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松龄的叛乱,对张作霖的影响有多大?几乎葬送了奉军的未来

 明日大雪飘 2021-11-06

提起军阀张作霖,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从土匪到军阀再到中国最高掌权者,仅用军阀或者“东北王”这两个称呼,完全不足以概括他的一生。张作霖一生能有此作为,全都仰仗他手底下的奉军,奉军最强大的时期在东北地区拥有三十万兵力、一百多架战机,奉军甚至还有专属的兵工厂。

文章图片1

就装备来看,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军阀能与张作霖的奉军相比。要知道,即便是抗战期间,国民党拥有的飞机也不过三百多架。但拥有如此实力的张作霖,在几年内迅速衰退,到“九一八事变”前夕奉军实力已不足强盛时期一半。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摧毁奉军?

俗话说:最强大的堡垒往往要从内部攻克。奉军与张作霖的衰退也正是因为奉军内部出现了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当时张作霖最信任的人之一、张学良的老师,郭松龄的叛乱。这次叛乱直接导致奉军实力大幅削减,差点瓦解。

文章图片2

“东北王”张作霖

张作霖真正在东北站稳跟脚,是1911年辛亥革命时。当时东北正处于混乱之中:即将灭亡的清政府无暇顾及东北,革命军也因距离过远无法指染东北。张作霖凭借早年间当土匪时积累的人脉与经验,在辛亥革命中左右逢源,成功取得东北军事实权。到袁世凯复辟失败后,张作霖已成为东北实际掌控者。

张作霖能够从一个土匪成为盘踞东北的最大军阀,除了时势造英雄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

彻底掌控东北后,张作霖常常忙得焦头烂额,因为他读书少。让他管理军队还行,可让他真正管理一大片区域,对于他来说是十分困难的。这时候张作霖想到了王永江,王永江非常有才能,有他帮助,张作霖一定能管理好东北。不过早年间两人因为一些事情闹得非常不愉快。

文章图片3

原来在1913年,已经发迹的张作霖在东北有很大影响力,经常有许多东北名流前去拜访他。唯独王永江,一次都没去过。以至于后来王永江被推荐至袁世凯政府任职,张作霖极力反对。王永江气不过,直接辞官回家。

面对这样一个人,张作霖“不计前嫌”。在1916年的时候,他三次派人请王永江出山,王永江最终答应他为其出力。次日王永江来到张作霖府上,张作霖亲自出门相迎。

正是因为张作霖礼贤下士的态度,让王永江真正开始死心塌地的辅佐张作霖。在他的治理下,东北经济迅速复苏,张作霖凭借大量的财富,从国外购买许多精良装备,极大提升奉军的战斗力。至此张作霖才真正在东北站稳跟脚,东北的外国势力如苏联、日本等都对张作霖有所忌惮。

文章图片4

郭松龄“上位”

奉军成立之初,尽管兵力众多,但战斗力却并不强。主要原因就是张作霖土匪出身,部队内的派系斗争比一般的部队多出许多,其次就是大多数奉军士兵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早期奉军与各路军阀发生混战,奉军总是一击即溃。这让张作霖非常生气,他下定决心要把奉军打造成一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在上面我们说张作霖花费大量财力武装奉军,在奉军中打造出一支精锐之师,那就是第三军团。为了保持对第三军团的绝对掌控,他让张学良掌管第三军团,毕竟没什么人比自己儿子更值得信任。

文章图片5

其实张学良并不善于掌兵,这时候他不得不寻求恩师郭松龄的帮助。郭松龄是科班出身,曾跟随孙中山参加过革命,对于训练军队、指挥作战都有很多经验。

革命失败后郭松龄回到奉天担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恰好张学良在此学习,郭松龄就成了张学良的老师。张学良对老师非常信任,因此就把他请过来一同掌管第三军团。在郭松龄的带领下,第三军团实力蒸蒸日上,正式成为张作霖手中的一张王牌。

文章图片6

第三军团第一次大放异彩是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1922年张作霖意于直系军阀吴佩孚争夺北平控制权,双方发生大战。张作霖凭借背后有日本人支持,根本不把吴佩孚军队放在眼里。可奉军虽然装备精良,但其指挥官大多都是土匪出身,面对这样的大战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反观吴佩孚部队,打得非常有章法,这样的情况下,奉军节节败退。

眼看就要全线失守,张学良的第三军团站了出来。在郭松龄的指挥下,第三军团连打数次胜仗,一路打到山海关。不过最后奉军还是输掉了战争,被迫撤出关外。

文章图片7

幸亏第三军团发挥出色,直接攻下山海关,不然张作霖恐怕难以顺利回到东北。当时张作霖还在关内,想要出关回东北必经山海关,因此第三军团可以说是此次直奉大战最大的功臣。

经此一役,部队内对郭松龄的支持声甚至超过了张学良。张学良对此不以为意,他对郭松龄的信任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两年后直奉战争再次爆发,此次战争奉军凭借第三军团的出色表现,成功击溃吴佩孚部队。战后张作霖对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将领进行封赏,郭松龄表现优异,他本以为自己能够凭借战功成为安徽总督。没想到张作霖压根没想过把这一职位给他,反而给了与他有矛盾的杨宇霆。郭松龄心胸狭隘,这时候他已经对张作霖有些怨恨。

文章图片8

其实张作霖并非不想给郭松龄封赏,而是认为郭松龄与张学良亲如兄弟,东北早晚都是他们俩的,没必要在意这些封赏。可问题就在于郭松龄本人不知道张作霖这样的想法,这就为之后郭松龄叛乱埋下祸根。

