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游西藏

 luo2min 2021-11-08

想了许久,标题用了再游一词。人的一生,去一次西藏就很不容易,再游一次就更不容易。记得2005年暑假第一次去西藏时,在一个饭局上,一个北京的客人说“出国容易,到西藏难”。当时我的理解不是那么深刻。因为那时我还在上班,没有退休,还没有出过国。2007年退休后,开始有了出国的念头。但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支付高昂的旅费。随着改革开放惠民政策的不断落实,我们的退休金不断地提高,出国游的费用也逐渐降低,出国成了家常便饭。到2019年,我和先生已经去了近40个国家。因为2020年至今的疫情,终止了出国旅游的脚步。

先生没有去过西藏,就一直想去圆梦。2018年和朋友约好同游西藏,定金已经交了,但体检不合格,血压高。不甘心,再次检测,还是高,旅行社把定金退了。到医院彻底检查,才知道早有高血压,只是不知道没感觉而已。自此开始服用降血压的药物,去西藏旅游就成了他一个未完成的强烈愿望。所以说,出国容易,到西藏难啊!

先生已经70岁,去西藏旅游必须尽快付诸行动。本来已经和妹妹妹夫约好自驾,结果妹妹怕高原反应不去了。反复考虑再三,决定半自由行,自己定往返时间,自己在网上订票。找拉萨的地接旅行社,林芝、纳木错一线跟团,日喀则一线自己去。在网上找到西藏鼎吉旅行社的尼珍,通过微信和尼珍聊得比较愉快,报价也还合理。我连价都没有还,咨询后马上交了定金。我这个人做事比较干脆,觉得合适就行。西藏一行,就此拉开帷幕。

2021.7.10日晚9点36分,成都火车北站,开始了从天路坐着火车去拉萨的旅行。选择坐火车出发,就是想体会天路的愉悦,看沿途的风景。两夜一天,第一晚几乎没有睡,火车噪音太大。11日中午在西宁换成进藏的供氧火车后,车况要好多了。此行坐火车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最美的风景,体会到了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的真谛!

离开西宁,青藏高原的风光逐一展现。湖天一色的青海湖、黄灿灿的油菜花、碧绿的青稞、巍峨的群山飞快地从窗外掠过,车厢里不停地有人尖叫:好美呀!太美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歌声也反复吟唱。这才是开始呢。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当然,也是风光最为独特的高原铁路。坐着火车进西藏,一个好天气,一片好风光,即便是耗时36个多小时,也是值得的。

 

  

  

       12日早晨睁开双眼,就被窗外的美景惊呆了!此时已经进入那曲地区。晨曦辉映下的念青唐古拉雪山美轮美奂,拿着手机一阵猛拍。日照金山这些难以看到的美景,在火车上看到了。这些隔窗拍的照片不够完美,还是忍不住要分享给大家。

   
 
 
 
 

        当时想着,到了西藏,一定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的美丽风光。后来才发现,美景不可复制。在每个角度、每个地方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风景!

  

       12日上午10点,火车准点到达拉萨。出站很慢,疫情防控各种检查非常严格,然后还要按照车厢号排队集体出站。火车站也是封闭了原来的出口,想在拉萨站留影成了泡影。

接站的师傅一见面,给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心里瞬间荡起了一股暖流。梦中的西藏,我们来了!

到达拉萨第一天没有任何活动,师傅将我们送到酒店,嘱咐我们好好休息。下午旅行社派人到酒店与我们签订了合同,第一周跟团游。然后联系了儿子的朋友,计划好自由行的地点与天数,我在手机上买了7月23日的返蓉机票。

我们入住的扎什颇章藏文化主题酒店高端大气上档次,房间宽大舒适,有供氧设施。还好,至此我们还没有什么高原反应,就是下午有点头疼,吃了头痛药就好了。在酒店房间里看见对面山上的红色标语:祖国万岁,上面是藏文。在后来的行程中,在很多山上看到了类似的宣传标语。这是西藏人民发自心底的呼声。

