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音频、文字,有点儿长。 但你无论是听音频还是看文字,都一定不会累。 而且今天的内容,还很重要。 我坚信,一定可以让你有启发。 几年前,看好美的还是看好格力,是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 美的粉和格力粉为此而争议不断。 我用仓位和操作,力挺美的。 几年时间过去了,今天的市场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从企业自身来说,美的无论从营收,还是净利润,还是其他重要指标上,逐渐占据上风。 2020年,美的营收2857亿,归母净利润272亿;格力营收1704亿,归母净利润221亿。 今年前三季度,美的营收2629亿,归母净利润234亿;格力营收1395亿,归母净利润156亿。 美的的业绩今年有可能再创历史新高,而格力有可能创下近年新低。 而最能体现企业综合经营成果的ROE数据,美的早在2019年就完成了对格力的超越。 2019年,美的ROE26.43%,格力25.72%。 再看今年前三季,美的ROE19.51%,格力15.02%。 差距越拉越大。 在资本市场上,二者的差距更大。 美的总市值,目前超逾4900亿,格力不到2200亿。 实话实说,它们的业绩相差并没有那么大。 但市场给经营好的企业以更高的估值。 这个,确实没办法。 2015年股灾中,我大举加仓美的、少量加仓格力时,格力的经营数据,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还是ROE,都统统高于美的。 当时也经常有朋友问我:两大家电龙头,腾腾爸为什么选择了美的,而不是格力呢? 我当初给了两个主要的理由: 1、我看好美的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 2、相比董大姐,我更看好和信任美的的管理层。 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两个理由,全都完美、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这是美的今年上半年的业务构成。 空调和小家电在企业的营收占比,已经旗鼓相当。 非常均衡。 而它的国际化之路,也进展顺利。 国内、国外营收,相差已经不大。 我们再来看看格力电器—— 这是格力电器今年上半年的业务构成。 格力的营收还是主要靠空调。 小家电对总营收的占比只有可怜的2.4%。 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国际化拓展更是举步维艰。 业务主要还是靠国内。 国外营收大约是国内营收的五分之一。 你观察一下美的集团国际业务的毛利率,高逾22%,与国内业务基本相当。 你再观察一下格力电器,国际业务毛利率只有10%,而远远低于国内业务的33.75%。 什么意思? 在国际市场上,格力电器在降低销售。 制造业,10%的毛利,能赚钱吗? 可以这样说,对格力而言,是相当于让国内的客户多掏钱,然后补贴给了国外的客户。 说格力国际业务拓展举步维艰,还真不是夸张。 家电领域的两家龙头企业,理应旗鼓相当。 在几年前的起源处,格力甚至还全面领先于美的。 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形势就完全逆转,并且实力还相差这么大呢? 当然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问题。 但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决定因素又是什么? 当然是管理层啊。 尤其是核心管理层。 应该说是管理层、尤其是核心管理层的不同选择,塑造了不同的企业文化,制定了不同的企业战略,出现了不同的经营结果。 你知道美的的掌舵人是谁吗? 我估计十个人会有八个人说不出来。 我们只知道美的在不断地开展新业务,而且干一个成一个。 以前是小家电之王,现在又是空调之王。 将来会不会成为中国智能制造之王、医疗器械之王? 谁知道呢? 我们只看到美的在自己的业务主线上不断地延伸。 它是在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能力圈,但总是在沿着自己的主线前进。 你知道格力的掌舵人是谁吗? 董大姐啊,女强人啊。 我估计买卖股票的朋友,不知道董大姐的人,不会太多。 她为什么这么出名呢? 资本市场的话题女王啊。 董大姐对格力的发展壮大,绝对功不可没。 尤其在营销和品牌推广方面。 但这些年,她确实有点儿耽于话题了。 一会儿跟人打赌,一会儿大骂股东。 接受媒体采访,似乎从来不忘踩美的,骂人家是技术小偷。 实际上,美的每年花在研发上的投入,无论从绝对量上,还是从对营收的占比上,早就远远超过了格力。 与美的多元化发展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势头相反,格力电器这些年的多元化发展,也给大家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到处乱拱找不着北的感觉。 造手机,造芯片,造新能源。 哪个方向热门就朝哪个方向进军。 这跳跃性,实在太大。 术业有专攻。 一个人、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什么都学会、什么都做成功。 我在写作《生活中的投资学》时就探讨过:能力圈不是不可以扩展,但这种扩展,最好是顺延着主业,在主业的生产链上不断地抢占新领域。 你看美的的多元化,看似多点开花,实际上一直顺延着家电制造这条主线,包括正在开展的智能制造、医疗器械开发,也是顺着方向、小心翼翼、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扩展而来的。 美的从来不做空降兵。 你再看看格力,从空调到手机到芯片再到新能源,有几个是顺延产业链、可以产生协同效应的? 所以,美的干一个成一个,格力干的不少,但大都虎头蛇尾、高开低走。 董大姐这几年,雷人雷语雷事不少。 造个手机,开个屏,得先看到董大姐头像。 