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生祠 唐公生祠 在县南。祀署县事同知唐淳。正德七年,寇攻城,几陷,公率民兵星夜赴救,寇寻去。士民立祠,置田,祀之。 伍晏《唐公生祠记》 生祠何为而作也?清流士民为我二守唐公提兵赴援,有大功于民而作也。义激人心,遂祠于南山之南以报公。中为堂三间,外为大门,左右为两廊,环以垣。雄冠一方,义配千古。告成于八年正月望日,仍命晏记言勒石以扬功德。 予唯国家画郡邑,建守令,本以安民也。布德施惠,所以安民也。时罹大患,值大灾,身任安危,竭力捍御,是又安民之大者。世以安民为心,曾几何人哉? 当正德庚午,流寇蜂起,干戈塞途。长驱而西,乐安、南丰望风陷。贼乘势进攻石城,寻破宁化。屠戮人民,尸枕原野。清流密迩唇舌,其危也如线。未几,八月二十八日,流寇千骑卷地南来,涉我南河,屯我西山。分队四出,攻我四门。孤城之陷,期在刻日,城中十万生灵之命悬于虎口。岌岌乎危哉! 时我唐公闻风堕泪,叹曰:“勒兵御寇,蔡道恭有声于义阳;观兵不进,曹景宗取弹于任昉。蔡可为也,曹不可为也。”遂乃号令一挥,拳勇雨集,一鼓而得民兵三千人。披霜冒露,兼程以趋,时漏下五鼓,已至郭外二十里矣。 顷而曙色明东,公乃超乘贾勇,跃马濒行。军士效谋,鼓噪而进。指灵旗而枭獍寒心,挥湛卢(注:据嘉靖本改露为卢。)而豺狼落胆。遂令流寇望风土崩,而不敢张蹭蹬之鳞,怒螳之臂,争锋于原草间。公之德威何神速耶! 公又虑曰:“狼心贪噬,去往无常。不急逐之不可也。”方又勒兵西追,绝其北户。由是黄尘息而沴气消,坐令城中十万生灵之命,绥之衽席。 夫以民遭寇虐,几于死矣。今乃出万死而不死,果谁之功欤?是皆我公提兵赴援,再造生民之功也。昔者韩魏公有功于魏,魏立祠以塑像配梁公;许龙图有功于邓,邓人立祠于邑,以比召公。以我唐公御寇安民之功,律之,当不在二公下。权德舆所谓“立信让,以莅百姓,则人之报礼重”其在公云。
生祠 唐公生祠 在县城南。祭祀代理县事的汀州府同知唐淳。明朝正德七年,贼寇攻清流城,几乎有攻陷时,唐淳率领民兵星夜赶来救援,贼寇很快就离开了。百姓立祠堂,添置祠堂专用田,祭祀他。 伍晏《唐公生祠记》 生祠为什么而建呢?清流百姓为我郡二太守唐公提兵赴援,有大功于清流而建啊。大义激动人心,就建祠在南山的南以报答唐公。中间为堂有三间,外面为大门,左右为两廊,用围墙环绕。雄冠一方,义配千古。建成于八年正月十五日日,还叫我写记的话勒刻在石头上以传扬功德。 我想国家划分郡县,设立太守县令,目的就是有让百姓安居的。散发恩德给予恩惠,都是让百姓安居的措施。如果当遇到大患难,碰上大灾害的时候,挺身担当起安危,竭力捍卫抵御,这又是安民之中的最大的担当。一辈子以安民为心志,能有几个人呢? 正当正德庚午年,流寇纷然并起,战斗堵塞道路。长驱而直向西,乐安、南丰望风沦陷。贼寇乘势进攻石城,很快攻破宁化。杀害人民,尸枕原野。清流宁化近在唇舌之间,其危险啊如垂线。没多久,就是八月二十八日,流寇千骑遍地从南边来,趟过我们南边的河,屯扎在我卖的西山。分队张四队出发,攻击我们四个城门。孤城的沦陷,时时刻刻都可能发生,城中十万生灵之命就悬于虎口。非常危险啊,快要倾覆灭亡了! 当时我们唐公闻风掉泪,叹着说:“指挥军队抵御敌寇,蔡道恭在义阳已经很有名声,只显示兵力不前进,曹景宗被任昉弹劾。蔡的做法可以效仿,曹的做法不可效仿。”马上就号令一挥,勇壮之士奔趋而来,一鼓而得民兵三千人。披霜冒露,兼程以趋赶,时间在漏下五鼓,已经赶到城郭外二十里了。 不久曙光东照,唐公就超乘贾勇身先士卒,跃马濒行。军士出谋划策,大张声势地向前进。指挥灵旗而强横野蛮的人寒心,挥舞湛卢剑而贪婪残忍的人落胆。马上就叫流寇望风土崩瓦解,而不敢张开失势的鳞片和螳螂的爪臂,与唐公争锋于原草之间。唐公的德威何其神速啊! 唐公又考虑到:“狼心贪婪,来去无常。不马上驱逐他们不行。”才又指挥军队向西追去,杜绝他的北方巢穴。由此尘世纷乱停息而灾气消失,遂令城中十万生灵的生命,安定在卧席之间。 夫因为百姓遭受流寇肆虐,几乎到死的地步了,现在能出万死而不死,到底是谁的功劳啊?都是我们唐公提兵赶来救援,再造生民的功劳。过去的韩魏公韩琦有功于魏地,魏地百姓立祠及塑像配狄梁公;许龙图有功于邓地,邓地人在城里建立祠宇,用以比肩召公。以我们唐公抵御流寇安民的功劳来对照,应该不在二公之下。唐朝权德舆所说的“做到诚信谦让,以管理百姓,人们就会报之以重礼。”这是在说唐公吧。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四 官职志 生词《唐公生祠记》) 生祠旧时指为还活着的人修建祠堂。一般是对有贡献的人的纪念,但也常常被有权势的人利用,像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全国都有他的生祠。 伍晏(1459~1538年),明代清流人。弘治二年(1489年)举人。伍晏曾任职平州,以刚正不阿,遭执政嫉恨,遂急流勇退。参修孝宗、武宗实录,郡守礼聘修志。为人清高廉正。他去世时,一贫如洗,几不能殓。县令詹公怜之,代为葬送。伍晏善经史,工词。著有《一龙文集》、《唐文精粹》、《中兴词选》、《名公杂录》、《中原一览》等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