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国白求恩” 与中国的旷世情缘

 昵称76496706 2021-08-08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很难相信在北京海淀北部西山,至今仍隐藏着一座中西合璧、融汇了中法文化源流的花园别墅式历史遗迹。这里就是贝家花园


在京西古村落北安河村,天高云阔,林木疏朗,葱郁的山坳里,几处建筑若隐若现。贝家花园就在南、北、西三面环山,东向开阔的山谷之中,依山势而建。


贝家花园里,

记录着主人贝熙业的故事:

“自行车驼峰航线”

国际反法西斯战士;

一个被西山当地居民称为

“活菩萨”的法国医生;

以他为核心的一个朋友圈

创造了中法文明传奇

80岁高龄时,

与28岁的中国妻子上演了一段忘年恋

1952年,80岁的贝熙业与28岁的吴似丹结为夫妻。

贝熙业,生于1872年,卒于1960年,法国人,1912年40岁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41年,说一口北京话,先是在法国驻华公使馆任医师,后又在东交民巷开设医院和从事医疗活动,并在协和医院当医生,还担任过总统府医师、北堂医院院长、燕京大学校医、震旦大学医学院院长等职。病人包括各界社会名流,为当地百姓治病不收分文。

1913年4月,贝熙业在天津上岸,在法国驻天津总领事馆任医官,因为当时他已经是中校军官,总领事馆为他举行了迎宾典礼,和阅兵仪式。

贝熙业

1
贝家花园

1923年贝熙业在北京西郊北安河牛涧沟村与原主人闵家签订了一份99年的租约,修建了一座别墅山庄作为工作之余的休息之所。这座别墅被当地人称为“贝家花园”,并很快成为贝熙业的另一所诊所和社交场所。

贝家花园的修建

每周三的贝家沙龙在贝家花园南大房举办。90多年前,这里是北京的法国社交中心。

主人贝熙业经常邀请的有《红楼梦》法文校对者铎尔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圣·琼-佩斯,中国题材作家谢阁兰,'北京人’头盖骨的鉴定者德日进,中国教育家李石曾等。

贝熙业(前排左三)常常与在华的法国侨民聚会。前排右二是德日进,他参与鉴定了“北京人”头盖骨。

左五是贝熙业,左二是铎尔孟(《红楼梦》法文校对者)

贝熙业(前排右五)与李麟玉(前排右三)等中法友人在法国医院合影。李麟玉,中国著名学者、教授,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侄子 。

梅兰芳。贝熙业曾担任总统府医师,病人包括黎元洪、徐世昌、曹锟等,还有九世班禅、梅兰芳等社会名流。

贝熙业为便利百姓通行,自己出资在温泉村西修建桥梁,温泉中学临近贝家花园,师生有急病也找贝大夫看,学校为感谢贝大夫,在石桥北侧的梯形护栏石上刻了“贝大夫桥”四个大字。贝大夫桥建成后,在桥两端栽植了四棵白杨树。

贝熙业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桥边留影

贝家花园建成时,村民敲锣打鼓前来祝贺。贝熙业十分感动,他特意换上军便服在大门口迎接众乡亲,以示庄重。

贝熙业用他独有的方式回报百姓们的热情。花园的三层石楼原本是为防盗而建,但贝熙业决定把石楼改为诊所,一楼为候诊室,二楼为诊室,三楼为药房,完全免费为周边村民看病。

贝熙业为百姓免费治病。

这样的善举持续多年,半个多世纪后,曾经被贝熙业救治过的百姓,仍对贝大夫印象深刻。

2
国际主义战士

这位来自异域的外国医生,他不仅有着高明的医术,同时还有着一颗菩萨心肠。当时的中国战乱频繁,他不忍见到如此多的年轻士兵战死沙场,他志愿到达前线救死扶伤,也曾经掩护不少士兵躲避敌军,可以说贝熙业的存在,就像是第二个白求恩。

