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象和,您专业的,靠谱的艾灸指导老师! 立冬,预示着“秋收”的结束,“冬藏”的开始”。
《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这些话讲的是如何“藏阳”。冬天的三个月,天地万物处于休养生息的闭藏状态,人在天地间,不要随意扰动阳气。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这句话讲的是如何藏志。冬三月,不仅我们的行为举止要收敛;我们的“精神志向”更要收敛;如果满脑子的妄想,会让自己心神不宁,我们只有心静神安,才能做到藏得深,藏得实!“....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句话讲的是为什么要“藏精”。“藏”,就是冬季养生的法则,违者伤肾精,到了明年春天必然出现萎症而生发无力!《黄帝内经》上又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如果我们冬季没有“藏”好,必伤肾!肾为先天之本,根基一动,春季百病立现。
所以“藏”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根基”!没有此时的“冬藏”,就没有明年的春生、夏长和秋收。一年四季,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立 冬 2021年11月11号之后,进入辛丑年终运,这时的气候状态是:
土运反盛,土生金,金生寒水;土主湿,所以这段时间雨雪天气大增,气候寒露。2021年11月22号之后,进入辛丑年终之气,这时的气候状态是:
放眼望去都是“寒和湿”;你寒冷不要紧,如果遇上湿,就会有问题,比如2008年的雪灾,就是因为有“湿”。
所以,2021年11月22号到2022年1月20号(大寒),这段时间,是值得我们要特别注意的。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和有心脑血管问题的人群一定要注意防护,药物随手可得。 立冬之后,我们的日常起居、养生都要围绕“藏”来做文章。只有阳气藏得越深,我们才有能量对付随之而来的“极寒”气候。
前面说了,我们首先要做到: 冬三月万物闭藏,你的情绪还波动不断,就是大耗!严重的,还会诱发心脑血管问题。 我们可以按揉膻中穴、太冲穴;或者按揉内关穴,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睡觉的时候按揉腋窝左右各5分钟,可以起到疏肝理气和宁心安神的作用。日常起居,我们要做到:早睡晚起,不熬夜;不流大汗。这些行为都是伤阴伤阳,伤气伤血的。年老体弱者要出门尽量等到太阳出来后,再出去。出门准备好帽子、围脖、口罩。年老体弱者,在家里要随时随地十指梳头,轻轻拍打百会穴,增加脑部气血循环。预防因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缺血性脑梗”。这段时间,金气独大,而金泻土气(脾胃属土)。脾胃之气会在不知不觉中消耗.....
我们在饮食上更要注意不食寒凉之物;脾胃弱的朋友更是要注意。 小雪(11月22号)之前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多食滋阴润肺的食物(白萝卜、莲藕、梨、百合、银耳、芝麻等),不让金气过旺。也可以食用酸甘的食物(比如酸梅汤)来收敛独大的金气。
 我们常说“身冷脚下寒”,脚冷了,身体自然就冷了。脚受寒了会造成我们的肾经、膀胱经跟着受寒;很多小孩子一直感冒不好,就跟脚底受寒有直接关系。 暖脚就是暖肾;肾温暖才能更好的跟其它脏器提供动能。 睡觉前温热水泡泡脚,然后搓一搓脚底板最好!可以做到全身发热。6,热敷、艾灸 这之后,不管是艾灸还是热敷,你总得选择一项。
不会艾灸的朋友,你可以经常热敷大椎、后腰、肚脐、脚底,让身体气血循环。
气血循环有多重要? 举个例子:瘫痪病人长褥疮就是因为长期卧床,气血循环不好造成的。只有气血循环好了,身体才有抵御寒冷的资本。 气血循环不好,你的身体才会出现这里梗,哪里瘀。
喜欢艾灸的朋友们,你们可以认认真真的艾灸:大椎、命门、肚脐、关元各20分钟,艾灸1-2天休一天。
女性可以增加一个膻中穴。
把我们身体里贵重的东西“阳气、神志、肾精”都藏好,以迎接极寒天气的到来。
一起为健康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