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解《竹院品古图》

 liangdatushu 2021-11-06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研习君语

仇英笔下的《竹院品古图》,既有宋的风雅情调,又有明的繁盛长物。细解《竹院品古图》中的家具、古玩与风光,走近宋明文人的理想生活。

《竹院品古图》出自明代仇英的《人物故事图册》,全册共十开,除竹院品古外,还有子路问津、明妃出塞、贵妃晓妆、南华秋水、吹箫引凤、高山流水、松林六逸、浔阳琵琶、捉柳花图,都是绘画史上的经典题材。

而《竹院品古》,画的正是苏轼与米芾等好友赏鉴古物文玩的场景。在这一幅图中,仇英精密排布了各式家具、人物、古玩、风光,将一副繁盛丰美的文人雅集图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明 仇英《人物故事图册》之《竹院品古图》 故宫博物院藏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仇英为苏轼打造的竹院,与文人雅集,共赏古玩风光。

竹院·家具

除了赏玩古物之外,竹院中的器具亦十分丰富,其中的各色家具,尤为别致。

右上为竹林空地,故而其中设一方石桌,桌腿还是垒起的石头。与石桌相配的则是三个鼓墩,位置错落,可随主人需要而设。桌上摆放的正是棋盘与棋子罐,配套的另一罐则被童子捧在手中,棋子罐亦呈鼓墩状,观色泽应为瓷罐,颇似宋元时期流行的青瓷棋子罐。

金代 围棋子和盖盒 耀州窑博物馆藏

目光下移,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正蹲伏在茶垆面前扇风烹茶的小童。茶垆上放着一个白色底盘,或是为了使盘上的器物能均匀受热,盘上正是一只水壶。

背后又是一件石桌,或许是因为这一场景被屏风隔绝在外,还不属于“品古”这一区域。桌上则摆放着几个茶盏,似为斗笠盏,下带盏托。垆前还有同样材质的一只汤瓶,盘口直颈。

不过依文震亨在《长物志》中的说法:“茶垆,有姜铸铜饕餮兽面火垆,及纯素者,有铜铸如鼎彝者,皆可用。汤瓶铅者为上,锡者次之,铜者亦可用;形如竹筒者,既不漏火,又易点注;瓷瓶虽不夺汤气,然不适用,亦不雅观。”这一处的器具搭配,至少在他眼里算不上“雅观”。

而当我们终于将目光投向图像的中心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极大的屏风。这两件屏风在露天里单独为主客仆从们隔出一个空间。

屏风上的图案也颇有意思。正面屏风上是一对白头翁栖落于开满红花的枝头上,白头翁在古诗中常被当做一种叹惋时光流逝的意象,而两只并栖,则有“白头偕老”的寓意,这一寓意颇为私密,几乎不会在公共场合中出现。

相对来说,侧面屏风更为适合在庭院中摆放,因为上面绘的正是山川野景,两岸青山相对而出,亭台楼阁各自立在峰顶,远处浩渺的江水上两只帆船正扬帆远航,还隐含了文人心志。

屏风以内,为了放置陈设各种繁盛的古玩,一共使用了五张大小不一的桌案,分别是两件明时广泛使用的刀牙板夹头榫平头案,一件霸王枨四面平式条桌,一件带束腰大画桌,还有一件矮小炕桌藏在侍女身后。

正如董其昌所说“饭余晏坐,别设净几,辅以丹罽,袭以文锦”,其中两件相对较大的桌案面板上都铺了黄色大毡,然后又各自加了素绿色锦缎和带缠枝牡丹纹的锦缎,方便承载一些较为脆弱的古玩,同时也能使观感更为丰富。

在屏风内的众多人中,唯有三人在带束腰马蹄腿大画桌前坐着,应是主人与宾客。左边独坐的人坐在一件藤编鼓墩上,右边两位则坐在斑竹椅上,椅子形制方正似玫瑰椅,但较为宽大,亦有说法为禅椅,椅凳上均披锦绣,更适宜久坐。

仇英安排的家具中,包含多种形制和多种材质,可见他对家具的认识并不浅薄,在做取舍设计时,亦用了心思。

竹院·古玩

品古是文人生活中的重要活动,高濂就曾在《燕闲清赏笺》中道明了玩古这一行为的妙处——“故余自闲日,遍考钟鼎卣彝,书画法帖,窑玉古玩,文房器具,纤细究心。更校古今鉴藻,是非辨正,悉为取裁。若耳目所及,真知确见,每事参订补遗,似得慧眼观法。他如焚香鼓琴,栽花种竹,靡不受正方家,考成老圃,备注条列,用助清欢。时乎坐陈钟鼎,几列琴书,帖拓松窗之下,图展兰室之中,帘拢香霭,栏槛花研,虽咽水餐云,亦足以忘饥永曰,冰玉吾斋.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孰过于此?”

