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九 食货志 虫之属2)

 清流733 2021-11-06

原文:

蟑螂  状如龙虱,缘壁(去一逗号)善走好厨箧中,遇物噆食,亦书与墨。以其食油,闽人或呼为油虫,俗谓之黄虿。《正语》曰:漆虫。相传一生百子如螽斯。

螽斯  青色,长角,长股,以股鸣者也。《诗》“五月斯螽动股”言股成而奋迅也。江东呼为蚱蜢,俗呼草蜢。虫之不妨忌者一母百子,故《诗》以为子孙众多之比。

 毒虫也。古人以蛇鼠并举,深恶之耳。尾如指甲,其舌双,其耳聋,其听以目。其蟠向壬,其毒在涎,其珠在口,其行也舒,其食也吞。种类不一,惟蝮蛇裂母腹而生,尤毒。:据原版改蛇,土人取以酿酒,可治疯疾。

 《月令》:“孟夏则出,冬至则结。”结,屈也。天寒蚓入,首向下,阳动则首上,其身屈曲也。一名土龙。《古今注》曰:“长吟土中,江东谓之歌女。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稿壤,下饮黄泉,与阜螽同穴为牝牡。”

蜥蜴  似蛇,四足,长五、六寸。《说文》云:“蜥蜴日十二时变色,故曰易。”或谓之“蛇医”,又名“蛇师”。东方朔射覆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据原版补一脉脉(去一逗号)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蜈蚣  赤腹,黑头,多足。性能制蛇,卒见大蛇便缘而啖。俗谓之百足虫。旧说:“蟾蜍食螂蛆,蜈蚣食蛇,蛇食蟾蜍,三物相值,莫敢先动。”是亦骑虎之势不得下。

蛙  大腹而脊青,其鸣甚壮。孔稚圭以蛙鸣当鼓吹,为山家韵事。越王见怒蛙式之,而勇士归心。物小而取义甚宏如此。

虾蟆  似蟾蜍而小异。俗言虾蟆怀土,置之远处,一夕复返或又言虾其声,而蟆则其斑也。

水鸡  又名田鸡,肉味如鸡也。卧立行止皆坐,又名坐鱼。闽浙以为珍馔。

蚰蜒  南方夏月积暑湿气化生。行处吐白涎成银色,蜈蚣遇涎则不敢动。农家云:夏秋螺出壳,产于田间。雨漂壳去,不能自还,化为蚰蜒。后又化为蜗牛。

张水藩读文:

 蟑螂  形状像龙虱,很善于沿着墙壁行走(去一逗号)喜欢躲在厨柜和箱子里,遇到东西就咬来吃,也叮咬书本和墨锭。以便吃其中的油迹,福建也有人称呼它为油虫,世俗叫它作黄虿。《正语》说是漆虫。相传一次能生百子像螽斯一样。

    螽斯  青色,有长角,腿很长,用腿鸣叫的呢。《诗经》“五月斯螽动股”说它腿长成了,因而精神振奋,行动迅速。江东人叫做蚱蜢,俗称草蜢。是虫类中不会妨害人,不用怕的东西一只母虫能生百子,所以《诗经》就以它作为子孙众多的比喻。

     有毒的动物啊。古人以蛇鼠一起并列,就是因为一样深恶痛绝它们吧。尾巴像指甲一样,它的舌头有双叉,它的耳朵是聋的,它听声音是用眼睛的。它盘伏总是向着壬方,它的毒素在涎液,它的珠在口里,它的行走是靠弯曲舒展进行的,它吃东西就直接吞咽。种类很多不止一样,只有蝮蛇是裂开母腹而生的,它也特别毒。乌:据原版改蛇,当地人把它们拿来酿酒,可以治疯病。 

     《月令》:“初夏就出动,冬至就盘结。”结,弯屈啊。天寒时蚯蚓进入深土,头向下,天热了出动就头向上,它一身都屈曲着。一个名叫土龙。《古今注》说:“长时间在土中吟唱,江东人说它是歌女。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壮的筋骨,在上面能吃干土,到底下能饮黄泉水,和蚱蜢同穴互为公母。”

    蜥蜴 像蛇,有四只脚,长约五、六寸。《说文》说:“蜥蜴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变色,所以叫易。”有人称它“蛇医”,又叫“蛇师”。东方朔在玩射覆时说:“臣下以为是龙,又没有角,说它是蛇又有脚,它行走缓慢又东张西望善于沿壁爬行,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

    蜈蚣 红色的腹部,黑色的头,很多脚。生性能管束蛇,突然看见大蛇跟上而就。世俗称它作百足虫。以前有一种说法:“蟾蜍吃蜈蚣,蜈蚣吃蛇,蛇吃蟾蜍,三种东西碰到一起,没有敢于先发动的。”也就是骑虎之势,下不了台。

     大肚子而脊背青色,它的鸣叫声很雄壮。孔稚圭就以蛙鸣当做鼓吹,认为是山家的韵事。越王见到怒蛙的状态,模仿它,而天下的勇士都归心于他。东西很小而取义却很宏大,就像这样。

    虾蟆  像蟾蜍而小有不同。俗话说:虾蟆怀土,把它放在远处,一天就会复返。有人又说虾是它的声音,而蟆则是它的斑纹。

    水鸡 又叫田鸡,肉味像鸡一样。卧立行止都是坐的样子,又叫坐鱼。福建浙江等地都以它为珍美的食物

    蚰蜒 南方夏天积暑湿之气化育而生成。行过处吐唾液成银白色,蜈蚣遇到唾液就不敢动了。农家认为:夏秋螺出了壳,出现在田间。雨水把壳漂去,不能自己返回壳里,就变化成蚰蜒。以后又变化为蜗牛。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九  食货志  虫之属2)

没有什么需要说明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