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女烈士为国牺牲,初恋坚守墓碑,弟弟苦寻64年后在墓地痛哭

 微湖渔夫 2021-11-06

特殊的“重逢”

2019年9月5日,距离中秋节仅剩8天的时候家住南京的景宝龙在苦寻64年后,终于与姐姐景宝玲“重逢”了。

只是他们“重逢”的地点十分特别,是位于河南漯(luò)河的烈士陵园,因为他的姐姐早在1955年23岁的时候便为国牺牲了。

她的墓碑上包括生卒年,仅有短短的14个字。

文章图片1

在看到墓碑上所写的“景宝玲烈士”字样时,已经76岁的景宝龙情不自禁跪倒在地,失声痛哭。

寻回姐姐的遗骨,安葬在家乡,这是景宝龙毕生的心愿,他为此苦苦追寻的64年,从健壮的年轻人坚持到如今变成了一头白发的老人。

景宝龙将他拥有的一张姐姐照片摆放在墓碑上,照片上少女灵动羞涩的笑容,与墓碑上冷冰冰的生卒年字样形成了鲜明对比。

文章图片2

当年姐姐离家时,最后见到她的人就是景宝龙。

记忆中,姐姐的笑容一如当年分别时那般鲜活,只是无论景宝龙如何苦苦追寻,也抓不住姐姐的一片衣角,只能在悲戚的哭声与姐姐被一块墓碑永隔在生死两个世界。

一时间,整个烈士陵园便被撕心裂肺的哭声填满了。

离家参军

出生在1932年的景宝玲是家中长女,比弟弟景宝龙年长11岁。岁数相差比较大,但是这丝毫没有妨碍到姐弟俩的感情。

自记事起,景宝龙就喜欢粘着姐姐,整天“姐姐长、姐姐短”,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姐姐到处跑。景宝玲丝毫不觉得黏人的弟弟烦,弟弟愿意跟着就跟着,反正她一定会悉心照顾好他,不管得到了什么好吃的,一定会分给弟弟一大半。

那时候景宝龙只顾与姐姐玩闹,从未想过生死。

文章图片3

景宝龙还清楚地记着姐姐离家时的情形。那天他像往常一样跟在姐姐身后,姐弟俩一起说说笑笑走向附近的一条街道。突然,景宝玲脚步一停,在路边买了一包花生米递给景宝龙,笑着叫他先回家:“我有点事需要去办一下。”

景宝龙拿着花生米,对姐姐长期以来的信任让他没有产生丝毫的怀疑,转头往家走的时候,还跟姐姐说了一句:“你要早点回来呀。”

姐姐笑着答应了,站在原地目送他离开。

但景宝龙在家一直坐到天黑,也没再看到姐姐的身影。两人的父亲感到十分疑惑,怎么姐弟俩一起出门,小的回来了,大的却不见了?他问景宝龙:“你姐姐呢?”

景宝龙就把姐姐的话重复了一遍。父亲一时也不清楚景宝玲要办的是什么事,只是见天黑了她还没回来,十分担心,于是带着家人出去寻找,甚至还报了警。但是大家足足找了一个星期,始终没有找到景宝玲的下落。

这时,一封来自部队的信为大家解开了疑惑。

原来景宝玲是去参军了,只是担心家里人不同意,这才用一包花生米哄着弟弟回家,而她转身就去了征兵处。

景宝玲读过书,头脑很聪明,还报考了西南军医大学。在来到部队后,她被分配到野战医院担任护士,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就能随着部队四处征战了。

自家女儿能有这样的觉悟和能力,景家人对她一言不发离家出走有些生气,但也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

文章图片4

景宝玲对自己不跟父母商量就离家参军的行为感到很愧疚,在部队中一有时间就给家里写信。她的家人也都认真地给她回信,叮嘱她在部队要尽心尽力,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之后,景宝玲很快就凭着出色的表现当上了排级护士长,工作变得忙碌了,来的信也少了些,但是她仍然不会忘记与家里人通信。

街坊邻居知道景宝玲的事后,对她的选择和表现赞不绝口,纷纷夸她是个能力出众,又很孝顺的好孩子。景家人得了这份夸奖,心中虽然高兴,却仍有些放心不下奔赴远方战场的女儿。

苦寻64年

景宝玲有自己的责任,不能轻易离开部队回家探亲,一直到1954年,景宝玲才终于见到姐姐。

上次姐姐走的时候就是当着他的面,这次她回来了,景宝龙时刻不愿远离姐姐。景宝玲去当地区政府报道,景宝龙就在后面亦步亦趋地跟着,生怕眨眼的工夫姐姐就会从眼前消失。

景宝玲见了他这模样,笑着去给他买了一截甘蔗。这件事清晰得仿佛发生在昨天,直到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景宝龙仍然能记起那段甘蔗的甜。

他就一边咬甘蔗,一边跟着姐姐走。那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甘蔗,一直吃到甘蔗根了还在咬个不停。景宝玲看到了,就笑着叫他快丢掉,景宝龙还舍不得,又拿在手里很久才丢。

文章图片5

他们姐弟俩走的那条街,就是当年景宝玲给景宝龙买花生米的那条街。后来景宝龙还时常到那条街上走走,街上的店铺变化很大,但街道依然是那条街道,只是他的身前再也没有追寻着的姐姐的背影了。

1954年那次见到姐姐,她临走前还曾跟景宝龙聊起他的名字。景宝玲说:“你的名字不太好,要不我给你取一个新的吧?你看叫'景峰’好不好?”

