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路 我不能把一个坏人变成好人 只能在好人与坏人之间 欣赏做好人的轻盈 提防做坏人的沉重 最终,我将选择做一个平静的人 最终,我评价一个人 不使用好人坏人的标准 我能看到坏人身上曾经的美好 也能洞察好人身上隐匿的卑鄙 我不能把无知的人变成知性的人 只能在两者之间 承受无知给予我的擦伤 接纳智者给予我的滋润 最终,我在智者面前保持和谧 在无知者面前,沉默不语 我知道,这是一条路的两部分 而这两部分经常更替,道路才延伸 我不能把平凡的人变成伟大的人 只能在两者之间,静观其变 这是分享。看着伟人 如何离开平凡,变成一只孤雁 看着一个平凡的人 由于坚韧,最终让世界动容 而这两者都不适合我 我选择做诗人,既是与众不同 也将与种种伟大不苟同 哦,后来人,假如我活着默默无闻 我死后,不要再用赞誉打扰我 假如你在我的言行中有所受益 就让他流进你的身体 成为你的另一个身体 如果你抑制不住内心的欢悦 不妨效仿我,写一点诗歌 诗歌的确是一种神秘的通达 他可以用有限的活着诠释无限的死 也可以用无限的死,丰富有限的活着 我只是第三种存在,在是非对错之外 第三条路恰好选择我,做准确的出口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一日 第一次 时光垂入世界的平静中 成为无尽的喧嚣 时光垂入我的平静中 使我成为一名诗人 这是五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我与许多事物失之交臂 唯有时间的手臂 即使在痛苦将要彻底击碎我的 那一刻,依然拉着我,没有将我遗弃 这是一直在发生的事情 每当我望着 那些不受时间约束的人 我感到,我拥有的时间如此触目惊心 我幸免被遗弃在无时间的旷野 寂静,那是无时间状态的一次受孕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一日 冬雪来临钱的心情 给鸽子一些谷物 它们就会向你飞过来 给一些女人一些钱 她们就被男人当宠物一样玩 钱,使人变得低贱越来越容易 钱,使人变得尊贵却越来越艰难 给人们一些诗歌吧 他们把诗人当做一群傻蛋 诗人,并非因为孤高 你才显得那样孤立无援 是这条做人的道路上,人越来越少 你才不得不孤芳自赏 此刻,我站在凉台上 面向天空。给我一场纷纷扬扬的雪 为整整一个冬天的孤独 建造一座喜庆而洁白的坟茔 二〇一四年一月六日 读罢诗歌 整个下午 我到底呆在什么地方 这个地方在这个世上 我却无法指出来 这个地方有人到过 留下脚印,与他们轻蔑的一瞥 这个地方被陶渊明杜撰 对于我,已不是一种愿望 多么平静。我的身体 以及整个世界,沉入一个湖中 没有时间约束的事物构成湖水 把有时间限制的世界推向隔壁 就像父亲与母亲躺在地下 用并不存在躯体,供我容身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二日 读博纳富瓦 你的声音,摩擦狭隘的峭壁 发出巨大的响声 越狭隘,摩擦声越强大 那是怎样的撕裂,怎样的痛 那是怎样的高度,在低处 从低处的上升,挣扎 阅读 我以一个原野的宽阔,理解 接纳那声音,与那峡谷,绝壁 我处于你的身后 你的忽略留下的巨大空旷里 此刻,你穿过死亡 死亡,连一缕光都无法沉入的峡谷 发出巨大的声响,活着 注解:伊夫·博纳富瓦 1923年生于法国西部。法国著名现代诗人、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195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论杜弗的动与静》,一举成名,被公认为杰作。他的创作宗于波特莱尔、瓦雷里、马拉美以来的象征主义传统,又融以现代艺术的创新活力,颇能代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法国诗的主流。 二〇一四年一月九日 间离效果 ――读布莱希特的诗歌 在大师面前 我的惊喜在于 迅速忘记了大师,这个名词 而发现了我的羞愧 我的虚伪在于 刚刚获得了一点真诚 便立刻用于卖弄 这种浅薄 往往被躲在诗句背后的大师 不用伸手,也能戳穿 每当走进大师的文字 就像走进我的坟地 我会沉默不语 抵达静谧。不是默哀 而是与地平线保持一致的欣喜 作为一个使用文字的人 文字是找到大师的捷径 并能允许我 与大师站在一起,躲在文字背后 对世上的大喊大叫,置之不理 注解:贝尔托·布莱希特(也译做贝托尔德·布莱希特),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与诗人。1898年2月10日,贝尔托·布莱希特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奥格斯堡镇。年青时曾任剧院编剧和导演。曾投身工人运动。1933年后流亡欧洲大陆。1941年经苏联去美国,但战后遭迫害,1947年返回欧洲。1948年起定居东柏林。1951年因对戏剧的贡献而获国家奖金。1955年获列宁和平奖金。1956年8月14日布莱希特逝世于柏林。 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崇“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二〇一四年一月四日 读到一首经典的诗 整个上午 我看那些寻找石头 并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砸自己的人 有的躲在树叶下。