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小建中汤——肝炎,胁痛,肺结核,咳血

 谷山居士 2021-11-06

图片

35慢性肝炎——刘渡舟医案

李某某,男,37岁。患慢性肝炎,肝区作痛,周身无力,服活血通络药无效。舌淡而脉弦,按之则无力。此乃脾虚不能培木,肝血无以自养而作痛。

经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治以甜为法,乃疏小建中汤方,服三剂而痛寥。(刘渡舟,等.伤寒挈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19)《经方治病经验录》

论:本案的按语,是所有医案按语中,最符合小建中汤的方义。小建中汤证,属乙木郁陷之病,木陷而贼脾,则见腹痛。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而甘草,生姜,大枣,饴糖者,皆是实脾之药。饴糖补中而缓急也。肝苦急,是木枯之急,郁陷不升之急。肝病传脾,饴糖者,缓肝急而实脾也。

   周身无力,此是脾气之虚,而脉弦者,木气之郁,桂枝升木气之清阳,芍药行营血以疏木气。桂枝与白芍,就是肝经气血之药,桂枝升清阳,芍药行肝血,阴阳相贯,是为疏木之理。风肝之病当先实脾,甘草,生姜,大枣,即是实脾之药。

36治疗慢性肝炎——门纯德医案

患者张某,男,41岁,有肝炎病史。证见:左胁疼痛月余,每饭后发作,伴四肢乏力,纳差、失眠。触其六脉皆沉细无力,按其两胁隐隐作痛。治疗以小建中汤,令服三剂。服后疼痛缓解,再配以疏肝理气活血的方药与小建中汤交替服用,服药四轮,疼痛消失,饮食如常。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肝病后期往往以中虚为病,故以仲景小建中汤,建中养营,补之以虚,使肝有所养,其端自愈。《名方广用》

37治肝转阴——欧阳晃平医案

邱某,男,13岁,学生,昌北下罗人。体检发现乙肝5项HbsAg(+x,Hb-SAb(-),HbeAg(+),HbeAb-),HbcAb(-)。肝功能各项值正常;无任何症状或不适。但家长却为之忧虑,一是担心日后会转变成慢性乙型肝炎;二是怕日后影响升学,或其他不利。因而急于求治,欲使其阳性转阴。先就诊于'西医,次服护肝片、肝泰乐、肌苷等药无效,后在某中医门诊部服中药。初服无多大感觉,服至2个月后,渐觉饮食乏味,头昏,心悸时作,跑步、活动后尤甚,腹中时痛,面色渐转萎黄,体力不支。查肝功能发现ALT146U。遂更医调治。越月余,ALT或升或降,总在100U以上,笔者接诊时,ALT104U,症状如前述。索其病例审视,所服药多为柴胡、黄芩、板蓝根、茵陈、栀子、泽泻、赤白芍、蛇舌草、田基黄、枳壳、川棟子之类。概言之,前医虽屡屡更方,但不外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偶加扶脾,总以荡涤攻伐为主。按其脉,左弦缓,右细涩,舌淡、苔白腻,其父要求用西药调治,谓患儿不愿再服中药。笔者反复阐明仍需中药调治才能收效,患儿泣不成声,诉其已为药所苦,不堪再服。经劝慰:现在用的药不但不苦,反而甘甜,才勉强接受。处方以小建中汤化裁:

桂枝10g,白芍15g,饴糖30g(药汁炖化),炙甘草6g,红枣4枚,生姜1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砂仁3g(后下)。

先服7剂。药后查肝功能1次,ALT降至72J,饮食增加,精神好转,腹痛已不明显,偶觉心悸,不再头昏,舌苔转净,脉象如前。效不更方,守方略为加减再进。患儿先后就诊5次,服上方35剂,直至症状消失,ALT恢复正常(13U),一如常人,无任何不适。遂嘱其停药观察。