景宝龙当然很愿意,但是就在他去改换新名字之前,姐姐的《烈士证书》先送到了。

证书送到的那个日子,景宝龙终生难忘。

那天是1955年的5月14日,在此之前他们一家已经很久没有收到景宝玲的来信了。仿佛是刻意的,无论是父母还是景宝龙,都没有往景宝玲遭遇不幸的角度想,他们互相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只会说她是不是太忙了,没有时间。

文章图片6

是那份《烈士证书》的到来,无情地粉碎了景家人的所有侥幸和期待。

由于那个时代科技不够先进,信息比较闭塞,伤心欲绝的景家人只能单方面地收到从部队传来的各种消息,以及送回来的景宝玲遗物。

他们只知道景宝玲是在参与剿匪时牺牲的,想要接回景宝玲的遗骨,但是他们连景宝玲最后随军去了哪里都不清楚。

景宝玲的父亲为此哭得眼睛都不大好了,平时走路都需要家人搀扶。母亲也为此劳心伤神,大病一场。景宝龙想要去寻找姐姐的下落,却又不能放任父母不管。

他们的父母最后是带着遗憾去世的,去世后的墓碑上还特意留下了长女的名字,也算是聊以慰藉。父母虽然抱憾而终,景宝龙却始终没有放弃,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依然继续寻找。

文章图片7

他们后来搬过几次家,每次搬家,景宝龙都会将姐姐留给他的一张照片妥善带在身边,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将她忘记。

后来景宝龙也年纪大了,不能四处奔波,这个任务就交给他的孩子。景宝龙有三个儿子,其中老三的名字就叫“景峰”。景宝龙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来铭记姐姐。

南京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放弃对烈士下落的追寻,他们在档案馆中建立了景宝玲的相关档案,还查阅所有姓景的烈士档案,可惜因为时代问题,他们始终没有找到景宝玲的下落。

直到2019年8月26日,在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后,一条寻亲信息的出现,让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

“没有结婚的恋人”

这条带来转机的寻亲信息要从一个名叫张辉的男人说起。

在河南漯河烈士陵园,工作人员注意到一位有些特别的老人。他经常来到陵园,而且总是在一块墓碑前一站就是一整天,工作人员上前搭话,结果老人抬起头来,竟然早已泪流满面。

工作人员看到那块墓碑上写着“景宝玲烈士”,便问老人与这位烈士是什么关系。

老人回答说:“我们是没有结婚的恋人。”

文章图片8

这位老人名叫张辉,1950年参加解放海南的战役时负伤,在医院里认识了照顾他的护士景宝玲。两人一见如故,互生好感,很快便成了恋人。

只是当时部队规定严格,他们不能结婚。不过部队领导通情达理,专门安排张辉去南京进行短暂学习,给了他结婚的机会。

张辉高高兴兴地去南京见到了景宝玲的父母,他们对张辉很满意,就等着女儿回来结婚。结果张辉在再次来到景家时,没有看到恋人欢喜的脸庞,反而得知了她已经牺牲的噩耗。

悲痛欲绝的张辉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恋人生前最后战斗的地方——河南漯河,但只能看到陵园中冰冷沉默的墓碑。

他给景家人写过信,想要联系景宝玲的家人,让她能够回到家乡安眠。但此时景家人已经搬家了,张辉根本联系不到景宝玲的家人。在之后的60多年里,张辉便一边守护着恋人的墓碑,一边继续寻找她的家人。

陵园工作人员知道了张辉的故事后,深受感动,决定帮他一把。为此,工作人员特意向当地媒体求助,借助媒体和网络的力量,扩大寻找范围。景宝玲烈士的信息就登上了头条寻人。

2019年8月26日,景宝龙的儿子景峰在朋友圈看到朋友转发了一条寻亲信息,标题中有一段是“江苏籍烈士景宝玲长眠漯河烈士陵园”,这一下引起了景峰的注意。

文章图片9

他点开那条寻亲信息,再三确认后,非常肯定这位烈士就是父亲苦苦追寻了几十年的姑姑景宝玲。景峰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将这条寻亲信息发给了父亲,与此同时联系了相关公益项目组,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苦寻终于迎来了曙光。

在公益项目组的帮助下,景宝龙带着家人踏上了前往河南漯河的路。

他带上了一大堆水果和点心,供奉在姐姐的墓碑前,还将那张珍藏的照片摆在那里。照片上的姐姐依然年轻美丽,还像当年分别时那样,而他却已经垂垂老矣。

沉积了几十年的悲痛在此刻全部爆发,景宝龙哭得像个孩子,家人劝都劝不住。

他们一家人在景宝玲的墓碑前磕了三个头,景宝龙又将从老家带来的一抔黄土撒在了姐姐的墓边,以此寓意入土为安。

文章图片10

23岁的景宝玲正处在一生中最美好的花季,身后有家人的思念,身边有恋人的支撑,但她还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像景宝玲一样年轻的烈士大有人在,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