  

  

       在西藏遇到很多四川人,开餐馆、跑出租、开酒店等等。他们说,西藏也叫小四川。川藏相邻,四川人肯吃苦,到西藏打工的人特别多。晚上在一个川菜馆吃饭,和老板聊天,越聊越亲近。老板家在郫县,女儿在我校读大三。点菜时,我们才点了一荤一素,正想再点一个汤,老板说够了。结果端上桌一看,一大盆水煮肉片,一大盘空心菜。两个人加油也没有吃完,绝对是老板给的分量超级多。真是他乡遇老乡,格外亲切照顾。后面还有更绝的呢。

7月13日早7点40,旅行社的车到酒店来接我们。后来才知道,因为是地接社,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旅行社交定金、签合同的时间不统一,所以安排的酒店也很分散。正值西藏旅游旺季,根据游客到达拉萨的时间,分住在多个酒店。旅行社就分时段到多个酒店接人。

当天的行程是下午游览巴松措,晚上住林芝八宜镇。拉萨距林芝约410公里,拉林高速公路通车后,打通了隧道,不用再翻越5000多米高的米拉山,全程公路都在5000米以下。没有了原来翻山的险峻,缩短了拉萨与林芝两地的距离。上午10点,到第一个甘丹寺服务站。西藏规定,旅游车必须两个小时停车休息,为的是保证司机精力充沛。窗外的景致越来越美,黄绿相间的田野与远处的青山相依,美了我们的心情。12点再一次在金达服务区休息。

  

  

        下午2点50抵达巴松措。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长约18公里,湖面面积约2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120米,湖面海拔3480米。位于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巴河上游的高山峡谷里,是红教的著名神湖和圣地。2017年8月,成为西藏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自然风景类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措在藏语中就是湖的意思。

  

   走进景区,感觉与2005年去时大不相同。16年前是真正的原始状态,现在有了许多现代元素。白帆点缀绿水,廊桥连接远山,不变的是那红教的寺庙,依然在岛上伫立。

  

  

  

  

  

        山的色彩是那么阿诺多姿,翡翠般的湖水是那么让人心醉,西藏特有的蓝天白云让巴松措更加妩媚。一枝像极了鹅的树枝也能让我驻步不前。幽静人少是曾经的记忆,人多时尚是现在的感受。

 

  

 

  

         在景区游览了三个小时,已经是下午6点钟了。巴松措距林芝160公里,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西藏与内陆有两个小时的时差,晚上10点还没有黒尽,所以在西藏的10天,晚上8、9点钟吃晚饭是常事。晚餐是石锅鸡,鲁朗的特色与招牌菜,十分著名。烹制用的石锅是当地人用整块石头凿制而成的。石锅鸡采用当地土鸡,加入一些藏药、手掌参,味道鲜美。一般吃完鸡还送三个配菜。旅行团餐送的就不止三个配菜了,因为人多啊。

7月14日早8点半出发,10点半到鲁朗林海。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位于距80公里左右的川藏公路(318国道)旁,坐落在鲁朗镇境内的深山老林之中,处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涌入的印度洋水气带,海拔2700-4200米,属高原温暖半湿润气候,素有“西藏江南”之美称。

  

  

  

         被誉为“雪域瑞士”“北欧风情”的鲁朗林海有“叫人不想家的”的美誉。这是一片典型的高原山地和草甸共生的狭长地带,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组成林海。整个景点如诗如画,周边雪山林立,沟内森林葱笼,林间还有整齐如人工修剪般的草甸。草甸中溪流蜿蜒,成千上万种野花竞相开放。木篱笆、木板屋和农牧民的村落星罗棋布,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雪山、林海、田园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 置身于这鸟语花香的景区,恍若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 ”。·

  

  

  

  

        鲁朗林海观景台像漂浮在林海中的一艘小船,到观景台实属不易,去时还好,缓下坡,回来时需要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走。许多人望而却步,我们义无反顾地向前,想去看最美的南迦巴瓦峰。虽然这里观察到的只是整个林海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远景,但却是观赏南迦巴瓦峰最好的地方。

