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悦霄:书法创作中的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探究

 家有学子 2021-11-06

传统书法教学讲求对字帖重复地临写。相传王羲之要人“专学一碑数十字,如是一年数月,临写千数百过,然后易一碑,又一年数月,临写千数百过。”(康有为《广艺舟双揖》)

临写是一个动作,重复是一个过程,在一个动作中重复训练,使得肌肉适应字形练习、结构要义,以及心理上的适应快感。长期学习一个动作,或一碑一帖,使得其在无意识中已养成一种肌肉心理习惯,使得在临摹或创作过程中,形成无意识却不为而知或并未觉察,对写字过程的觉察力直接影响书法本体的好坏程度。

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对其肌肉的记忆以及运笔习惯都直接产生效应,如果有意识地正确追寻古法,传统意识则是无意识训练的“补给品”,反之则不然。在书法问教新师时经常会被问及有无书法经验,或者临写过哪家哪帖,“用笔技巧对与不对”成为他们关心的问题。

有书法经验却不得古人法容易进入误区,不如并无任何书写经验犹如一张白纸的学员。究其原因在于,不好改变的错的经验就如电脑不好重装系统,这就是无意识带给人的经验意识。

图片

如何获得对艺术的敏锐性及直觉力,成为书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作品的好坏,与技巧的娴熟有很大的关系,也脱离不开对古人的熟知和深入,更要有对自身的一个判断和了解。只有深入了解书家自我本身,才能揭开无意识在自身隐藏的奥秘,像挖开宝藏一样,正视自身,不管是压抑或放纵,或是儿时的创伤留下的内心疤痕,在不断疗愈自我的同时,书法创作才能从源头上相信自我,创造出符合自身艺术特性的作品来。

譬如,在进行书法学习的时候,经常会跳出另一个念头,而这个意念有时会影响直接正在进行的书写活动,有时会直接停止当时的书写而转身去做另一件事,就是本文所讨论的无意识的范畴。它潜藏于意识之后,源于一些过去压抑或者未被实现的情感及愿望,有时会迸发出来,影响极大并不受控制。

图片

从科学心理无意识的认知角度,书家在创作时常常处于幻想状态,或自我陶醉,神志不清,像是被一种疯狂的不得已控制的情绪所掌管,这就是无意识和创作之间的契合点。像历史上一些大家悟笔法,常会处于一种癫狂及沉思状态,非常性思维所有,如张旭怀素悟草,米芾拜石,历史上书家比比皆是。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处于一种不被有意识所掌控的非常性思维,即沉思或发狂,处于特殊创作点,这就是潜意识的无穷的宝库被打开,或哭或笑,或通过对自然万物的领悟,处于当下状态的内心的沉思与感应,使得茅塞顿开,悟出笔法,创造出非平时意识状态所能创作出来的作品。

书法本体所属有的线条、结体以及时间空间特征,都是与主体内心的无意识内在联结并发挥着作用。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相呼应,线条便成为东方艺术具有精神状态的书法本体形态。西方奥秘心理学认为,对无意识的了解就如同古代东方大哲对禅修的讨论,对智慧的了悟。


图片

近代高僧大德如八大山人、弘一法师书法,无论是通过超越书法美的时空特征角度去讨论,还是从文字内在蕴含的技法与智慧,都极具悟性。不仅其青年时期对书画的学习,更是遁入空门之后将书法作为一种静心手段,成为其抄经悟道的方式。其书法简净明朗的空间几何美学特征,表现为无欲无求、极简求道的生活态度,正是其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态度通过外在的线条散发出的美,是“大道至简”审美的人生态度。

图片

在无意识与有意识之间徘徊,是当今书法创作者最大的弊端。如何从习成无意识向预成无意识转换,是无意识习惯踏向直觉创造力的一座桥梁。根据认知神经系统学的研究,我们绝大多数的行为、决定、情绪和习惯都来自于无意识中的程式。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将心理比作一座冰山,冰山的顶尖部分为意识,其余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则为无意识。无意识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愈来愈紧密,通过了解无意识创作动机,创作思维以及评论,才能更清晰了解艺术本身。
武汉大学陈静在其博士论文《弗洛伊德无意识美学思想研究》中提到,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主要相关于三个主题:创作灵感中的无意识;无意识对创作题材的限定;艺术表达中的无意识。进而提到,无意识向审美经验的介入,有三种形式:源于认同的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中无意识的意识化;审美经验生成于创伤到哀伤的过程。

图片

可以说从无意识到意识的转化是创伤到哀伤的疗愈,艺术审美心理的经验要靠无意识的介入和意识的转化才能成为现实,通过长期的修炼和对内心的觉知才可提高对自我的认知,将潜意识中的情绪伤痛转化为力量,经过疗愈而升华到作品本身中。    
当代书法大家被公认拥有娴熟的技术和师法传承脉络,在创作作品时融汇古法,并时常有意识地进行策划、画稿,再进行转化加入自己风格书写。长时期的有意识书写是有益的,但作为艺术家需要了解并探索书法创作本身的规律及手法,遵循自己内心直觉,胸无杂念,跟随情绪及状态进行创作,往往才会获得“书初无意佳乃佳”之感。

图片

著名美学家刘纲纪认为,意识与无意识是交互作用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并具有与人类活动不同的特征。意识在不觉知时就会转换为无意识,被主体所觉知便会转换为前意识,显意识,然后通过下意识注意而进行审美活动。书法家既是思考者,又是体验者。
无意识与有意识的关系与转化决定书法审美活动的经验,充分调动潜意识激发无意识对意识的作用及引力,使得书法家更加了解自我,了解书法本体活动,从而不只拘泥于形式而从书法审美心理角度去观照书法本体与自身心理活动,为社会创造出更纯粹并具正能量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