郭松龄反叛,奉军元气大伤

1925年日本邀请奉军前往日本观操,郭松龄作为代表前往。期间有日本官员找他谈论要事,郭松龄不明所以,详细问了之后他才得知一个惊天秘密。原来张作霖准备与日本签订卖国条约,以换取武器装备,南下与国民军开战。

郭松龄和军阀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他是革命军出身,同时也是一个爱国军人。对于张作霖这样的卖国行径,他感到异常愤怒。

文章图片9

当时同在日本观操的还有国民军代表韩复榘,郭松龄把这件事告诉韩复榘,并表示:“国家殆危到今日这个地步,张作霖还为个人权力,出卖国家。他的这种干法,我无论如何是不能苟同的。我是国家的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张作霖若真打国民军,我就打他。”

这时候郭松龄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他手握第三军团7万精锐,只需要有盟友在外部配合,很容易就能取得成功。经过反复思量,郭松龄决定与冯玉祥联手。

10月25日,张作霖派遣郭松龄前往天津提前部署兵力,准备好接下来与国民军的战斗。郭松龄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他到达天津后直接派出亲信与冯玉祥秘密联系。之后张学良来到天津,召集军中高层开会,会上郭松龄当场驳斥张学良,说这一仗不能打。

文章图片10

看到郭松龄这样的态度,张学良与张作霖都明白他已心生二意。为了在战前保持军心稳定,张作霖给郭松龄发急电让其回奉等候调遣。

11月20日,郭松龄率领部队退回滦州。次日,郭松龄在滦州车站将军中高层全部召集起来开会,会上他提出拒绝此次内战。凭借在军中的威信,郭松龄获得大半将领的支持,但仍有少部分将领仍忠于张作霖,不愿参与此次叛乱,郭松龄当场将这些人扣押。此时郭松龄已彻底走上一条不归路。当晚他发布声明,提出了三大主张:

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

二是要求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杨宇霆;

三是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

文章图片11

尽管张作霖父子知道郭松龄有一些小心思,但万万没想到郭松龄会直接率兵造反。张学良立刻寻找郭松龄劝他回头,郭松龄此次下如此大之决心,自然不可能轻易回头,他直接拒绝了张学良的好意。

一周之后在冯玉祥等人的配合下,郭松龄率兵进入东北。他率领的可是奉军精锐之师第三军团,奉军之中很少有能与之抗衡的。奉军中还剩下二十多万大军,但此刻都分布在东北各地,正值冬日大雪封路,这时候再调兵已经来不及了。

发兵第8天,第三军团已率兵攻至锦州,距离奉天仅有一步之遥。张作霖赶忙命令家人收拾细软,时刻准备逃走。手无兵权的张作霖此时已是回天乏力,只能想办法保存一些实力。

正当张作霖绝望之时,郭松龄的盟友冯玉祥却突然倒戈。原本势如破竹的郭松龄一下子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

文章图片12

张作霖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便与日本人联系寻求帮助。为了得到日本人的支持,张作霖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并承诺交给日本东北铁路筑路权。日本方面当即同意张作霖使用日本军列运兵,并派出飞机在空中支援张作霖。

这下轮到四面楚歌的郭松龄陷入绝境,与张作霖不同的是,他完全没有翻盘的可能。兵败如山倒,至12月下旬,郭松龄在逃跑途中被抓到,随后被秘密枪决。这场将东北搅得天翻地覆的叛乱,终于在这一刻结束。

文章图片13

叛乱致使奉军分裂,间接导致张作霖死亡

郭松龄被处决,要说这场叛乱中谁的损失最大,那一定是张作霖了。精锐部队第三军团被打残一半,奉军30万兵力,一个月内削减10万,普通兵力很容易就能补充上来。但奉军高级将领尤其是跟随张作霖打天下的老将,死一个就少一个,身边大将如姜登选也在此次叛乱中被杀。

文章图片14

原本奉军中的将领就派系丛生,经过此次叛乱,奉军内部的裂隙进一步扩大,直接导致此后奉军分崩离析。

同时奉军中与郭松龄最为亲近的张学良,也因此事受到不小影响。张作霖之所以让他掌控第三军团,就是想培养张学良接班,第三军团发生叛乱,直接让张学良在奉军内部威信尽失,张作霖只能被迫撤下张学良。

文章图片15

从长远看,这次叛乱间接导致张作霖死亡。在叛乱时张作霖与日本人签订一系列条约,然而叛乱平息后,张作霖却单方面将这些条约尽数撕毁。日本高层对此非常愤怒,当即下令严惩张作霖。

为了平息日本人怒火,张作霖亲自上门给负责签订条约的日本高层送去五百万现大洋,但对方并没有接受,此后张作霖与日本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叛乱平息两年后,日本人策划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在此事件中被炸身亡。

东北情况非常复杂,张作霖活着的时候,经常在苏联与日本之间周旋,三方势力得以平衡。张作霖遇刺身亡,东北再没有人能够阻挡日军侵略脚步,这也为几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全面被日本占领埋下一个伏笔。

文章图片16

后人谈起张作霖的成功,经常会说他“用人不疑”,可这四个字也导致他的“家底”——奉军分崩离析。作为一个军阀,张作霖对东北的贡献非常大,他改革教育、发展经济、振兴工业,为东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可惜这些基础在他死亡三年后,全部落入日本人手中,成为日本人侵华的大本营。

正如张学良对他的评价:“有雄才而无大略”,这似乎是那个时代军阀的通病。从历史上看,张作霖的死不仅代表着奉军的终结,也代表着军阀时代就此结束。此后军阀几乎全部被国民政府收编,军阀时代彻底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