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百态】女画家吴似丹:敢于冲破藩篱28岁嫁80岁老外,却又守节不移51年,将独子培养成人

 工具先生坊 2021-11-07

           【 导读小引 】你能相信一个出身于吴佩俘家族的千金小姐,竟然能跨越50多岁的年龄差距嫁给一个须发苍苍的80岁外国老人吗?你能相信他们竟然奇迹般地还生养了一个儿子?你能相信老人死后一个30挂零的美丽女人又能守节不移50多年吗?……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她的出生与染上肺病,就像是上帝刻意对他们的恩爱成全;民国以来战事连年,灾难深重之中,为救助前线伤病员的大义与善良,就像是他们生生相依,灵魂相聚的命运安排;新中国成立,囯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又像是他们跨越重洋,走向宁静相守的生命挽歌……

            总之,我相信你读完之后会和我一样灵魂震颤:人生命运虽然是不可捉摸的,但上帝似乎掌握着一条平衡世宿的原则:恩爱相生,善恶有报。在人类大爱和人性至善面前,一切都有可能,美好自会如期而至任。


贝熙业和吴似丹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北京民政局来了一对特殊的新婚夫妇,请求办理结婚证。

            工作人员难以掩饰自己的惊讶,这对新婚夫妇,女方是一位妙龄青年,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男方却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一位蓝眼睛的外国友人。

            工作人员仔细核实了他们的信息:女方吴似丹,28岁,男方让·奥古斯丁·贝熙业,现年80岁。于是,这对勇敢的忘年恋夫妇的故事,不禁轰动一时。

一、病中缘

            1914年,在欧洲当了数十年军医的贝熙业背着行囊,带着妻女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准备在这里大展宏图。



            他很快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问诊经验闯出了名堂,被聘进总统府。袁世凯、段祺瑞等人都曾是他的病人。梅兰芳、齐白石与他亦有私交。他任中法大学的医学教授和北大校医,不可谓事业春风得意。

           然而,命运很快给了他沉痛的一击,1923年,他的妻子染病离世,贝熙业痛苦不堪,他向来引以为傲的医术却无法拯救自己的家人。

            祸不单行,他的小女儿又不幸染上了肺病。在当时的医疗技术下,肺病相当于癌症,基本很难治,只能靠疗养维持、减轻。

            贝熙业在阳台山购置了一块地,建造了一所适合肺病患者进行疗养的别墅,取名“贝家花园”。


贝家花园

  

           贝家花园依山傍水,气温理想,他带着女儿搬来这里,开始钻研肺科病理。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现在所做的这一切,将来会运用到另外一个,比小女儿还小的女孩子身上,而这个女孩子,后来成为了他的挚爱。

            1924年,吴佩孚本家吴家诞生了一位小姐,家主吴明远老来得女,爱惜非常,为她取名似丹。



            只是吴似丹出生的时候,肺部就带有问题,因而自打从小身体羸弱,三天一大病,两天一小病,长到了十几岁,依然病痛缠身。

            吴明远虽然处尊居显,却也不能掌控幺女的健康,十分难受,一直四处为吴似丹求医问药。他听说从前的总统府“御医”贝熙业对肺病有一些研究,于是请贝熙业来看一看自己的女儿。

            吴明远是中法实业银行总经理,因为工作原因,之前就与贝熙业相识,也算是朋友,朋友的女儿得了肺病,贝熙业非常上心。



            这日,他跟着吴明远来到公馆,吴似丹已经等在了客厅,她看到父亲身后跟着一位儒雅的老人,知道是父亲为自己新找的医生,立马起身向他见礼。

            贝熙业看着吴似丹,眉目清秀,乖巧可爱,却病容苍白,想起自己的小女儿,不禁起了怜惜之心。

            此后,为了治病,吴明远常常带着吴似丹,前往适宜肺病病人居住的贝家花园小住。吴明远工作繁忙,应酬极多,常常住不了几天就要走,贝熙业便代为照顾吴似丹。


  

           久而久之,吴似丹住在贝家花园里的日子,竟比住在本家的日子还多。她在本家时,常常卧于床榻,到了这里,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她还被贝熙业强制要求,每天在花园中散步半个小时。

            吴似丹不能坚持,贝熙业便会陪着她,花园中虫鸟相鸣,林叶飒飒,一大一小两个人影谈天说地。


 

           相处过程中,贝熙业发现,吴似丹十分喜欢画画,并且在画画上很有天赋。他与齐白石是朋友,受他的影响热爱上了中国山水画,因此藏有不少作品,他便将这些作品分享给吴似丹,吴似丹开心不已。

            偌大的贝家花园,便常常出现这样一副景色:纤弱的少女坐在湖边挥动画笔,儒雅的老人便在不远处的椅子上,用目光追随着她。

            在贝熙业不遗余力地调养下,吴似丹15岁时,身体基本上恢复了健康,与常人无异,贝熙业可以“功成身退”,她也可以离开贝家花园了。只不过,不知为何,她心里弥漫着淡淡的忧伤。


