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7年,董必武路过山西,想买个烧饼充...

 微风细雨的春 2021-11-06
1947年,董必武路过山西,想买个烧饼充饥,店家看着他手里的钱说:“你这是从哪儿弄的钱,我不收。”这可把董必武急坏了。

1947年,董必武从延安去华北工作,路过山西时,又渴又饿,正好路边有卖烧饼的,他赶紧过去要了两个。可是店家看着他手里的钱,一个劲儿地摇头:“这是从哪儿弄的钱?我不收。”咋回事儿?手里有钱还花不出去,这可把董必武急坏了。

原来,当时解放军在各大战区节节胜利,国民党严密封锁解放区的经济。党中央指示各大解放区政府成立自己的银行,各自设计和发行货币,每一个解放区货币的票面设计和汇率都不一样,因此无法相互流通,只能在各自边区内部使用。董必武拿的是陕甘宁边区币,到晋察冀买烧饼,店家肯定不收了。

这可真是个麻烦事!董必武陷入了沉思:现在,解放军势如破竹,解放全中国指日可待。到那时,各个解放区就是一家人了,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货币,不但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诸多麻烦,而且也会影响解放区的经济发展。

形势倒逼,财经工作的统一迫在眉睫,董必武立即写了一份筹建中央财政及银行的报告,毛泽东看后十分赞同,指示董必武先着手进行中央银行的筹备工作。

筹备工作马上开始,先给这个银行取个名字。董必武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于是请示毛泽东。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仔细推敲,反复研究,最后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名字。中国人民银行代表的是全中国老百姓自己的银行,也是中国人民政府的银行。毛泽东还给即将发行的全国统一货币起了个名字叫“人民币”。

1947年冬天,华北财经办事处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喜气洋洋,董必武和大家一起挂上“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的大牌子,并任命南汉宸为筹备处主任。

南汉宸雷厉风行,立马着手进行人民币的设计工作,首先确定了票面上的字样“中国人民银行”,问题来了,由谁来写合适呢?

南汉宸琢磨来琢磨去,眼前一亮,让德高望重的董必武来写。董必武17岁就考上了秀才,一手柳体写的潇洒清瘦,棱角峻厉,而且他还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由他来写再合适不过了。

南汉宸兴冲冲的来找董必武,董必武深知此事的分量,谦虚地连连摇头,最后架不住南汉宸的软磨硬泡,同意了。他老人家郑重其事的先来了个沐浴更衣,然后恭恭敬敬坐在桌前,一丝不苟地提笔落墨。年过花甲的董老写了几十张纸,最终,六个棱角分明,神采秀丽的柳体楷书“中国人民银行”出现在第一套人民币上。

字样问道解决了,那人民币上的图案呢?最开始大家设计的图案是毛泽东头像,可毛泽东认为不妥,提出反对意见:“我只是党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人民币是人民政府发行的,用我的头像不合适。”

毛泽东的意见很有说服力,董必武和大家又重新开始设计,最终,将解放区欣欣向荣的日常生活绘在图纸上,火车图、帆船图、牧羊图、打场图、蒙古包……生动地展现出解放区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场面。

首批人民币印出后,大家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马上请毛主席批示,毛泽东说:“太好了!咱们人民拥有自己的武器和政权,腰杆硬了!现在,又拥有了自己的银行和货币,底气足了!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人啊!”

1948年12月1日,人们迎来了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好消息,随之而来的是第一版人民币的问世。这两个振奋人心的举措开启了中国金融业的新篇章,为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经济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中国人民银行伴随着共和国的风雨历程,已经走过了70多个春秋。人们不会忘记,在艰苦岁月里,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和他带领的第一批金融工作者白手创业的金融岁月。
#头条历史# #历史冷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