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埃及早王朝时期重要文物:纳尔迈石板(Palette of King Narmer)

 世界艺术史 2021-11-08

今天要讲的古埃及文物制作于早王朝时期(Early Dynastic Period, c. 3000-2686 BC)。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社会政治事件是上下埃及完成统一,王朝时期开始。而艺术上,作品的风格更加正式条理化,工匠们得到法老的支持。

早王朝时期的社会、政治、艺术集中体现在一件对于埃及来说极其重要的文物上,它就是纳尔迈石板(Palette of King Narmer, c. 3000-2920 B.C.)。石板高 63.5 厘米,雕刻精细,材质为光滑的灰绿色沙泥岩(siltstone)。

人们对于古埃及文物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图坦卡门的黄金面具(Mask of Tutankhamun, c. 1323 BC),代表了古埃及新王国时期(The New Kingdom, c. 1550-1069 BC)的强盛。

同属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Egyptian Museum, Cairo),图坦卡门面具金碧辉煌,华贵无限,但它可以出埃及展览,而看上去灰不溜秋的纳尔迈石板却不可以。石板发现于希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 前王朝时期埃及重要城市)的一座荷鲁斯神庙(Horus),应是重要的仪式用品。

石板究竟是干什么的?

这件物品本身是一种日常用品—— 化妆调色板的纪念版,常见于前王朝时期。调色板通常是平面的、极少装饰的石板,用于研磨和混合化妆品中的矿物质。画黑色眼线是阳光充沛地区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减少眩光。基础款的化妆调色板是这个时期的典型墓葬用品。

双犬石板(Two-Dog Palette),出土于埃及希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约公元前3100年。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University of Oxford)

除了这些简单的、纯粹的功能性调色板之外,这一时期还创造了一些更大、更精致的调色板。这些物品仍然起到研磨和混合化妆品的作用,但它们也被精心雕刻了浮雕。许多早期的调色板以表现动物为主,真实世界的与想象的都有,而纳尔迈调色板,关注的是人类的行为。研究表明,这些带有装饰的调色板用于神庙仪式,可能是研磨或混合化妆品用在神的形象上。后来的神庙仪式包括精心设计的给神像涂油、穿衣;这些调色板可能是这一过程的早期形式。由于这些调色板曾在宗教仪式中用过,一般不可以扔掉或者出售,通常的做法就是与其它仪式用品一起埋在神庙地下。

在艺术上为什么这块石板如此重要?

纳尔迈石板上出现的许多形式和图像上的特征,在埃及接下去三千年的二维艺术中一直沿用,比如表现人物的方式—— 正面律:头侧面,眼睛正面,肩及身体正面,腰部以下又是侧面;场景被安排在规则的水平区域中(就是我们之前在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中讲过的 register);不同的人体尺寸表示人物重要性的差异等等。此外,国王的行头,比如王冠、短裙(kilts)、代表王室的胡须(royal beards)、牛尾等元素一直沿用。国王抓住被俘者的头发,准备用权杖(mace)击打他的头颅以示征服,一直沿用到古罗马时代。

如何解读石板上的意象?

传统的解读认为石板上部中间刻的法老的名字叫“纳尔迈”(Narmer),很可能就是统一上下埃及的法老美尼斯(Menes, 3021-2976 BC),埃及第一王朝的创建者。

他在石板正面戴的王冠是代表上埃及的白冠,反面戴的则是代表下埃及的红冠,红白两冠戴于一身,这在日后的埃及历史上一直都是表示全国统一的标志,而且有时两冠合一,被称为红白王冠。但现在也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解读,具体b站、百度都有,不再赘述。此文仅就线下课程内容进行增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