 

           贝熙业与吴明远又相约见了一次面,将吴似丹的情况事无巨细地交代清楚,并告诉吴明远,吴似丹在绘画上的天赋不该被埋没,建议他可以考虑让吴似丹进入辅仁大学美术系学习。辅仁大学美术系是极出名的,吴明远听取了贝熙业的建议,将吴似丹送入辅仁大学学习绘画。

            在这里,吴似丹系统地接受了正规的美术教育,并潜心学习中国山水画。只是她还未毕业,七七事变爆发,民生凋零。从小养在深闺的吴似丹,第一次见识到了侵略者的无耻无可怕。


  

          吴似丹听闻贝熙业收留和救治了许多受伤的中国人,便决定前往贝家花园,和他一起为自己的同胞尽一份力。

            于是,吴似丹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拒绝父亲出国的提议,走进了贝家花园,也走进了贝熙业的心里。


二、风雨情


            贝家花园已经被改造成临时诊所,花园里搭建出许多临时棚房,供病人休息。由于太过于仓促,贝熙业从人手到物资都十分紧缺,已经上了年纪的他常常忙得脚不沾地,饭也顾不上吃。


   

           吴似丹的到来让他十分高兴,但他只以为吴似丹能来陪伴他而开心,并不准备让吴似丹接触病人,一来她没有医护知识,二来她的肺病并未痊愈,恐又复发。

            吴似丹一开始听从贝熙业的话,只帮忙照顾贝熙业的生活起居。但是,随着贝家花园里的病人越来越多,贝熙业已经到了几乎日夜不休的地步。

            她心疼贝熙业,更心疼饱受战争磨难的同胞,她瞒着他翻开了医学护理书。


  

           夙兴夜寐,挑灯夜战,在吴似丹忘我的的突击下,她很快具有了初步的医学护理知识和能力。她将画笔锁进柜子深处,穿上白袍,走入病人中去,为他们处理伤口、端水喂饭。尽管每天要照顾的病人,多到数不清楚,但她的每一个动作始终细心无比。

            吴似丹的蜕变让贝熙业惊诧而又佩服,这个娇小姐生来过的是怎么样的生活,他再清楚不过,然而她在民族遭受磨难之际,却如此朴素而又坚强。



            第一次,贝熙业开始不再把吴似丹当成一个孩子,而是将她视作一个独立的成年女性看待。

            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除了治病救人,贝熙业开始悄悄向八路军输送医疗物资。他身份特殊,又广结名流,可以购买到数量可观的医疗物资,购买到这些物资后,再偷偷地运向八路军抗日根据地。



            为了瞒天过海,物资通常不能走官路,于是,他就亲自拿着铁锹,和工人一起去建桥(所建贝大夫桥至今仍在)、铺路,有时候情况特殊,他便骑着自行车去送药品。

            因此,贝家花园常常能看到一个头发胡须花白的老人骑车自行车,急匆匆地进来又出去——白求恩医生和贝熙业早有私交,白求恩在八路军中任卫生顾问的时候,有时会因为医疗环境不佳或者人手紧缺,向贝熙业提出援助请求。每当这时贝熙业便二话不说,立即施以援手。



            有时候,白求恩医生方面会送来受重伤的八路军战士,贝熙业便冒着风险偷偷为战士们做手术,吴似丹则跟在贝熙业身旁,细心照料术后的八路军战士。

            战争的残酷,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这些保家卫国的战士身上。送来的八路军同志们大多伤口惨烈,忍不住痛苦哀嚎。

            刚开始,贝熙业害怕战士惨烈的伤口会吓到吴似丹。吴似丹的确落泪了,却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心疼这些战士们。


  

          她事无巨细地照顾着他们,给予他们安慰。贝熙业欣慰不已,评价吴似丹说:“亲爱的丹,是不畏凶险、充满怜悯和爱心的天使。”

            在这样的风雨相依中,贝熙业看到了吴似丹的美丽与勇敢,吴似丹也看到了贝熙业的无私无畏,他们已经不仅仅是病人与医生的关系,而是成为了并肩作战的战友、心意相通的伙伴。

            每当救治工作暂时进入休息阶段,贝熙业和吴似丹会坐在一片静谧中,相互依偎,他们都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别样情愫已经萌芽。



三、永相依


            抗战结束后,贝熙业依然没有选择回到法国,而是决定继续留在中国,坚持自己的医疗事业,并继续开设义诊。

            吴似丹选择了留在他身边陪伴他,家里人以为吴似丹只是转而热心于医疗,加上贝熙业是老熟人,并没有阻拦。

            两人之间的感情已经越来越无法掩饰,他们彼此都心知肚明,但是贝熙业不敢挑破。因为相差52岁的年龄鸿沟并不难以跨越,难以跨越的是家庭的反对、世人的难以理解、流言蜚语带来的伤害。


