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十年代初期引进外资建立的项目之:1、化纤工业

 金色年华554 2021-11-07

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人民群众仍然缺衣少食。

毛泽东说:“解放这么多年,吃饭和穿衣问题还解决不好,怎么向人民交代?”他指示: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周恩来要求各地多种棉花、多卖棉花给国家。即使这样,国内棉花仍然不能满足需要。

世界上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是发展化学纤维工业,以解决纺织工业原料问题。为此,纺织工业部专门向中央写报告提出“实行天然纤维(棉花)和化学纤维并举”的方针,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但我国合成纤维技术解决不了。

毛泽东问周恩来“能不能买”?周恩来说:当然可以。事后,周恩来向李先念、余秋里传达了毛泽东“我们也搞点化纤”的指示,要他们研究办这件事情,从国外引进化纤技术设备。

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商品、资本、设备、技术都急于寻找出路,对与中国做生意有浓厚兴趣,这就为中国引进成套技术设备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国内石油生产的突破,使中国发展石油化工有了可能。1959年,中国石油产量373万吨,自给率只有40.6%;1965年,由于大庆等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成功,中国石油产量达到1131万吨,完全实现了自给;到1972年,中国的石油工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油产量达到4567万吨,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可以拿出一部分原油作为生产化学纤维的原料。这就为中国引进成套化纤设备奠定了原料基础。

1972年1月16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呈送《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提出:

为了争取时间,掌握技术,加快我国化纤、化肥工业建设的步伐,求得一个较大的突破,并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拟争取在(1972年)上半年与外商签订合同,花费4亿美元,引进4套化纤技术设备和2套化肥技术装备,以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争取五六年内全部建成投产,投产后,一年可以生产化纤24万吨、化肥400万吨,化纤产量“约等于500万吨棉花,可织布40亿尺,其中'的确良’(涤纶)的产量(包括当时产量)将达到19亿尺,城乡人民对'的确良’的需要,将进一步得到更好的供应”。

引进这4套设备的厂址,拟放在四川、辽宁、上海、天津。进口2套化肥设备,建在四川和大庆。

报告还提出,立即组织3个技术考察组出国考察,争取在1974年、1975年建成或形成生产能力。

一、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文章图片1

石油工业部直属大型国营工业企业,位于上海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直属的大型石油化工化纤联合企业。

是我国成功地吸收和运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经验的骨干企业。该厂1972年开始筹建,第一期工程1976年试车,1979年通过国家验收;第二期扩建工程于1985年交付使用;第三期扩建工程已于1987年正式动工,预计到1992年投产。总厂主要生产腈纶、维纶、涤纶等合成纤维、联产高压聚乙烯塑料、醋酸、纯苯等基本化工原料产品。总厂下辖7个生产厂(化工一厂、化工二厂、腈纶厂、维纶厂、塑料厂、涤纶厂和涤纶二厂)和5个配套厂(热电、供水、机修、仪修、污水处理),近年来试制生产的70余种不同规格、品种包括特异性能的化学纤维,为仿绸、仿毛、仿麻、仿皮等多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纺织品提供了原料。

文章图片2

1985年,原油年加工能力280万吨,化工产品的年生产能力:乙烯11.5万吨,对二甲苯16.5万吨,腈纶、维纶、涤纶等合成纤维18.5万吨,聚合物约30万吨,化纤品种可达70余种。同时,还生产高压聚乙烯、醋酸、纯苯等基本化工原料和石油产品

现有职工5.2万人,厂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年产合成纤维10.2万吨,塑料6万吨,实现税利总额71201万元。

文章图片3

以30万吨乙烯为主体的第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后,该厂将达到年产500万吨炼油加工能力、41~45万吨乙烯、40万吨合纤单体、30万吨合成纤维、24万吨合成树脂,以及其他油品、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生产能力。

983年7月,总厂划归中国石化总公司管理。1984年1月,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文章图片4

二、辽阳石油化纤总厂

文章图片5

中国石化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简称辽化)。辽化是我国70年代初引进国外技术及成套设备建设的四大化纤基地之一。一期工程始建于1974年,1983年国家正式验收,1986年收回全部投资。二期工程被列为国家“八五”重点计划,始建于1993年10月,1997年4月建成投产,12月通过国家验收,装置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指标均达到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

文章图片6

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以下简称辽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直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要从事化工化纤产品生产、生产和工程技术服务、机电仪加工制造和石化建筑安装等业务。公司设有9个行政处室,5个党群部门,23个二级单位,2个控股公司,现有职工1.4万人。截至2005年末,公司总资产31亿元。

文章图片7

化工化纤生产系统共拥有16套生产装置,可生产硝酸、薄型涤纶纺粘无纺布、差别化聚酯、锦纶66切片、纳米材料改性工程塑料等产品,总产量近50万吨,其中稀硝酸11.6万吨/年,浓硝酸4万吨/年,薄型涤纶纺粘无纺布8000吨/年,聚酯切片20万吨/年,差别化短纤维12万吨/年。加工制造系统主要从事压力容器、智能化仪表的生产、检修、安装和低压开关成套设备制造等业务;拥有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LR国际船级社波纹管生产许可证和Ⅰ、Ⅱ、Ⅲ类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证,可生产9大类、270多种石化机械产品和可燃及有毒气体检测仪表、机泵群及大型转机设备集散监测诊断系统、小型过程控制系统、彩色无纸记录仪、质量流量计等。工程技术服务系统可提供化工石油领域工程项目设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道、电气、仪表安装等服务。

