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辋川集·13 | 栾家濑

 娟然古诗词 2021-11-08

栾家濑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注释:
濑:石沙滩上流水湍急处。
飒飒:风雨的声音。
浅浅(jiān):同“溅溅”,水流急的样子。
石溜:石上急流。

“飒飒秋雨中”是宏观轮廓描绘,交代大背景。正因为有这场秋雨,溪水才流得更急,才能溅起跳珠,以至惊动白鹭。

“浅浅石溜泻”,正面描绘栾家濑水流的状态。“泻”字极传神,形容湍急的流水从石上一滑而过,一泻而逝。

正因为水流很急,自然引出水石相击、“跳波自相溅”的奇景。前三句,实际上都是为第四句作铺垫,是为烘托“白鹭惊复下”而展开的环境描写


白鹭受惊而飞,飞而复下,这是全诗形象的主体,就好像一张照片的聚焦点,但这是一张动图,之前的秋雨、石溜、跳波,都是这张照片的背景。此处体会“读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苏轼)。

一个“惊”字很好地写出白鹭水从中一跃而起的场景,画面感非常强,读者可以联想并清晰地感受到那一种刹那间的慌乱、不稳定感

“惊”动作描写,从客观实景写白鹭从水中突然跃起,同时也是心理描写,诗人从白鹭跃起这一动作推测出白鹭内心受到惊吓,将白鹭拟人化,赋予其以人的内心感受。

联系苏东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一句,体会“惊”的感觉。

“下”是动作描写。由“惊”到“下”,一切又复归宁静,复归平稳。这一串动作都是瞬间完成的,诗人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瞬间而逝的自然现象,说明他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非常强,非常敏感。

只有内心极安静的人,才能够观察到这一极细微的自然现象。王维心灵的细腻,笔法的灵巧,表达的精确于此可见一斑。


从我的感受来说,整首诗非常连贯、自然,纯白描,无雕琢痕迹,淡到极致,但王维的诗从来不是清汤寡水式的淡,相反,他的含蓄蕴藉倒是无人能匹敌,乍读之后的回甘值得反复咀嚼、回味。这就是王维的风格。

艺术手法:反衬。以白鹭受惊起又下这一动,反衬栾家濑环境的静(清幽)和作者内心的静(宁静)。

引申揣测:眼之所见,心之所向,一个人的心里有什么,他的眼里就能看到什么。这首诗表面上将目光聚焦在白鹭身上,背后其实亦有作者对自身的关照,暗喻自己经历的一场政治风波。


王维经历过“安史之乱”,并身陷这一政治漩涡,这给诗人内心带来的动荡、骚乱和惊吓,或许正如此时此刻惊起的白鹭,此后,方慢慢归于平静。这一点是我个人引申和揣测,读者还需自己玩味。可联系苏轼“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一句


在这里,我很想摘录《蒋勋说唐诗》中讲王维的一段,个人觉得讲的十分精辟!

我小时候读《鹿柴》这首诗的时候,觉得蛮无聊,好像没有什么意思。如果没有生命经验,其实不太容易进入王维的诗歌世界,因为太单纯,所有的色彩、华美都拿掉了,只有一个非常单纯、安静的生命,就好像打坐打到最后的那个状态,绝对的静定。

王维的诗暗示性很强,非常像禅宗的偈语他讲的好像是现实,又不是现实,只是讲生命的一个状态。

王维走在这样的山水中,记录了自己看山、看水的过程。曾经有一个阶段,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现在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一切风云诡谲之后,大地、宇宙、自然还是原来的状态,宇宙不会因为人事而变迁,只是人自己在夸大喜悦与哀伤而已。

王维用完全平静的方法,进入宇宙真正的内在世界。进入以后,他就产生了绝对平静的心情。 

一个做过官的王维,离开政治以后,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生命的定位。很多人丧失政治前途后,会不得意,有很多牢骚,王维没有。王维想把前面的东西都丢得干干净净。在经历政治灾难之后,他在辋川把另外一个生命建立起来。

他的诗句越来越像禅宗的偈语,表面上微不足道,没有很难的字,没有很深的意思,所有的意思又都在里面。只有这样生活,才具备真实的意义。如果不这样生活,也许读不出味道,觉得很平淡。这是经过繁华之后的平淡,有特殊的意义,精简、不累赘,单纯地去描述生命的状态。

解读王维的时候,必须进到哲学层面。


栾家濑
裴迪
濑声喧极浦,沿涉向南津。
泛泛鸥凫渡,时时欲近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