  

           而贝熙业更为担心的是,自己一定会先一步离开吴似丹,如果对这段感情进行回应,如果有一天,自己离开了人世,吴似丹又该如何自处呢?但是,感情是最难以被理智控制的东西。

            贝熙业75岁这一年,由于长期超负荷地工作,贝熙业突发心肌梗塞。幸好得到了及时救治,贝熙业并无大碍。

            但是吴似丹着急得不行,拒绝让贝熙业再入诊所出诊,而是自己尽力力扛起了诊所的日常营业工作。



            渐渐的,那个初见贝熙业时羞涩地话都不敢说,只默默见礼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雷厉风行、长袖善舞的女青年,将诊所管理得井井有条。

            经历了这次心梗,吴似丹更加感到十分害怕,她害怕贝熙业离开:她不想留下遗憾!

           于是,当贝熙业身体完全恢复时,吴似丹现在贝熙业面前,她直视着贝熙业的双眼,一字一句地诉说了自己的情谊,请贝熙业不要再回避。


  

           这一次,贝熙业没有舍得拒绝吴似丹,两人成为了一对真正的恋人。这段时光是两人最开心的一段时光,自妻子离世,他一心扑在医疗工作上,没想到在晚年收获了质朴纯洁的爱情,因此格外珍惜,对吴似丹娇宠非常。

            吴似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贝熙业便特意拜访从前的朋友梅兰芳,请梅兰芳找人教吴似丹学习京剧。吴似丹学过后,还以票友的身份登台演出,圆了自己的青衣梦。

            受吴似丹的影响,贝熙业对中国传统文化也很感兴趣,尤其是中国的山水画,他常常和吴似丹一起欣赏名画、讨论艺术,二人无话不谈。


梅兰芳

 

           贝熙业曾说:“我亲爱的丹,她为我打开了中国文化的大门,我看到了中国音乐戏曲书画的精妙。”

            贝熙业80岁时,吴似丹深感继续进行底下恋情不是办法,他们想要步入爱情真正的殿堂:婚姻,但是这何其难。

            一日,吴似丹拿着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兴奋地给贝熙业看,两人将婚姻法研究了一遍,发现他们完全符合结婚条件,于是立马拍板决定:结婚!



            吴似丹回到家中,说服父母,父亲不敢置信,紧接着勃然大怒,他不能忍受捧在手心的女儿嫁给一个大她52岁的老人,何况这个老人还是他的朋友!

            但从小乖巧的吴似丹这一次十分倔强,她无视了父亲的意见,和贝熙业去了民政局,领了证。

            父亲怒不可遏,扬言要和女儿断绝关系。母亲见事已成真,不忍女儿无人祝福,还是亲手绣了一床婚被,送给了女儿。



           新中国成立以来后,法国继续承认蒋介石政府。因此法国在中国失去了外交地位,贝熙业也失去了职务。

            随着中法外交关系的变化,以及流言蜚语的愈演愈烈。贝熙业和吴似丹带着不舍离开中国,二人收拾了简单的行囊,带走了少部分积蓄,远赴重洋。

            贝熙业医生虽然回国,但他对中国的无私援助,和藏在贝家花园的那些秘密将一直被中国人民所珍藏。

            到达法国后,夫妇二人在奥维涅新——一个安静美丽的小村庄定居下来,吴似丹和贝熙业奇迹般地孕育了一个小生命,一家三口安宁而又幸福。

            只是,时光是残忍的,1958年,已经90岁的贝熙业突发疾病,不得已做了切喉手术,为了吴似丹和儿子,贝熙业苦苦挣扎,希望战胜病魔。然而,他无法抗拒人类生老病死的永恒规律。


  

          1958年2月,贝熙业留下妻子和3岁的幼子,离开了人世。吴似丹坚强地带着孩子,独自在法国生活,她认真教育着丈夫和自己爱情的结晶,儿子长大后继承父业,成为一名心脏科医生。

            同时,她也继续发展个人事业,加入全法女艺术家协会,并任职副会长。在向世界弘扬中国艺术方面,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身边很多朋友多劝吴似丹改嫁,因为她才三十多一点,人又漂亮,事业也不错,想要再婚是不难的,但是吴似丹始终坚定地回绝这些劝解。


 

           她是开放的,可以为了爱情不顾世俗的眼光;但她也是传统保守的,可以为了亡夫永远守节。

            2013年,89岁的吴似丹也永远阖上了双眼。18岁,她爱上了一个人;28岁,她嫁给了他;38岁,她开始为他寡居,整整51年;这辈子,她只爱了这一个人。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位名人名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来源:选自· 孤风婉史

发布于 9分钟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