贝熙业(中立背对镜头者)与八路军战士在一起

抗战爆发后,根据地多处在敌后农村且遭到日寇封锁,缺医少药成为大问题,尤其是治疗外伤的一类消炎、止痛药物和抗生素一类西药。从北平到根据地需要通过重重关卡。

贝熙业多次救治八路军和解放军

当时日军对北平城管制森严,每天早晚定时开关城门,对出入城门的行人进行严格的搜查讯问,在北平的外国人则相对享有一些特权和便利。时任北平东交民巷法国医院院长的贝熙业十分同情中国人民身处战争的遭遇,他志愿支援中国的抗战,主动承担起帮助北平地下党运送药品、器材的任务。

自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保住通往根据地的生命线,贝熙业开始骑自行车运送药品。

年近古稀的贝熙业用自行车驮着沉重箱子颠簸在崎岖的山路上,箱子中装的是送给八路军急需的药品,很多时候需要骑行一整天,还要穿过数道日军检查站,最终把药品交到八路军的交通员手上。

3
相差52岁的中国新娘

贝熙业在中国的最大收获,是找到了爱情,尽管这段感情当时很难为世人所理解。1952年,80岁的贝熙业与28岁的吴似丹在新中国《婚姻法》颁布后结为夫妻。

贝熙业与吴似丹

贝熙业前妻1923年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女儿。贝大夫一直单身,直到1950年77岁高龄时遇到26岁的吴似丹。年龄的差距并不是障碍。贝熙业醉心于中国文化,年龄越大,身上越多散发出智慧。

贝熙业与夫人吴似丹在北京。

吴似丹是大家闺秀,祖上有人曾任民国临时总理,自己琴画皆通,山水师承溥伒、溥佺。

吴似丹自小体弱,为了治好她的病,正在吴家苦觅良医不得时,贝熙业出现了。这位来自法国的医生,带着先进的医学理念和精湛的医术手段,走进了吴似丹的生活。他凭借着他丰厚的经验和高明的医术,一点一点地将吴似丹孱弱的身体调养回春,而这样的经历也为二人结下了深深地缘分。

而这段旷世恋情遭到了双方家人的极力反对,吴家十分不满,很长时间与他们断绝了来往。贝熙业这边,女儿们仍然不接受吴似丹,贝熙业请他的好朋友铎尔孟分别给两个女儿写信:“至于似丹,我必须声明,她完全是诚心诚意的,是真诚而无图谋的——这是一种很勇敢的行为”。

贝熙业曾打算在中国终老,他甚至为自己选好墓地。然而1954年,他却不得不离开这个他生活了41年的国家。人生的终点,已不容他选择。

1954年10月,贝熙业被迫离开中国。他走时,身上被允许带30美元。他有五箱收藏品被海关禁止带出境,至今保留在法国大使馆。妻子最初也不许与之同行,后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吴似丹最终与丈夫贝熙业一起回到法国。

贝熙业夫妇在法国的奥维涅村庄居住

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的贝熙业重新回到法国后,没有朋友,没有积蓄,更无人知晓他在中国曾经的声誉与传奇。因为经济窘迫,贝熙业只能带吴似丹回到奥维涅村庄的沙特拉夫。贝熙业重新回到人生的起点。

贝熙业(左一)与妻儿在法国合影

1955年,82岁的老贝高龄得子,堪称人间奇迹。儿子小贝,是老人晚年少有的安慰。

吴似丹给她与贝熙业的孩子取名贝石涛。

1958年,贝熙业老人去世,只留下孤儿寡母。吴似丹咬着牙把儿子拉扯大。因为生活拮据,小贝不得不选择军校,不想子承父业,终成心脏病专家,亦被称为贝大夫。

1957年,贝熙业和儿子小贝在法国埃菲尔铁塔下留影。

2013年6月,吴似丹走过了89个春秋,在法国奥维涅新浴堡去世。她把老贝从中国带回的所有资料细心珍藏,成为今天我们了解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贝熙业的儿子小贝于2014年3月首次回到北京并参观了贝家花园。

2001年贝家花园被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公布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贝家花园一景

贝家花园一景

贝家花园一景

贝家花园一景

贝家花园一景

数十年弹指一挥间,贝熙业的故事没有被时光湮灭,中国人依然感念着“老贝”的功德,赞颂着这位好医生、好邻居、好朋友。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