这样的手机能好卖吗? 我不知道决定干这事的人,是董大姐还是她手下的那一帮子人,反正不论是谁,这事儿在舆论场上都曾掀起轩然大波。 这对格力的品牌形象肯定是有损害的。 说不分红,一句话。 说长工资,一句话。 说买银隆,一句话。 被股东们暂时地阻止也没啥,早晚还是得买回来。 总之,董大姐在格力,想干什么,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句话。 是很强势,但这样的强势形象,真好吗? 这样的事儿出的不少,但都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她对待资本和股东的态度。 她说“资本不创造价值”。 既然这样,你还要资本干什么? 你格力当初为什么还要来资本市场融资? 如果管理层们都这种思想,我们整个股市都关闭完了。 不要资本了。 不要发展了。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完全否定资本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董大姐在这一点上最大的错误,是她颠覆了资本市场存在的价值和基础。 都这样认为,我们就不要在资本市场上玩了。 她不止一次强调,“我格力对得起你们这些中小股东”,反复强调,我融了多少资,然后这些年分了多少红。 她说的这些数据都是真的,都是事实。 但这难道不是人家中小股东应该得到的吗? 你需要人家拿钱跟你合作的时候,人家拿钱跟你合作,你现在赚了钱啦,就成别人的恩人了? 企业给股东的分红,是施舍? 她错就错在企业管理者和股东的关系问题还没有捋清。 这同样是一个颠覆性的错误。 所有的企业管理层都这样认为,你们就不要带着企业来资本市场混了——你们来这是干嘛的? 光想圈钱的? 别人的钱就那么好坑? 拿别人的钱办事儿,不应该履行任何义务? 资本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之一,就是契约精神。 你不遵守规则,还怎么玩? 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任务。 核心管理层——哪怕是创始人——如果不能顺应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就有可能把企业带进斜门歪道里。 当年红烧肉退出万科,让我肃然起敬。 新的管理层,让我对万科更为信任和看好。 现在格力也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现在在资本市场上,格力的估值变态得低估,我都有点看不下去了——但要想重新崛起,格力还真得好好做点什么。 这一点,无论对格力,还是对董大姐,尤其是对董大姐的智慧,都还真是一次考验。 虽然我已经在去年底今年初清空格力,但我还是希望格力将来会更好。 我对董大姐对格力曾经的贡献敬佩不已,但对她最近几年做的不好的地方,至少是我认为做的不好的地方,甚至是错的地方,也毫不掩饰地讲出来。 对经营企业而言,腾腾爸完全是一个书生,只会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操经验,可以说对实际经营,什么都不懂。 但我是一名实实在在的二级市场上的普通投资者,已经有十几年的投资经验了,我有我的择股标准,也有我的对待企业管理层的评价和判断标准。 以上所言,完全是站在一个二级市场普通投资者的角度,做出的分析和思考。 不一定对,仅供大家参考吧。 聊到这里,我们可以再聊一个更深刻的话题——关于择股标准的问题。 以前我们在谈论择股标准的时候,多是单纯地从财务的角度谈论问题,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从更宏观的视角来谈论和分析。 我喜欢特别能赚钱的公司。 我喜欢多元化发展特别好的公司。 我喜欢管理层低调务实的公司。 正因为这样,在房地产行业,我选择了万科。 在家电消费行业,我选择了美的。 而且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在互联网公司中,我选择了腾讯。 腾讯特别能赚钱。 它的多元化业务发展得也特别好。 小马哥也非常地低调务实。 有人说腾讯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 有人说腾讯赚钱全靠游戏。 有人说腾讯金融原来也在衔枚暗行。 前段时间,腾讯说我也要搞“净网行动”,清理和关闭掉一些不合规的公众号,公众号主们都吓得战战兢兢。 这就是腾讯的江湖地位。 同样是互联网公司,同样是搞金融的,甚至同样是姓马的,马长老资本运作玩得溜,到处咋咋唬唬,东拉西侃。 看似是祸从口出,实际上是自己的那一套运作方式走到头了。 金融不监管,资本乱扩张,这是要动国之根本的。 你做的东西对社会有贡献有推动,社会是会鼓励你的。 你到处乱割韭菜,还自认为别人都看不懂,那是把天下都当傻瓜了。 这怎么可能呢? 你再看看腾讯。 微众、微保都风生水起。 街头小贩卖个青菜贩个水果,农村的大爷大妈赶个小集上个小店,都离不开微信支付。 这些全是金融业务吧。 你说腾讯不赚钱,打死我也下信啊。 但你再看看小马哥,除了知道他长得帅,你还知道他什么? 结没结婚,买没买大别墅,泡没泡女明星……你完全不知道啊。 至少,我们知道,他不装逼,不演戏,不唱歌,不追星,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资本运作。 无声无息、干干净净的,就像没有这个人一样。 在一众保险公司中,我选择了平安。 为什么选择了平安? 也是因为它特别能赚钱啊——今年会计利润这么差,也能日赚3亿。 它的多元化开展得好啊——保险、银行、证券、金融科技,现在又加上了康美医疗,所有的这一切,也都是围绕着保险这个主线在进行,不放卫星,没有大跃进,并且,开展得都很好。 掌舵人老马也有名气。 那是因为他和他的公司,一直在引领着中国保险业奋勇向前。 老马的名气是靠一下一下干出来的,不是靠高调高出来的——仔细想想,老马也是一个极为低调的人。 你看他一个日赚3亿的人,话还没有我一个日赚300的人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