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又是我自言自语教育的时候了,这种执着的“不忘初心”,常被好友笑为“咸吃萝卜淡操心”。 听说今晚有3位老师为庆祝高升正在宴请全校20位行政呢。 没办法,人各有志,对待教育,我是认真的。很喜欢这句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昨天,有一位亲戚的儿子在学校与班主任发生矛盾,领导和班主任见到我,都会跟我说起事情的起因经过,然后再看看我的反应如何。 这是他们对我的尊重,但我爱莫能助。这孩子不是我介绍入校的,“素昧平生”的亲戚,连孩子他爸我都未曾谋面,这叫我情何以堪?用海丰话说,这就是“半路相逢的亲戚”。 现在的教育,很多就不是怎样读书的问题。时代的车轮不断前进,教育也从不等待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学生。 有时候,在这教育的荒漠上,举目四周,我孤立无援。但我又不得不去寻找那美丽的“沙漠之花”,我独自一路狂奔,踉踉跄跄,眼前渺无人烟,我只撕心裂肺地吼叫…… 前几年,我写了一篇《教学十维》,意在调侃“教学核心素养”,不是玩概念吗?你用我的“十维”试试?我保证比你的“核心素养”更全面,更严谨。 但这纯粹是自娱自乐,我不是名家,根本就没有人去在乎我。 今年,我自编了一套“精读教材”,自我感觉还不错,学生学习起来容易多了。 当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他们连教材都不读,我的“自编教材”只能是“花瓶”,水土不服的时候,我的“自编教材”就注定是“枯藤”。 教学,我认为,有时候,并不是老师怎样教的问题,而是学生学与不学的问题。 如果学生不学,你急了,可能等待你的就是异样的“自食其果”了。 听说,昨天某校一位老师课堂上“恨铁不成钢”而怒骂学生,被一位学生录音,家长报警,老师狼狈不堪…… 今天上午4节英语课,一个班的课堂纪律很差,后面五六位同学“说学逗唱”,我的课堂秩序几次被迫打乱。 这是我的课,按领导们的说辞,我只能自己解决。 但是现在的学生实际,我认为,学校的德育处就应该挑起重担。 为什么说前几年的实验中学是成功的呢?他们的工作原则:有教无类,他们的德育工作,是全部的行政人员共同参与,采用“群狼战术”。 我认为,如果真的想搞好教育,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关键,与其惦记着老师那点绩效工资和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还不如多走近我们的学生。 学生在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 新时代,是竞争激烈残酷的时代。看似“大跃进”的教育,“波涛汹涌”,实则“大浪淘沙”。现在的“中考”制度,就是一个例子。 有人说,从中考进行人才的分流,会读书继续读高中,不努力的就去读职高。学习德国,蓝领的工资比白领的还要高。 如若其然,当然,这个观念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 但“双减”政策出来后,大家又议论纷纷,甚至还得小心翼翼。一边喊着“双减”,一边说要质量,然后一边又是“偷偷摸摸”的一如既往。 面对千变万化的教育模式和层出不穷的教育概念,有时候,我还真怀念以前的“朴素教育”,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但这是不可能的了。 各种各样的评比数据,你根本就无法逃避。 听说为了与时俱进,教材又要改版了,老师不容易,学生也不容易。 新的时代,但愿我们能在教育的船上“同舟共济”,也希望我们有一个技艺高超的实实在在的掌舵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