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医案之五苓散治疗小儿腹泻

 呵呵8909 2021-11-08

张某,男,3岁。2021年7月16日就诊。患儿于2天前腹泻,每日大便5、6次,稀水样便,挟不消化食物,无粘液及脓血,伴腹痛肠鸣,尿少,哭闹不欲进食。刻下:神萎,不发热,腹软,肠鸣音活跃,无脱水征。舌谈,苔白厚腻,指纹淡紫。证属:湿邪困脾,治以利湿止泻。方用:五苓散加味。处方:茯苓9g,猪苓6g,白术6g,泽泻6g,桂枝3g,苍术6g,车前子10g,布包。3剂,水煎服。服药当天,腹泻次数明显减少,2剂服毕,家长专程致谢,嘱患儿避寒,清淡稀粥调养。

按语:小儿泄泻病因复杂,但病变皆在脾胃,经云:“湿胜则濡泻”,故有"无湿不成泻"之说,五苓散功擅利湿,湿去脾自健,泄泻自止。"利小便而实大便"也。经方疗效确切,真是一剂知,二剂止,信也。当今社会小孩生病选西药治疗己成首先,有一句古话叫做“是药三分毒”,所有药品都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的,尤其是处方药,使用不合理有可能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发生危险。孩子生病本身也是一种伤害,我们用药的目的就是在控制疾病和防止药物毒副作用中寻找一个平衡点,特别是给小孩子输液有许多的危害,会造成孩子精神紧张,害怕,恐惧。另外反复的输液会造成血管的硬化,容易形成血栓。长时间或过度的输液对肝肾功能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药物性肝肾损伤,体质下降,输液还存在着输液反应的危险。输液相比口服用药费用要高,需要的人手,陪同人员要多,会影响家庭生活和工作秩序。当宝宝出现细菌感染时,才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称之为“盲人杀手”,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杀死有益菌,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宝宝肠道菌群紊乱;家长看病时要摆正心态,让小孩受到最小的伤害,这个问题是医学专业人员的任务,笔者不排斥西医的治疗理念,但传统中医中药为什么被家长避而远之,除了剂型问题,更大的是观念,特别是我们从业者的观念,现行体制的制约,小孩小方不挣钱,实际上诸如腹泻一症,对一般不严重水泻,笔者用乌梅、山楂、车前子三味纯中药,加少许红糖,酸酸甜甜,口感也不错,每每用之,均能取效。本人常用胡椒、五倍子,偏寒加吴茱萸,上药研末,为基本方,还备有多种中药药末,随证加减,白酒调糊,外敷脐穴,外用药用胶布固定,对新久腹泻,只要按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往往都能短期收效。简、便、廉、验,中医儿科任重道远,责任不仅在我们这些从业者,还在于政策倾斜,中医振兴,贵在人人参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