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间,这里青山未改,绿水长流。 西江,劈开群山滚滚而来,江水穿峡如万马奔腾。西江水运的繁荣,支撑起了肇庆成为过去千百年来岭南水运枢纽的地位,也孕育出这里,独特的饮食文化。 随着西江顺流而下,江面逐渐开阔,颇有“高峡出平湖”之感。 过去,这里生活着一群以舟居为主的水上居民,他们浮舟泛水,繁衍生息于水船,从事着渔业、水上交通、运输等,称作“疍家人”。 他们世世代代依水而生,岁岁年年以渔船为家,“靠水吃水”的他们,擅长烹饪各式水产品,声名在外的“艇仔粥”,便是著名的疍家美食之一。而“疍家糕”,则是另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味。 肇庆疍家糕 疍家糕,是广东疍家人的传统节庆食品,它的制作技艺已有上千年历史。肇庆西江边的水上人家,如今仍保留着春节时做疍家糕、吃疍家糕的传统习俗。 黄 金 平 肇庆乐满园酒楼老板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疍家糕” 制作技艺传承人 黄金平说,如果要做一盘好的疍家糕,就要选用本地优质的糙米。因为糙米的粘性,不是特别大,所以做出来的疍家糕,就比较爽、滑,米香味浓郁。 浸泡,磨浆,调浆,蒸炊,冷却、切割……制作疍家糕的步骤,可谓相当繁复且耗时。 在黄金平看来,要做出一盘完美的疍家糕,更需要精准掌握大米的浸泡时长、米与水的调配比例,以及蒸煮温度的高低。 “疍家糕”有个别名,叫“千层糕”,这就意味着“蒸炊”的这个环节,不但要把握好整个火候,还得把控单个时间:每5分钟铺上一层,必须至少铺上四十层。 ![]() 柴火熊熊,炊烟袅袅,疍家糕除了工序繁琐,每一个成品的制成还需时良久。历经5-7个小时,味道独特的“疍家糕”才算完成。 ![]() 传统的“疍家糕”分咸、甜两口。 ![]() 甜糕由米浆和冰片糖,口感香滑绵密,充溢着淡淡的清香; ![]() 而猪肉、虾米、腊味、木耳等丰富佐料的咸糕,虾米带来鲜味,木耳带来爽口,猪肉带来了肉香,口感更丰满匀和,吃起来有爽滑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 ![]() 近年来,因为传统制作疍家糕的工序繁琐,用柴火蒸煮速度太慢,产量起不来。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把这个疍家传统食品,继续传承下去。 ![]() 为此,黄金平不但精进自己制作疍家糕的技艺,更在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创新地采取了半自动化生产,以及引入真空保鲜包装,制成地方特色手信方便售卖; ![]() ![]() ![]() ![]() 并且身体力行,亲自走访全国十几个省市,推广起肇庆疍家糕。 ![]() 工作之余,黄金平每天都会跑一趟西江边。因为他今年79岁的父亲黄北娣依然在船上生活,保留着疍家人最淳朴的生活习惯。 ![]() 身体依然非常硬朗的黄北娣,干起活来十分利索,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 ![]() 黄金平父母这辈人,一辈子都是靠打鱼为生的,他们一直以来都习惯在水上居住,至今不愿意搬到岸上。 ![]() 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如今的疍民洗脚上岸,在新家园开始了新生活,成为新一代“陆上疍家人”,疍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则尤显珍贵。 ![]() 黄金平说,很多人都认为他“傻”,从94年开始,做疍家糕到现在,都赚不了钱,为什么还要经营下去? 但对于黄金平来说,作为一个疍家人,想将疍家人文化传承下去, 不能忘了疍家人的根。 ![]() 曾经,特殊的生活环境赋予了疍家人独特的饮食习惯,在岁月的变迁中,疍民在与当地人相互融合的同时,如何保留下他们的文化烙印,有赖一位位像黄金平一样的“守艺人”的坚守,为他们的子孙后代,留住乡愁。 ![]() 在肇庆市德庆县,这座三面环山的宁静小镇,人们用本地生长的稻米,制成了珠三角人尽皆知的美食——竹篙粉。 ![]() 德庆竹篙粉 ![]() 一天当中的早午餐时段,德庆人最钟爱竹篙粉,街头巷尾,吃竹篙粉的食店数不胜数,甚至形成了“竹篙粉一条街”,一直经营到宵夜。 ![]() ![]() 每天早晨4点,华哥和梅姐夫妇俩,就回到店里,开始准备当天的竹篙粉。他们经营的这间竹篙粉店,在珠三角颇有口碑。 ![]() 梅姐的童年,还是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为了拉扯一家老小,她的母亲想到了办法,向生产队借粮食,做成竹篙粉,每天运到车站售卖给来往的路人,从一开始换粮食、粮票,到后来几分钱、几毛钱的售价,慢慢养大了六个孩子。 竹篙粉的做法多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是劳动人民用本地的大米与水源,发挥巧思创造出来的食物。 ![]() ![]() 蒸盘上扫一层油,倒入适量米浆,推入笼中以蒸汽加热,取出后待其温度下降,即可取出晾在竹篙上。 ![]() ![]() 蒸粉、晾粉一气呵成,30秒左右一张竹篙粉皮就已经成型,将其叠上三折,就可以切段备用了。 ![]() 梅姐说,竹篙粉就是要晾凉了才好吃,所以蒸粉后,要放在竹篙上晾。现在在店里,平日可以卖700至800张,节假日就可以卖2000至3000张。 ![]() 梅姐每天一早回到店里,就忙碌着以上制作步骤,将大米,经过一番打磨、蒸制,变成柔韧、香滑的竹篙粉,在天亮之前备好一批新鲜出炉的粉皮,等待食客的光临。 ![]() 华哥则负责采购与炒菜。每天6点前,华哥都会到市场,选取定好的猪杂、猪肉。猪要够大、色泽要够新鲜,才能够被华哥挑回店里。 ![]() 德庆人吃竹篙粉,喜欢凉拌,或者搭配猪肉、猪杂酱汁,越是朴实无华的食材,新鲜越是第一要义。 ![]() 柔韧的碳水化合物,裹挟里肉香浓郁的酱汁,将嗅觉和味蕾唤醒,从唇齿间顺滑而下,温暖着早起的辘辘饥肠,为新一天的劳作供给能量。 ![]() ![]() ![]() 这样一份竹篙粉,质朴、纯粹,背后是华哥和梅姐二十年如一日,坚持所有原材料当日制作,新鲜味美,价格实惠,让不论本地街坊还是外来游客,都热衷到此处品尝。 ![]() 继承自母亲的手艺,梅姐和几个兄弟姐妹,每家人都开了一间竹篙粉店,小小一碗竹篙粉,又养育了一代人。从2002年开业至今,转眼间,这间小店就经营了将近二十年。 ![]() 制作竹篙粉的竹篙,一般十年都不用换,用成金黄色更好。但梅姐和华哥店里的竹篙已经用了十余年,又有不少开裂、损耗,为了不影响出品,梅姐华哥是时候寻找一根新的竹篙了。 ![]() 做竹篙粉适用的竹篙,至少要有成年男性手掌环握大小,才足以将粉皮完全张开,晾至常温。德庆的乡野田间,竹林众多,品类丰富,竹篙粉的诞生也是人们就地取材,灵光一闪间得到的惊喜。 ![]() 更换上翠绿的新竹,它将陪伴华哥和梅姐又一个十年。 ![]() 竹篙粉洁白柔韧,朴实味美,在这座宁静小镇里代代相传,丰润着游子们关于故乡的回忆。 ![]() △竹篙粉手艺人:董冠华 陈雪梅 揾食地址 【肇庆疍家糕】 乐满园疍家糕 肇庆市端州区颂德路69号 【德庆竹篙粉】 回味粉店 肇庆市德庆县龙腾大酒店北50米(龙母大街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