细察满纸古玩,其中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左侧平头案上摆的是从右至左分别是豆、三足圆鼎、斝(jiǎ)、扁壶;

商中期 兽面纹斝 上海博物馆藏

右侧平头案上则承置着四足方鼎、四方出戟尊、三足酒爵、三足圆鼎、簋(guǐ)、典籍等物,还有一件包裹藏在后面;

西周中期 虎簋 上海博物馆藏

四面平条桌上则是一张伶官式琴、提梁卣(yǒu)、兽足奁和羽觞。而大画桌上则是书籍手卷等物。

商 兽面纹提梁卣 湖南省博物馆藏

其中尤值得注意的是一张伶官式琴。伶官即乐官,特点是两侧浑圆,当中较平,琴颈和腰处各有一个扁弧形。北宋名琴“混沌材”正是一张伶官式琴。

这种琴据传是周代虞隋所作,当时他正是乐官,正值大典,于是改了琴的形制,把它进献给文王。后来逐渐加了两弦变成七音,到了成王的时候,发生了“三叔之乱”,他为成王弹奏《周公操》,其音乐能引风雷变幻,惊天动地,成王才重新重用了周公。

北宋 “混沌材”古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除了桌案,地上也用散落着几件。右上用器座托起一件出戟四方尊,其中还似乎插有红珊瑚;左下最左侧是四足矮方鼎,鼎内为一出戟瓶,右侧则是三足青铜釜和双螭耳壶,其上还带有青铜器的经典纹样蝉纹。

除了摆放好的,亦有被捧在奴仆手中的。左侧独坐的客人面前,正有一位蓝衣白裤的奴仆捧着托盘,盘中放置着两件瓷器,分别是簋式炉和直口瓶。

簋式炉和直口瓶都是用于焚香的香器。瓷质的簋式炉是宋代流行的一种炉式,汝窑、官窑、龙泉窑等中都有出现,官窑哥窑最多。而直口瓶多用于放置香箸、香铲,若香炉、直口瓶和香盒三者搭配,即能组成一套《红楼梦》中贾母花厅摆席时所设的“炉瓶三事”

南宋 官窑簋式炉 南宋官窑博物馆藏

在品古图中有一件颇为有趣的事,大画案上虽然摆放了典籍手卷等物,两位文人也在凝神细品,却没有看见笔墨砚印等物,可见画中的文人赏古贴古画并不会在上面落款作跋,或许这也暗藏了仇英对钤印作跋这一行为的看法。

与仇英截然不同的是晚明时江南的大商人项元汴,他做艺术品生意,收藏丰硕,明人姜绍书在《韵石斋笔谈》中称他的收藏是“三吴珍秘,归之如流”。这人却又酷爱留印,光是在怀素的《自叙帖》上就盖了70多方章(如图中与“子京”相关的印章),于是姜绍书又在后文批评:“每得名迹,以印钤之,累累满幅,亦是书画一厄。”还有人巧妙地将其形容为:钤印累幅,犹如聘丽人却黥其面。

唐 怀素《自叙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一行为虽然为文人不齿,却让后来的乾隆帝大呼知音。故而六下江南都要驻跸项氏故里嘉兴,还专程拜访项元汴故居天籁阁,又在承德避暑山庄建“天籁书屋”,命内府将天籁阁旧藏的部分古代名家书画移入书屋,还为其作诗《天籁阁》:

携李文人数子京,阁收遗迹欲充楹。

云烟散似飘天籁,明史怜他独挂名。

诗中的“子京”正是项元汴的字,可见乾隆帝对项元汴的推崇。

竹院·风光

既是文人庭园,自然风光亦不可错过。正如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说》中亦云:“骨董非草草可玩也,宜先冶幽轩邃室。虽在城市,有山林之致。”

画面上方的竹林正是其名“竹院”来源,苏轼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爱竹,诗文中屡屡出现竹的身影,还特意为竹写诗歌咏。如《於潜僧绿筠轩》中: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而在《竹院品古图》中,竹林中还藏着四根春笋来暗示此时时节。

除了竹,传统庭园中的赏石亦不可少,在《竹院品古图》中,仇英选择的正是一品极为硕大壮丽的太湖石,虽然下段被屏风遮住,但仅观上部已经可以猜想其壮美奇绝的模样。

太湖石是产于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因石灰岩容易受到外力影响侵蚀,故而才会多生孔洞和褶皱,这种伤痕累累的石却成为了文人眼中极为独特的一种美景,常被用于叠山造景,点缀庭院。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也称它:“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为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

当然,仇英的巧思远不止于此,自然风光中除了静态美,亦需要动态的趣。石前一鹤,林边两犬,甚至无需完整绘出,仅藏露一半,就能把鹤的孤高与犬的欢腾各自拉满。

鹤在石前,是因鹤清高长寿,犬在桌边,是因犬与人亲近。鹤是高雅文士居家必备蓄禽,与清幽的竹林相通,是隐士的象征,更代表着文人所追求的境界;犬是家中可心的小宠儿,故而人间烟火常以“鸡犬相闻”代指,代表着日常生活的情趣。

纵览《竹院品古图》,我们看到的是后人对古玩的臻爱,是繁盛但不庸俗的长物,是将风雅尽数纳入生活的文人真性。

虽今人不见古时月,但远隔数百年,明人依然可以触碰到宋人的精神世界,正如我们如今只借一幅工笔彩画,便能一窥前代的“真韵、真才与真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