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五 学校志 记文3)

 清流733 2021-11-06

原文:

           王廷抡《募修清流儒学序》

    常考历代帝王崇儒重道,垂诸史册者,未有如我圣朝之盛也。东幸阙里,躬行释奠之仪。亲洒宸翰,作为诗文,以寓高山景行之意。

    御书“万世师表”,颁挂天下学宫,并令增置乐舞,俾薄海儒生咸习先王之礼乐;又令天下武臣皆得参谒文庙,以沾濡圣人之化于戏,盛矣!《诗》称“寿考作人”蔑以加矣。宜乎天下之文庙,莫不焕然一新矣。然而往往有不尽然者,何也?盖以费无所出,率多因循瞻顾,而莫之倡也。  

清流居汀之东偏其文庙自明崇祯九年重修,迄今六十余载矣。己卯秋,余以公事有会城之役,道经清阳。阖邑绅衿士庶陈应奎、雷联标、裴方升、陈圣谟等百九十有四人道而言曰:“邑之圣庙榱崩栋折,将有覆压之惧,请我公倡率而新之。”余曰:“诺。”遂嘱邑令汤君详加估计,需费三百余金

余乃首捐清俸,以为之倡。昔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余虽无伯玉之贤,而乐师贤者之意爰书梗概于简端,以广之同志凡我寮寀缙绅士民,但为圣人之徒者,闻斯举也,自必慷慨捐资乐输恐后经始落成,固可屈指而待矣。功竣之日,余将砻东华片石,详载诸君子之芳名以志不朽焉。是为序。


张水藩读文:

       王廷抡《募修清流儒学序》

    我常常思考历代帝王崇儒重道,垂之于史册的仪轨,没有像我圣朝的隆盛的。皇帝东行到孔子家乡,亲自行奠祭先圣先师的礼仪。亲洒帝王的墨迹,写作诗文,以寄托高山景行的深意。

    御书“万世师表”,颁挂天下所有学宫,并且命令增加设置乐舞,使海内外广大地区儒生全都学习先王的礼乐;又命令天下武臣皆得参拜文庙,以沾染圣人的教化。哎呀,隆盛啊!《诗》经称“周王寿考,遐不作人”,没有办法再进一步了。也应该普天下的文庙,没有不焕然一新了。然而往往也有不尽然的,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费用没有地方出,大多因循观望,而不去提倡了。  

清流居汀洲的东方偏北。它的文庙从明朝崇祯九年重修,到今六十余年了。己卯年秋,我因为公事有到省城开会的行程,途经清流。全县地方上体面的人陈应奎、雷联标、裴方升、陈圣谟等人,共有一百九十四人拦路而对我说:“县里的孔圣庙屋梁断折,将有倾覆的恐惧,请我们的明公率先从事引导而翻新它。”我说:“好。”就交代嘱县令汤君详细加以估计,需要花费三百余金。

我就第一个捐出薪俸,作为倡议。以前蘧伯玉以自己独自为君子为耻,我虽然没有伯玉的贤明,但也乐于向贤者的想法学习。于是写了个大概内容在纸上,以便广泛推到和我有共同想法的人中间。凡是我的僚属缙绅士民,只要是孔圣人的信徒的,听到这个举动的,自然必定慷慨捐资乐输而怕落在人后。开始到落成,本来就可以屈指而待的。大功告成之日,我将要东华山的片石,详细记载诸君子的芳名以志不朽。这算是序吧。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五  学校志   记文3

《福建通志》:【王廷抡】泽州人,康熙三十四年,由户部郎中出知汀州。时郡城遇荒,廷抡开仓赈济,复购米于东、西关设立粥厂,民赖以活。又兴东、西两河水道,浚郡河壅塞,创建丰桥,汀人利之。

王廷抡,子简蓭,号起岩,祖籍是泽州大箕的楸木洼村。乃明末清初富可敌国的泽州大富商王泰来(即王自振)的长孙。王廷抡生性儒雅,爱好诗文。初任山东青州通判,升户部员外郎,又转本部河南司郎中,授福建汀州府知府,赠光禄大夫。他为官清廉,从不贪私。修文庙、置学田、治河道、振灾民、赡孤独,多有善政。在任山东盐法道时荡平盗寇,扶助商人,安抚平民,政绩卓著,深得人心。康熙皇帝曾给其赠诗两首,对其加大赞扬,并赠金扇一把和莽袍一袭,以褒其忠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