他们 为了回避原野,宽广的触目惊心 他们盯着一只蚂蚁啃噬树叶引起的战栗 有的躲在自己的影子里 他们以为在丈量太阳的影子,哲学或神学 他们诙谐,是为了忘记酷热与羞辱 他们沉默,是因为疼痛加重。整个上午 我看着他们搬起石头,在纸上堆积城堡 洁白越来越少,他们是那样钟情于灰暗与污秽 哦,当然不完全是这样的 偶尔一页纸砸破了。心,释放出一束孵化已久的水晶 肉体的粗糙终于被砸塌一角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一日 对一次笑谈的记录 上班时间到 十九点五十分,我走进超市大门 我感到,我像一面镜子 瞬间,我的意识像镜子里的光 使超市变得温暖,亮堂 我没有超能 这是任何一个人,一旦成为超市的一员 都会自动呈现的光感 在大门不远处,是裁缝铺 老盖与一对姐妹花女裁缝 正在谈论什么,他们三位喜笑颜开 就像语言会在彼此的脸上 裁剪出融洽、友爱与亲善,三者构成的花瓣 如此罕见,这种现象 竟然会突破他们脸部的压抑 这是我认识他们三个月才出现的奇迹 我不知道在此之前 他们是不是从未有过这种欢笑分 我站在他们面前 没有加入他们。他们在谈论我 他们说,上二班的清洁工喜欢我 他们告诉我这句话 他们都笑得变形,像被自己笑容融化 他们说的那位清洁工 仿佛是水一样的存在,装入我 此刻,我是一只器皿 我没有加入他们的笑谈 我作为他们笑谈的一部分 与他们的笑谈,气氛,达到完美的融洽 但,我的外表显得木然 我的微笑仿佛雕刻在木然的表情上 这中状态可以呈现两个层次 木然,是我故意为之 微笑,是木然的底板上的微雕 我觉得,我在一副画卷之中 我既是这幅画的作者 也是这幅画的主题,核心 我从内向外,在绘制 我感到,我使用的颜料 正是我一进超市释放的那种光 那种光仿佛存在于超市 存在于超市的每个人,老盖,姐妹花裁缝 超市的收银员,防损员,乃至顾客 那种光存在于超市外的夜色 存在于城市,存在于整个世界 但,这种存在可能被我的存在采撷 也可能对于别人是一种错失 我意识到这种错失的存在 更使我站立在老盖与姐妹花裁缝面前 犹如一幅深深吸引他们的画卷 这次,我意识到,他们也在绘制 从外向我的内部 向他们不知道,也不可触及的内部 而他们的使用的颜料 恰是他们错失的那部分光 恰是他们内在酝酿的光 却无法被他内在仓库存储 却向我的内部,缓缓而清晰地沉淀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五日 鸽群 那是那场雨的尾声 还在天空飞行 那是存储于记忆的尾声 很小的残痕 光滑得就像几缕丝绸 那是从童年的手指滑出 现在,在一个盘旋中,急转弯 我就是那片天空 现在,悬挂于喙 被它们一起,衔回来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日 个人简历 我考取会计专业 进入城市,做会计、审计、财务主管、总监 这不过是面具,跳板 我无意之中使用过这些道具 而本质上,我还是个农民 土生土长,骨子里流淌着黄土气息的稳定性 我在城市生活二十年 没有自杀,也没有被杀,得益于这种稳定性 这是近乎神性的庇佑,你理解吗 我还建立牧场,放牛,种植果园 还做过经济顾问、库管、搬运工、厨师、下夜工 这一切无非一些必须的体验,阅历 本质上,我是个诗人 与生俱来的,纯粹的诗人气性 在这个世上,能颠沛流离五十年 当有人被伤痛折磨的痛不欲生,虽生犹死 我从忧伤、痛苦中考取快乐的资质 这得益于诗性的纯粹,这种纯胜过纯金 请原谅,我不是故意冒犯你的财富观 就像身体需要各种食物 包括无毒的,有毒的毒性较弱的食物 脑力劳动是有毒性的食物 毒性强大的时候 我用诗歌来做缓解,冲淡毒力 从本质上讲,劳动是一种业余尝试 是为艺术的欣赏性提供动能 而体力劳动是健康的、环保的食物 但是容易使人暴食暴饮 我用诗歌做一只胃,抵制这种暴力 现在,我到了可以过滤毒性的年龄 把所有的经历串起来 从中取出一条无毒的路径 向过去走回去,却并非回到起点 而是到达我的未来之中 当一种模式非常适合自己 也适合生命与事物的规律 这是近乎神性的庇佑。也许你不信 但,过去,现实,未来,可以三者合一 从这个本质上讲 我是一条路径,穿过人群,最终淡出人群 所以人们只会对我指指点点,但不会踩着我前行 二〇一四年一月七日 个人主义者 ――致“没有压制住”于平仁兄及对诗歌心存幻觉的诗友 你所表达的还不是真理 是个人主义 一片树叶,能是一个树冠么,那是幻觉 个人主义 是主义的创造者 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一副器具 活着做枷锁,死后做棺材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叶渡海,足够灵魂抵达彼岸 个人主义 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道阻隔 个人主义者 永远没有发现真理的欣悦与自足:沉默 他一直在表白,压制不住,就是压制不住 因此总是招来更大更多的遮盖 并不是遮住自己,自己就强大并完整起来 个人主义者找不到真理 真理却找到个人主义者 并使他成为真理的一支微小的脉络 个人主义者 与没有主义者最大的区别 是生前,以自欺为乐;身后,便死失其所 没有主义者,生前脚踏实地,死去回归真谛 个人主义者 只会为自己留下一个墓碑。碑文如下 在谬误之中勇往直前的文字 站下来,就是清晰 再退一步,就足以抵达真理 二〇一四年一月十四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