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故事很生动、很真实,真实到那些灵异的事项也不让人怀疑。家人之间的关系却是最能体现悲情的。真能像佛那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少啊 【原文】 淮阴小民丧其女,经寒食节,欲作佛事荐严而无以为资。母截发鬻之,得六百钱。出街,将寻僧。值五人过门。迎揖作礼告其故。皆转相推避。良久,一僧始留。曰:“今日不携经文行,能自往假借否?”妇人遍访诸邻,得《金光明经》一部以授僧,方展卷启白。妇人涕泪如雨,僧恻然曰:“不谓汝悲痛若此,吾当就市澡浴以来,为汝尽心。”既至,洁诚持诵。具疏回向毕,乃受钱归,遇向同行四人者于茶肆,扣其所得,邀与共买酒。已就坐,未及举杯,闻窗外女子呼声,独经僧起应之。泣曰:“我乃彼家亡女也,沦滞冥路久,适蒙师课经精专之功,遂得超脱。阎王已饬令受生,文符悉具,但未用印耳。师若饮酒破斋,则前功尽废,实为可惜,能忍俟明日乎。”僧大感惧,以语众,皆悚然而退。亦绍兴末年事也。

【白话语音文字版】 淮阴(今江苏淮安淮阴区)有户小百姓的女儿去世了,赶上一个寒食节,家里打算为超度女儿做佛事,但没钱,于是母亲把头发剪下来卖掉,得到六百钱。她来到街上,看看能否找到僧人,正赶上五位僧人从家门前经过。母亲迎上去作揖行礼,告知僧人们自己所愿。这几个僧人都推三阻四的不答应。很长时间过去,才有一位僧人同意留下来。他跟那母亲说:“今天出门,我没带经文,你能否去借佛经来?”母亲遍访众邻居,借到一部《金光明经》交给僧人,僧人刚打开经卷祈愿告白,那母亲就鼻涕眼泪如雨而下,非常动情,这僧人很感慨的说:“没想到你会这样悲痛!我应该去市面上洗个澡再来,以便能为你尽心诵经!”僧人说罢,马上去洗澡,回来后,他以洁净的身心真诚持诵经文,郑重其事的将这次诵经的目的与功德回向给亡女,这才接受了母亲给的六百钱离开。后来,这僧人在茶馆又碰到了之前同行的四位僧人,僧人们问他得了多少钱?之后就撺掇这僧人买酒,大家共饮。诵经僧人买来酒,大家落座,倒好酒,还没来的及喝,诵经僧人忽然听到窗外有女子的呼声,唯独他起身应答(其他僧人没听到)。窗外女子哭诉道:“我就是那家去世的女儿,我沦没在阴曹地府的时间很久了,承蒙师父你念经精专的功德,我已获准超脱。阎王下令要我受生,文符一类文件都已经准备好了,但还没有用印盖章。师父你现在如果饮酒破斋,那刚才诵经的功德就都没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您能不能忍到明天再喝?”僧人大感恐惧,把刚才听到的话跟其他几位僧人一说,大家也都恐惧了,喝酒之事作罢,众人起身离去。这也是宋高宗绍兴末年(绍兴最后一年是1162年)的事儿。【祥宏点评】:淮阴,因古代县域在淮河南岸(水之南为阴)而得名,古代有个说法: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这是中国很多地名的命名原则;荐严,佛教所说的超拔救度亡灵;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这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这故事充分表达了宋代社会的细节:一方面母亲认真的相信僧人有为自己亡女超拔救度的能力,不惜把头发剪下来卖掉。在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毁之说。母亲的悲心显然超过了僧人。另一方面,僧人的超度完全变成了职业,甚至是生意,僧人们挑肥拣瘦,看到母亲没钱,不想接这个“活儿”,而看到诵经僧人真得到了六百钱,却撺掇一起喝酒,整体表现令人遗憾,几乎与普通人无异了。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8-《夷坚志》中的佛法感应事件)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