38胁痛——权依经医案

杨某,男,32岁,东北人,西北铝加工厂工人。1975年4月6日初诊。患者左胁疼痛半年余。疼痛为阵发性,每日发作数次,无明显诱因,也不向其他部位放射。于间歇期间,无不适之感,而疼痛发作时则剧痛难忍。西医曾做肝胆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辨证为荣虚作痛。方用本方治疗:桂枝9克,甘草6克,白芍18克,生姜9克,大枣4枚,饴糖24克(烊化)。水煎分二次服。三剂。

患者服上药三剂后,疼痛缓解,脉转为有力。停药观察数日,再未发作。数月后随访,其病再未复发。

体会:祖国医学认为,两胁属肝之部位。两胁痛应责之于肝,但有肝实、肝虚之分。此患者脉细无力,属虚证。而中焦为气血之源,故用本方以建立中气。中气得建,则荣气自足。荣气足,肝得养,其痛自愈。《古方新用》

论:本案胁痛,脉细无力,营血虚竭,此是木枯之象。如是弦数,或弦而有力。考虑外感少阳病,或降胆胃之逆治法,都是主用小柴胡汤。

图片

39胁痛——刘渡舟医案

范某,男,42岁。素有肝炎病史,两胁疼痛而以右胁为甚,经服柴胡剂而不效。其人不欲饮食,体疲腹胀,心悸气短,面色青黄不泽。舌质嫩苔薄白,脉弦而缓。证属土衰木盛,少阳病而兼太阴气血不足,按理当先建其中,而后斟用柴胡汤方为得法。

桂枝9克生姜9克白芍18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饴糖30克

服药三剂而诸证大为减缓,患者自认为是向来所没有的效果,于是上方又进三剂,胁痛竟止。

解说;小建中汤是在桂枝汤调和脾胃,调和气血阴阳的基础上,倍用芍药酸甘益阴以柔肝,加用饴糖甘温补中以缓急。所以,本方在补益脾胃之中兼能平肝胆之气,又能缓解筋脉之拘急,小建中汤在临床上不但能够治疗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和,阴阳失调所致的心中悸而烦,腹中急痛等证,还可以治疗由于肝胆气机不利所致的胁痛。《内经》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小建中汤属于甘温补益之剂,能健脾气以化气血,肝胆得阴血濡养则气柔而条达,所谓培土即可以制木的道理就在于此。根据临床经验,治疗因肝胆疾患导致脾气虚弱而见有肝脾证候者,可以先服小建中汤,然后再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则疗效更佳。《临证指南》《经方治验消化病》

论:脉弦而缓,弦为木贼,缓为土虚。小建中汤,就是木气之病,就是疏木建中之方义,疏木建中之名。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而加芍药即是疏肝(贼),加饴糖即是实脾建中。 小建中者,乙木克土,大建中者,水木合邪,而克中土。

40松果体瘤——李凤翔

患者,男,17岁,半年来常服大黄土鳖虫丸效果不著,每天下午发烧,机体赢瘦,面色㿠白,肌肤甲错,食少,便秘(非灌肠不下),脉沉细而微,舌质淡,苔中间黑润,诊为虚劳。先拟小柴胡加芒硝汤2剂,热退食增,便软自下。复诊改用小建中汤加党参、黄芪、当归,日1剂,连服40余剂,诸症悉除。

41粟粒性肺结核——李凤翔

5岁,小女,3个多月来下午低烧,久治不愈。面白,体瘦,食少,精神萎靡,大便干,日1次,脉象沉细无力,舌质淡,苔正常。诊为虚劳,给小建中汤加党参、黄芪、当归。2剂后,热退食增,精神转佳。7剂后复诊,仍低烧,依方继服14剂而愈。

42骨蒸肺结核——苏炳基

苏某,女性,34岁,家庭主妇。患肺结核已8年,反复住院多次。此次因咳嗽,潮热,盗汗再次住院。西医治以各种抗痨药物,仍久热不退,请中医会诊合治。中医所见:形瘦肌削,颧红如妆,下午尤甚。眠后汗湿透衣,咳白痰或带血丝。手足心热,唇红,舌质淡而边尖红绛,苔薄黄稍干,脉细数,一息六七至,左尺弱。诊系阴虚及阳,水亏火旺,内热炽灼所致,治宜甘温建中,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协调其偏盛。桂枝3克,白芍15克,炙甘草4.5克,大枣4克,北五味子6克,蜜糖(代饴糖)25毫升冲服。

