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肥水源头古今谈

 新用户3698OoPs 2021-11-07

    走进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刘镇,淠河总干、瓦东干渠、滁河干渠碧波荡漾、风景秀美。也许你正为这些闻名遐迩的人工河流感慨万千,而走着听着,你又会对一条文化底蕴深厚、极富传奇色彩的自然河流产生浓厚兴趣。这条河流叫做肥水。

    公元383年,东晋谢安在肥水之上,以区区八万之师,击败前秦苻坚号称投鞭断流的八十万劲旅。前秦将士在败逃时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公元1198年,南宋落魄才子姜夔在合肥赤阑桥上思念红颜知己,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两个故事涉及的肥水,既是一条河,又是两条河。说它是一条河,因为它们统称肥水;说它是两条河,因为它俩的流向和归宿不同。“淝水之战”的肥水,向西流入瓦埠湖,今天叫东淝河;姜夔笔下的肥水,向东流入巢湖,今天叫南淝河。南淝河在古代称为施水,如果再细分,逍遥津以东的河段叫施水;逍遥津以西的河段既叫肥水、又叫施水。总之,东淝河与南淝河是一对孪生姐妹,她们曾经孕育着高刘乃至庐州和寿州文明,传承千古、奔腾不息。

推翻千古定论

    古书上曾说肥水的源头在将军岭。

    战国时期的词典《尔雅》说:“归异,出同流,肥。”这样的水文特征与将军岭分水田十分吻合。

    汉朝桑钦的《水经》说:“肥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 施水,游水亦从广阳,县(合肥)东南入于湖。”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说:“肥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 施水受肥于广阳乡,东南流经合肥县…… 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也。”

    成德县与广阳乡在哪里?清乾隆《江南通志》说:“成德旧县在寿州东南,即县(合肥)西北界也”。光绪《寿州志》明确指出:“成德旧县在寿州东南。按今成德故县在合肥西北界上,盖交境处也。”“《水经》所称广阳乡即今之将军岭也。”

    清嘉庆《合肥县志》说:“肥水,源出将军岭分水田,分流西行二十里过永济桥(今孔大桥东),会南北诸水,经铁索涧(今高店乡唐新圩与高刘社区楚圩之间)为金城河,北入寿州,西北入淮;东流即《水经》所云施水也。东行十里过鸡鸣山,会长岗店东水;又东行五里,经新城南,会土山北水;又五里会张和陂水;又五里过董家铺桥,会大蜀山北水;又东十五里至城水西门外……”

    以上是千古定论,而现实情况又怎样呢?

肥水源头古今谈

    从上图可以看出,1967年淠史杭水利工程的主体土方完工后,将军岭水文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流向东淝河与南淝河的地面径流分别被淠河总干渠和大蜀山分干渠截断,不再成为肥水源头。东淝河的上源变成了王桥小河,即《合肥县志》所载的宝教寺水;南淝河的上源变成了袁湾河,即《合肥县志》所载的长岗店水。

肥水源头古今谈

    1803年,合肥知县左辅指出:“宝教寺南水,源出寺南,西南行二十里过万家桥,又五里入西肥水。”“万家桥”就是今天高刘街道南边的湾桥,“又五里入西肥水”,与今天湾桥水与王桥小河水在孔大圩附近相汇的情况完全吻合。不过说宝教寺南水“西南行二十里过万家桥”是错误的。真实情况这样:

    宝教寺水向南,经徐堰湾(新民村)→王桥小郢→临河岗(穿过瓦东干渠地下涵)→金湾(沿河村金大桥东),汇入东淝河。而湾桥水发源于焦湖,经徐堰湾(连环村)→孔新圩(汇余坝水穿过瓦东干渠地下涵)→高刘集湾桥→孔大圩,汇入东淝河。

    至此,我们不难看出,同名的两个徐堰湾分别是宝教寺水与焦湖水的径流节点,而左辅错误把它们当成一处,以致闹出宝教寺水过万家桥的笑话。

    如今有些地图上把东淝河源头标注为王桥小河,这是个更滑稽的笑话:1967年,新民坝泄洪闸与临河岗地下涵开始施工,当时正值枯水季节,一位姓曹的工程师在做水文调查时,不知道脚下的小溪叫什么名字,问村民也不知道,只能确认附近的村庄叫王桥小郢。于是,这位“无名英雄”在地形图上挥笔写下“王桥小河”四个字。从此,各类图文相互引用,以讹传讹,致使大名鼎鼎的东淝河源头埋名至今。现以下图拨乱反正:

肥水源头古今谈

    接着前面话茬,宝教寺水与焦湖、余坝水在孔大圩相汇后,继续向西→江岗,汇唐小河水→唐新圩、楚圩,汇长镇天河水→韩桥,汇秋缺口天河水→董埠,汇大潜山和龙穴山水→船涨埠→瓦埠湖…… 由此可见,东淝河今天的源头就是高刘镇宝教寺水库,这是铁的事实!

