学所有东西都是由“理”推出来的,你从A能推出B,如果推不出来你肯定不能把C写在纸上的。初中的答题格式就是在建立规则意识,证明推理就是建构模型。

好的老师一定是在过程中让你在积累的同时也有机会输出。

我在数学教学中,一直在千方百计暴露数学思维过程;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思考问题。

数学,我一生的选择。精于此道,以此为生。我一直在努力践行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