服药共13剂,潮热尽退,咳及盗汗亦愈,胃纳转佳,精神好转。(苏炳基*黄芪建中汤的临床运用与体会,广西中医,1966,1:15)

按:此例肺痨8年,由于阴虚不能配阳,则阳以其热独行,致有潮热、盗汗经久不退。但痨瘵日久,又会由肺及脾、阴阳俱虚。这时就不能简单地采用以寒清热,或滋阴降火之法,而应建立中气。待中气立,阳运阴复,浮火自消,此即“甘温除热”之谓。《经方临证集》

图片

43肺痨轻症——张志民医案

患者男性,四十五岁。初诊: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三个月前,在某医院透视胸部,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当即全休,并服异烟胖等药,迄今已三月,无显著进步,要求改用中药治疗。

三个月来,每日午后烘热,体温在37.2~37.8℃之间,面热耳赤。胃纳及体重逐月递减。大便日行三、四次,清,间杂白色粘冻,便时腹隐痛。动则心悸,每夜醒时觉全身微微冷汗,时出鼻血,略有咳嗽。形体消瘦,面色白,两颧嫩红,手心热而手背手指阴凉,腹虚但沿脐中线不喜按。脉细数,舌淡红,苔薄白。症属阴阳两虚,虚寒虚热错杂(上则阴虚虚热,下则阳虚虚寒)。治当建中扶脾为先;川桂枝9克、白芍12克、炙甘草3克、生姜9克、大红枣12枚、黄芪10克、饴糖及蜂蜜各30克(冲服)、谷麦芽各10克。连服五剂,胃纳略增,便泄腹痛止,继服十剂,寒热退,盗汗止。后用炙甘草汤调理。半年后随访,工作如常人矣。《伤寒论方运用法》

论:这种肺痨和结核的烘热,是不是外感导致的。太阳加少阳相火旺的合证。外感之肺病,合并少阳相火之旺。然后胃燥烦悸?

44嗽而失血——薛生白医案

嗽而失血,已逾三载,缠绵不已。色黯脉弦,嗽益甚,环口色黄,由肝脾及于肾,上藏为其所取给,而不能应矣。饮亦从而为患,逐之不得,滋之无功,迁延日损,莫可弥缝。当取其中,以冀流布,庶几及之,拟宗建中法,加以涤饮之品,俟阳明升而继以大补太阴,然后渐入纯阴之法,否则非治也。小建中汤加茯苓、姜皮。(《薛生白医案》)《经方研习》

45痨瘵咯血——苏炳基

覃某,男性,41岁。饮食店工人。患结核已5年,反复咯血并大咯血数次。此次因大咯血3碗多,昏迷数小时抬送医院。西医予抗痨药物及止血等处理后,仍气短,口口痰血不止,请中医会诊合作,中医所见神疲,卧床不起,吐稠黄痰带鲜血团,口苦,纳呆,尿清,便软,夜梦及咳嗽多,体羸形瘦,面白唇淡。舌质淡白,边尖红嫩,苔薄黄稍干,脉细数,重按无力。诊系阴虚及阳,火乘金位,灼伤肺络所致,治宜培土生金、止血补络。

桂枝6克,白芍15克,干姜3克,大枣15克,炙甘草6克,北五味子6克,生龙骨18克,生牡蛎18克,蜜糖(代饴糖)25毫升冲服。服药9剂,痰血消失,服至24剂,反复咯血已巩固,此时胃纳大加,餐进200克,面色转润,体重增加,并能下床自由活动。(苏炳基,黄芪建中汤的临床运用与体会、广西中医,1966,1:15)

  按:此例痨瘵咯血重证,经西医用抗,及止血药物治疗无效。盖此病始则阴虚,继则气随血脱,阴阳俱虚,故主以小建中汤加味培土生金,9剂痰血消失。《经方临证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