文章图片8

多种经营系统主要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建筑工程施工,以及塑料制品、包装材料制造、商业贸易服务等业务,主要产品有丁二烯、双环戊二烯、橡胶芳烃油、二羧酸、聚丙烯编织袋、均三甲苯偏三甲苯芳烃溶剂油及建筑装修用PP-R管材等,拥有资产近11亿元,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

文章图片9

三、四川维尼纶厂

文章图片10

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简称川维厂),位于重庆市长寿区境内长江北岸的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经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批准引进的四套大化纤项目之一。川维厂已成为国内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化纤产品的特大型联合企业,也是中国石化集团唯一的天然气化工企业。

文章图片11

工厂于1973年由国家计委下达项目计划,1974年破土动工,1979年投料试生产,1983年经国家竣工验收投产。同年整体进入中国石化。主要生产装置分别从英、法、德、日等国引进,基建投资10亿元。工厂隶属于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尤其进入中国石化集团后,川维厂实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化纤产品的大型联合企业,也是中国石化集团惟一的天然气化工企业。全厂主要装置生产能力为年产乙炔6万吨、甲醇35万吨、醋酸乙烯20万吨、聚乙烯醇6万吨、甲醛5万吨、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3万吨、维纶2万吨,合资工厂醋酸35万吨、醋酸酯8万吨,主要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良好信誉。2006年末,企业资产总值36.37亿元,资产负债率17.99%。

文章图片12

现主厂在岗职工3500人。工厂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位居“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前列。川维厂积极推进对外合资合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与英国bp公司合资的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采用世界先进技术生产醋酸和醋酸酯,已先后分三期共投资27.35亿元建成醋酸和醋酸酯装置,投产后效益十分显著,成为中国石化和重庆市对外合资的典范。与新疆美克集团合资的新疆维美化工有限公司,以川维厂专有的天然气裂解制乙炔技术,在库尔勒市建设的乙炔岛工程将于2008年3月投产。

文章图片13

川维厂在天然气化工技术方面位居全国领先地位,天然气化工核心业务优势突出,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质量稳步提高,工厂已具备发展大规模天然气化工的实力。川维厂积极响应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打造百亿川维”的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将充分利用中国石化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充分利用中国石化川东北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川维厂在天然气化工方面的技术、人才、管理和营销网络等优势,与川东北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管网建设协调发展。

文章图片14

在“十一五”期间,建设10万吨/年乙炔、30万吨/年醋酸乙烯、10万吨/年聚乙烯醇、甲醇整合80万吨/年。在建设的2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将于2008年8月建成投产。合资公司也将扩建一套65万吨/年醋酸装置。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情况,进一步扩大装置产能规模,并择机建设1,4-丁二醇,以及其它下游延伸项目。同时利用醋酸扩建后富产的氢气进一步扩大合成氨生产规模,利用乙炔尾气扩大甲醇生产规模。

文章图片15

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资产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川维厂正以更加高昂的姿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持续有效和谐发展,为把工厂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和研发基地而努力奋斗。

文章图片16

四、天津石油化纤厂

文章图片17

石油工业部直属大型国营工业企业。位于天津市。1976年9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建设天津石油化纤总厂。1977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1981年建成投产。1982年11月,天津石油化纤工程指挥部改名为天津石油化纤总厂。1983年12月,天津石油化纤总厂与天津化学工业公司合并改组,成立天津石油化工公司。

1965年,在东郊程林庄建设天津石油化学试验厂;

文章图片18

1968年,在西郊周李庄建设天津石油化工厂,炼油能力为50万吨/年,改造后达100万吨/年;

1974年,天津石油化工总厂工程指挥部成立,拉开了建设250万吨/年炼油装置的帷幕;

1975年,天津石油化纤厂工程指挥部成立,开始建设全国四大化纤基地之一的天津化纤;

1982年4月,天津石油化学工业公司成立;

文章图片19

1982年11月,天津石油化纤总厂成立;

1983年12月28日,天津石油化学工业公司与天津石油化纤总厂合并,成立天津石油化工公司;

1992年,20万吨/年聚酯工程开工建设,2001年建成投产;

2000年,中国石化重组上市,天津石化划分为上市和存续两个部分;

2001年,天津联合化学有限公司划归天津石油化工公司;

文章图片20

2006年6月26日,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项目开工奠基,2010年全面建成投产;

十二五期间,天津石化累计加工原油、生产成品油,与“十一五”相比均实现翻番;效益实现历史突破,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分别增长1.42倍和2.54倍;

十三五期间,天津石化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注重炼化一体化、创新驱动、价值引领、区域协调、绿色低碳,突出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全面从严治党,聚焦提质增效升级,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做强做优,努力把天津石化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炼化企业。

文章图片21

在穿的方面,到1982年4套化纤项目全部投产,大量的涤纶、腈纶等合成纤维纺织品和塑料制品解决了中国的服装、鞋帽供应问题,1984年中国取消了布票。

文章图片22

1949年全国棉花总产量:44万吨(人均:0.8千克);

1950年:44.45万吨;

1952年:130.4万吨;

1957年:164.0万吨;

1965年:209.8万吨;

1978年:216.7万吨(人均:2.3千克);

1980年:270.7万吨。

1982年全国棉花总产量:330多万吨,人均:3千克;

1983年全国棉花总产量:463.7万吨。

文章图片23

可以说,中国人民经过多年的省吃俭用,1972年用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4亿美元买来的化纤设备投入生产之后,1985年中国人民终于穿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