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65陈何芳/靳娜:硕士生买课学习的情绪管理个案分析

 高教课堂研讨 2021-11-08


  全文共3249字,按照“个案-简析-困境-对策”逻辑,探究什么案例?为什么出现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办法?

关键词:硕士生;买课学习;情绪管理;个案分析

摘 要“选择状态”“倾诉烦恼”和“行为补短”的情绪管理个案,反映出情绪管理通过状态、烦恼和行为而影响学习成效。情绪管理的困难在于,好状态、好师长、好行为通常都较为欠缺,会恶化学习情绪。为了破解困境,学习者需要增强状态耐受力、解决心理矛盾、寻找基于擅长领域的突破,用耐受力、解析力和行动力来减少不良情绪对学习的干扰。

“买课学习”在中小学被称为“报班”,在大学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存在如文科硕士生也常常会“买课”来接受一些非正规教育。访谈发现硕士生买课学习中会遭遇一些情绪困扰,值得基于个案开展分析。

一、个案:“选择状态”“倾诉烦恼”和“行为补短”型个案

S8在学习中注重“选择状态”。S8来自教育科学学院的学前教育学专业,买课学习“英语流利说”。她往往选择适合的学习状态学习英语:“我在学习的时候,脑子是处于一个高负荷运转的状态,就是学习一个小时下来也还是蛮累的,就是我是这样的,我必须要精神状态好的时候才学,因为精神状态好的话,我才能学得进去,不然如果我很累的话,我为了打卡而打卡,就感觉脑子是没有进去的。”S8通过调整学习状态帮助自己达到高质量的学习成果,避免走形式主义的过场。

S9在学习中强调“倾诉烦恼”。S9来自文学院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买课学习健身。她的学习征程中也经历过迷失、沮丧的状态,她说:“其实健身也是有状态的,有波峰波谷的水平波动、情绪波动。刚开始觉得一直进步,动作也很新鲜,就很有成就感,很兴奋。但教练后来想提高难度,我可能也有点求胜心切,在自我判断时可能难度设大了,然后半夜里就会因运动过量而睡不着,或者做噩梦惊醒,或者第二天身体很疲劳、精神萎靡。这时候就觉得自己何苦来,为什么要追求数据的增长,出了健身房谁又会读懂数据?然后我就会跟教练诉诉苦,教练就高屋建瓴地告诉我数据的意义,然后情绪就慢慢恢复了。

S1在学习中坚持“行为补短”。S1来自教育科学学院的美育学专业,买课学习舞蹈。她会根据自身学习效果做出调整,帮助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有的时候自己的舞蹈练得也不是很满意,遇到一些小挫折,下次就会去早一点,多练几遍,然后就是看一些别人跳的视频学习一下,然后这样跳得就会好一点,心理也就平衡些,不那么郁闷了。

二、简析:情绪通过状态、烦恼和行为影响学习成效

学习情绪奠定了学习的心理情感基调。良好的学习情绪是学生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当学生处于愉快等积极性情绪状态时,学生的注意、记忆、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就能得到促进,从而显著提高学业成绩[1]因此,学习情绪是学习者开展高效学习的内在基础,学习情绪的调控意义重大。

“选择状态”是因为“状态决定成效”。在S8“选择状态”个案中,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状态,比如喜悦、愤怒、忧伤、思念、悲痛、恐惧、惊讶等。在积极情绪中,个体感受到信心和希望,能够促进学习;而在消极情绪中,个体感受到痛苦和绝望,妨碍学习的开展。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学习者更容易做到心无旁骛;而在激烈的情绪状态下,学习甚至无法得以实现。所以,情绪状态极大地影响学习成效。

“倾诉烦恼”是因为“烦恼形成障碍”。在S9“倾诉烦恼”个案中,“合理宣泄”提高了学习成效。情绪管理需要避免或缓解不当情绪,其途径包括认知调适、合理宣泄、积极防御、理智控制、及时求助等。“倾诉烦恼”属于“合理宣泄”和“及时求助”的范围。当S9向健身教练求助时,宣泄了对于健身意义的质疑,从健身数据的专业解读中减少了迷茫感和委屈感。在获得有针对性的教导后,S9能够恢复学习情绪,继续坚持学习。