  

       群山绵绵,山风阵阵,风很大很冷。头顶的云似乎散开了,远处却依然是云雾不散,美丽的南迦巴瓦峰时隐时现,不见真容。在最好的位置,还是没有看到南迦巴瓦峰。各色的绿在眼前依次呈现,嫩绿、浅绿、深绿、墨绿、、、、、、近处的松叶泛着光。鲁朗林海云蒸霞蔚、大气磅礴,远处的雪山、冰川与近处的原始森林、村落、河流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在318国道旁,拍下了这张照片:“318此生必驾”。后来才发现,类似的标识在很多地方都有。318国道,令人魂牵梦绕的天路,此生一定要走一趟!

  

       2005年我在4000多米的色季拉山小跑了几步,边跑还边说,体验一下在高原跑步的感受。那时仗着年轻,在高原跑步,在4300多米高的羊八井地热温泉游泳,什么都敢尝试。

12点40离开鲁朗林海,午餐后到笨日神山景区。两地相距40多公里,车程50分钟。途中再次看到远山上书写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大幅标语。

      苯日神山位于雅鲁藏布江北侧的工布地区,尼洋河河口东北侧,著名的318国道从该山与色季拉山间穿过。苯日神山是工布藏族核心区,是西藏原生宗教苯教的发源地之一,苯教认为该山的地位仅次于阿里的岗仁波齐。据当地史料记载,苯日神山是唯一一座是由敦巴辛饶佛亲自加持的神山,教徒们把自己今世的幸福、来世的解脱等所有希望都寄托给苯日神山,为了消除罪障以及各种疾病,他们年年按时绕转该山。绕转苯日神山是众多信众心中的终极理想。

  

  

       坐船游雅鲁藏布江,在江心可看到雅江与尼洋河交汇缠绵融流在一起。我们的心情如飞溅的水花一样激动。在雅江对面的岛上,就是人工打造的游乐园。沙地摩托、吉普车赛、骑马等应有尽有。唯一的遗憾就是云层较厚,看不清远处的笨日神山。

 

  

  

  

         在雅江与尼洋河交汇的滩涂上,以神山为背景,拍照留影是难得的纪念。

  

  

  

       西藏旅游也是紧跟时尚,在尼洋河上修建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且目前唯一的玻璃观景台,踏上栈道,走上观景台,便可尽情观赏江河汇流的壮美。在玻璃栈道回望公路对面的山坡上,白色的帐篷依次排开,等待着年轻朋友的光顾。

  

  

         宽达3.6米的玻璃栈道从岸边开始,一路攀升,向尼洋河延伸了45米,直至最远端的超大圆形玻璃观景台观景台距离地面高度约15米,下望滚滚的尼洋河水,还是有点怕怕的。

  

       雅尼湿地与笨日神山景区相邻。从2019开始,两个景区已合二为一,统称为雅尼湿地国家公园。公园位于林芝市米林县巴宜区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海拔2920米,总面积8738公顷,又称尼洋河风光带。两江交汇带来大量泥沙沉淀,于是在河道三角洲形成形态各异的河谷平原,它们被散流的河水分割包围,既是孤岛,又通过浅浅窄窄的沙堤相连,形成阡陌纵横,牧场交错,树林和草场共生的生态湿地。隔着江岸,巍峨的雪山下是离离村落,迎着清冽的江风,吸着清甜的空气,由衷地赞美道:好一个世外桃源!

