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吕斐摩斯 Polyphemus:西方艺术与建筑中的独眼巨人

 世界艺术史 2021-11-08

库克罗普斯(Cyclopes),希腊神话中的独眼巨人一族,从古希腊开始,便像幽灵一般时时出没于西方文学与艺术中。

阿诺德·勃克林(Arnold Böcklin, 1827-1901),瑞士象征主义(Swiss symbolist)画家,《奥德修斯和波吕斐摩斯》 Odysseus and Polyphemus,1896,画板蛋彩油画 oil and tempera on panel,66 x 150cm。波士顿美术馆(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勃克林以与死亡相关的象征主义闻名,然而这一幅他却用了自然主义的手法,让神话中的故事与人物在写实的海景中获得瞬间戏剧感却又真实的效果。

荷马史诗版的库克罗普斯一族(Homeric Cyclopes)中最有名的一位叫做波吕斐摩斯(Polyphemus),是海神波赛冬(Poseidon)与海仙女Thoösa图莎(希腊语意为迅捷的swift)的儿子。波吕斐摩斯名字的意思是“丰富的歌曲与传奇”(abounding in songs and legends),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在艺术中的形象看起来似乎并不与他名字的含义很相符。

《斜卧持酒杯的波吕斐摩斯》Polyphemus reclining and holding a drinking bowl,古希腊陶塑(Greek terracotta figurine),公元前5世纪晚期至4世纪早期,古希腊玻俄提亚(Boeotia)。波士顿美术馆(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在荷马史诗《奥德赛》Odyssey 中,奥德修斯(尤利西斯)与他的船员们(crew)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返家的途中停靠独眼巨人族所在的岛屿(后来一般认为是西西里岛Sicily)。他们进入一个满是食物(provisions)的洞中,其实就是波吕斐摩斯的家。波吕斐摩斯赶着羊群回家后,用一块巨石堵住洞口,嘲讽了一番所谓的好客之道(the usual custom of hospitality),然后就吃掉了奥德修斯的两个同伴!之后他又吃掉了几个人。

佩莱格里诺·蒂巴尔迪(Pellegrino Tibaldi, 1527-1596),意大利矫饰主义/风格主义(Mannerist)建筑师、雕塑家与壁画师,《刺瞎波吕斐摩斯:场景一》The Blinding of Polyphemus (Scene I),1550-1551,壁画 fresco,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波吉宫(Palazzo Poggi, Bologna)。

这里波吕斐摩斯的形象来自米开朗琪罗西斯廷屋顶(The Sistine ceiling)壁画中的亚当(Adam)与著名的希腊化雕塑拉奥孔(Laocoön)。

奥德修斯于是请他喝烈酒,并且告诉他自己的名字叫“无人”(Nobody)。趁波吕斐摩斯醉酒入睡后,奥德修斯将一根烧热的大木桩刺进了他的眼睛。波吕斐摩斯向附近的巨人们求救,结果只能说“无人”伤了他。同伴们觉得既然“无人”那便是神在降罚,除了祈祷,别无他法。

雅各布·乔登斯 (Jacob Jordaens, 1593-1678),佛兰德斯巴洛克(Flemish Baroque)画家,《奥德修斯在波吕斐摩斯洞中》Odysseus in the Cave of Polyphemus,17世纪上半叶,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76 x 96cm。莫斯科普希金国家美术馆(The Pushkin State Museum of Fine Arts, Moscow)。
 
雅各布·乔登斯的巴洛克带有很明显的17世纪弗兰德斯农民式的戏谑甚至粗野,独具一格。

第二天早上,瞎了的波吕斐摩斯再次去放牧。为了防止奥德修斯他们逃走,他摸了摸羊背。然而狡黠的奥德修斯将自己和同伴们绑在了羊肚子上逃出生天。

 克里斯托弗·威廉·艾科斯伯格(Christoffer Wilhelm Eckersberg, 1783-1853),丹麦绘画之父,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尤利西斯逃离波吕斐摩斯的洞》Ulysses Fleeing the Cave of Polyphemus,1812,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80 x 63.5cm。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

这幅画的角度很有意思,画家似乎将观众永远置于黑暗恐怖的洞中,而奥德修斯已经逃到了阳光灿烂处。巨人与原本的囚徒形体上不像其他艺术家处理得差异巨大,但被困感却营造得很成功。

当奥德修斯与同伴们启航离开波吕斐摩斯的岛屿时,他狂妄自大地向巨人透露了自己的真名。巨人于是向自己的父亲海神波塞冬祈祷报复奥德修斯,并向他投掷巨石,奥德修斯差点葬身鱼腹。

约瑟·马洛德·威廉·透纳(J.M.W. Turner, 1775-1851),英国浪漫主义(Romanticism)画家,《尤利西斯嘲笑波吕斐摩斯》Ulysses Deriding Polyphemus,1829,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132.7 x 203cm。伦敦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London)。

以善画水汽光芒氤氲弥漫的海景著称的透纳在这幅画中成功地借神话故事渲染朝阳下的神秘海域,独眼巨人似乎躲在海边岩石的后面,行船下的海浪中有水仙女亦真似幻的影子。

奥德修斯与波吕斐摩斯的这一荷马史诗式际遇给了西方艺术史上无数大家源源不尽的灵感,或宏大,或深邃,或戏谑...... 然而最有意思或许是库克罗普斯这一一独眼巨人族与迈锡尼城塞建筑风格的内在关联。

迈锡尼城塞狮门(Lion Gate of Mycenae)

一般认为库克罗普斯(Cyclopes)独眼巨人一族有三种身份,一种就是上述的荷马史诗《奥德赛》(写于公元前8世纪)中的人物;一种是赫西俄德《神谱》Theogony(写于公元前8世纪)中为宙斯制造武器雷电(thunderbolt)的三兄弟;还有一种便是迈锡尼与提林斯(Tiryns)巨石城墙(1350-1200 BC)的建造者。这三者都是神话传说,并没有考古依据可以去证明这三者的关联,而且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一般将独眼巨人居住的岛屿与西西里岛或者附近的火山岛屿相等同。

希腊提林斯(Tiryns)巨石城墙(Cyclopean Walls)

当我们看见迈锡尼与提林斯所遗留的真实巨石围墙,没有经过太多的雕琢,石缝间有时甚至只用石块填充,再关联独眼巨人们过的原始粗陋的游牧生活(奥德修斯称独眼巨人为“不闻公正、无视律法的野蛮人”a savage deaf to justice, blind to law),与狡黠的奥德修斯所代表的希腊文明形成了鲜明对比。

迈锡尼的出土物主要以“土豪”黄金制品为主,建筑以防御性为目的,近身者皆灭之。这种文明的气质正如波吕斐摩斯同奥德修斯说的那样:我们巨人族从来不以宙斯或者其他的神为奇,我们有更多的力量(We Cyclops never blink at Zeus... or any other blessed god - we’ve got more force by far)。这种无拘无束、不care任何人的野蛮巨人族式豪气或许是吸引艺术家们的底层因素。在后来的西方艺术史中,波吕斐摩斯的气质将发生另一种令人惊异的转变。下回再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