    再理一下南淝河源头。《合肥县志》:“长岗店东水,东南行二十里,至鸡鸣山入肥水。”

肥水源头古今谈

    今天的具体水路为:红石桥→蔡荡洼→张堰梢,穿过滁河干渠地下涵→袁湾河,汇土山滚子河水→马河,汇鸡鸣山水→古城大郢→董铺水库……

    南淝河水路的前三个节点红石桥、蔡荡洼、张堰梢分别属于高刘镇岗北村和宝教寺村。

    2009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新安晚报、合肥晚报、肥西报、江淮晨报、安徽新闻、合肥新闻、合肥在线等媒体纷纷抢镜报道:“由省水文局、合肥市水文局、水务局等单位组成科考小组,并聘请河海大学相关专业的知名教授担任顾问,分别多次对南淝河流域肥西县境内的河源区域及主要水系进行了全面考察,并查阅了大量相关的历史典籍,听取多名相关知名专家的意见,最终确定了南淝河的正源……10月20日,记者从肥西县举办的南淝河源头揭晓会上获悉,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论证,合肥母亲河南淝河源头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其正源为位于肥西县高刘镇岗北村何老家西北侧附近的红石桥。

肥水源头古今谈

    南淝河源头已经定案,而东淝河源头在高刘的事实还需履行权威认肯和新闻发布等程序。

守护蓝天碧水回

    2009年,合肥市民度过一个别样的母亲节。合肥新闻网报道:“5月11日,上千名关心并支持环保的市民共赴南淝河畔,参加合肥市母亲河守护行动大型环保宣传活动……省市领导向绿色学校赠送了《中学生环境教育读本》,并向所有参与行动的队伍授旗。随着千只白鸽腾空而翔,活动参与者开始了南淝河源头的探访之行。笔者当时为彩旗招展、人流攒动、音讯高亢的场面所感动,即兴赋诗一首:神工鬼斧闯江淮,守护蓝天碧水回。施合于肥春雷动,千红万紫进军来!

    南淝河正源揭晓后,笔者代肥西代表团撰稿,于2010年1月20日向合肥市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和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南淝河源头生态保护区综合治理项目的议案》,分析了南淝河源头生态保护区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罗列出肥水源头现存的闪光点:南淝河源头3公里原生态景观及合寿古道上具有五百年历史的红石桥古迹;将军岭上7公里长的“曹操河”遗迹;淠河总干、瓦东干渠、滁河干渠枢纽新民坝景观;东淝河源头宝教寺湿地;长岗街道西侧元末明初的甲塘72口古井群遗址;陈桥村汉代石佛寺遗址;四冲村清代旗杆坝、新桥和春秋时期楚国广塘钓墩遗址;沿河村金大桥下的肥水故道;天河村楚圩子古代铁索涧、金城河遗址。

    建议市政府划定肥水源头万亩保护范围:修复南淝河与东淝河源头2000亩湿地,营造6000亩生态林,打造2000亩百树园、百草园、百花园、百果园;设置水源保护隔离带,建设生态廊道,调整产业结构,避免化肥、农药残留物污染。保护性开发肥水文化旅游经济:树立“南淝河正源”碑和“东淝河正源”碑,在其它名胜古迹处设立标牌;实施村庄搬迁和适度古村落保护;加强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高刘镇划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后,肥水源头保护进入实质性阶段。2015年10月24日,经开区领导赴肥水源头考察,部署水源地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目前,已将红石桥生态区和宝教寺、焦湖水库纳入空港经济示范区规划板块,完成了水源地村庄搬迁,其它名胜古迹结合美丽乡村统筹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刘镇肥水源头一定会成为合肥市最抢眼的旅游经济名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