“行为补短”是因为“行动才有结果”。在S1“行为补短”个案中,“采取实际行动来转化负面情绪”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同于S9的“从认知入手”,S1的“从行为入手”显得更加简洁有力。这种方式通过增加行动力投入、扩大学习成果,来跳出学习的负面情绪,将学习转换为良性循环。这种“付诸行动”类似于增加学习投入,再通过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增值,来获取积极情绪。

三、困境:好状态、好师长、好行为欠缺会恶化情绪

学习情绪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现实情境存在多种困境,会触发学习者的负面情绪。只有克服各种困境,才能避免或缓解不利情绪,在学习中做出适当的行为反应。

“良好状态难”减少了学习的持续投入。在S8“选择状态”个案中,“择时择机而学”成为一种保障学习成效的策略。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研究生缺乏“情绪时机”抉择的自主空间,没有办法做到“所有的学习任务都放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去完成”。人们常说的“拖延症”,也说明“个体学习状态和任务节点要求的不一致”,在该要完成任务时却没有好的情绪状态来投入学习,只能不断拖延。可见,研究生很难“情绪不好就不学习”,好的情绪状态可遇不可求,但艰深而繁重的学业任务却要求持续投入,随性而学很难成功。

“消除烦恼难”加重了学习的心理负担。在S9“倾诉烦恼”个案中,“求助并宣泄负面情绪”是一种克服学习障碍的有效策略。但在现实社会中,硕士生的“积极求助”和“有效宣泄”都较为困难。硕士生被视为社会的高学历人才,顶着“学霸”的社会光环,一般自尊心和进取心较强,也擅长独自钻研,在“向外求助”方面一般不如社会大众那样积极主动。同时,“有效宣泄”的对象只能是师长,因为只有老师和学长才能真正理解其学术困难,给予其学术指导,这种“资质要求”也决定了“宣泄难”。

“行为开头难”阻碍了学习的真实开展。在S1“行为补短”个案中,她通过“早去一点,多练几遍”来减少自己对于学业的不满情绪。这样的行为难能可贵,因为“付诸于行”是很难达到的境界,普遍现实是“知易行难”,很多学习者在认知和情感方面不存在问题,但就是缺乏毅力来付诸行动,所以“有心动而无行动”才是学业中的大障碍。“不行动”就无法实现真实的学习。

四、对策:耐受力、解析力、行动力的扬长避短策略

为了突破情绪困境,学习者必须借鉴心理科学的方法,有意识地激发、调节和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

改进学习需要“增强状态耐受力”。硕士生既然无法“先等状态再学习”,那只能“边学习边调整情绪状态”或者“先提前进行心理建设再开启学习”,最终实现“不依赖情绪状态而保持恒定的学习节奏”。这需要强大的自制力,需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需要超越情绪方面的本能。这种“状态耐受力”在科学家和高级技术人员身上有较多体现,他们常年沉浸在科研工作中,主动屏蔽外界干扰,始终保持学习状态。

改进学习需要“解决内心矛盾冲突”。硕士生要提高学习成效,必须直面矛盾,解决好认知和情感问题,这样才能增强意志力,提高执行力,保障学习的节奏和效果。具体而言,硕士生要接受个体的学术局限性,理解学习困境的必然性,重视向导师和学长求教,逐渐促进烦恼情绪的积极转化,避免矛盾冲突越积越多。“解铃还须系铃人”,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内心冲突,就需要积极向外求助,从“前辈”处获得指导和帮助。

改进学习需要“寻找适切的突破口”。为了实现更多的“学习行动”,硕士生必须了解自我,寻找适切自己的“行为突破口”。有些人注重认知,对于认知的转变最为敏感,用观念改变来带动行为的“破冰”。有些人情绪敏感,可以通过仪式、展览、交流等感性方式,触发其情感,震撼其灵魂,带来学习境界的提升。也有些人习惯于“用行动说话”,直接用行动来推进学习。这些“突破口”有差异而无优劣,需要学习者加强自我剖析,匹配合适的自我激励策略,主动控制好学习的情绪变量。

总之,硕士生买课学习中需要加强情绪管理。“选择状态”“倾诉烦恼”和“行为补短”的情绪管理个案,分别代表了情绪的时空和时机调节、求助宣泄调节,以及行为建构式调节。为了避免情绪失控或不良情绪沉溺,学习者必须增强情绪状态的耐受力,必须解决深层次心理矛盾,并寻求基于擅长领域的负面情绪超越。


[1]董研.学业情绪与发展:从学业情境到学习兴趣的培养[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