  

  

        在世外桃源骑马、射箭,还真是难得的体验。这是人人都可参与的项目。骑在马背上,由牧马人牵着缰绳走,虽然有点怕,但还是抑制不住地高兴。

  

        射箭我就不行了,连拉弓的力气都没有。先生还不错,像模像样地。不仅姿势好,射箭的命中率还很高。看来男人天生就是打仗的料。

        尼洋河在藏族人民心中是美得让人心颤的那种,是林芝人民的母亲河,传说是神山流出的眼泪,主要由水色体现它的美。在广袤的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清澈的尼洋河在此静静地流淌,河流支叉纵横,曲线蜿蜒。湿地中,许多廊桥栈道相连,游人可走到河边亲水。这里是让人惊艳的高原湿地,史诗般宏大的画卷美得让人心悸。让人感受到了青藏高原上似江南又不是江南的田园牧歌。

  

  

       雅尼湿地被群山环抱,受到横断山脉的阻拦后,雅鲁藏布江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调头南下,深峡绝壁中,两江交汇处呈现出一种罕见的静美。雅鲁藏布江在这儿深情地接纳其支流尼洋河后,一改咆哮奔涌的气质,变得温柔平静起来。它们携手同心,悄悄开凿出世界上最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后,一路向南,奔向遥远的印度洋。

  

  

        一路的山眷恋一路的水,一次的情祈愿一生的乐。除了欣赏到两江交汇处的迷人景色,感叹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的泾渭分明;还能看到虔诚朝拜的信徒、热情纯朴的藏族同胞、随处可见的尼玛堆……心,慢慢融入,灵魂,开始升华。你会情不自禁的双手合十,祈愿离苦得乐。

  

  

  

         旅行社的晚餐是雅江生态全鱼宴,味道如何,不得而知。儿子的朋友在林芝工作,晚上请我们品真正的雅江鱼,味道堪称一绝。晚上仍宿八宜镇。

15日早8点半出发去卡定沟。卡定沟又名嘎定沟,位于318国道旁,距林芝八宜镇24公里,海拔2980米,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畔。一条小路将景区大门和售票处与318国道连接起来。

       卡定藏语译为人间仙境,此处山势险要高耸入云,是典型的峡谷地貌。峡谷两侧山高崖陡,叠嶂起伏,苍松巨柏遍布山崖,奇峰异石古树参天,落差近200米的瀑布飞流直下雄伟壮观。水流清澈,怪石嶙峋,山崖天然形成的大佛、女神、观音、酥油灯等惟妙惟肖,清新自然的天然氧吧让我深深陶醉。

  

  

 仔细看,云雾缭绕中的崖壁是否像一尊大佛。 

 崖壁中的酥油灯还在闪烁着火苗。 

        更为神奇的是瀑布水中天然形成的一尊大佛时隐时现,天佛瀑布由此而得名。据说这是林芝地区藏族同胞的保护神。

  

       午餐后参观位于工布江达县工布江达镇318国道旁的娘当村藏寨,我们在卓玛家做客。由于规定在藏民家中不允许拍照,因此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品尝了卓玛家的青稞酒、酥油茶和糌粑,听卓玛讲故事,讲她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工布江达县是出手工匠人的地方,卓玛家的家具做工非常精美,极具藏族风格。遗憾的是无法分享给大家,但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在返回拉萨的途中,再一次看到了绝美的风光。从日光城拉萨到雪域江南林芝的神奇天路拉林高速平行于318国道,也可以说是升级版的318。说这是一条蜿蜒百里的景观长廊一点都不夸张。严格来讲,它应该被称为高等级公路。因为高速公路必须是全封闭的,但西藏的高速由于不收费,很多匝道是敞开的,所以叫高等级公路,只是人们习惯称之为拉林高速。

  

  

         拉林公路目前是西藏最长的高等级公路,全长约410公里,设计时速80km/h,把林芝和拉萨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为5个小时。在这条仅长410公里的路上共建了220座桥梁,打通了20座隧道在世界之巅创造了崭新的中国纪录。我记忆中曾经翻越过的5000多米高的米拉山已经变成了米拉山隧道,天堑变通途!

 

        米拉山是拉萨市与林芝市的分界线,拉萨河与尼洋河的分界线,更是重要的气候、高原景观分界线。在拉萨境内,水流势缓的叫拉萨河,到了林芝境内,就叫做尼洋河了。

  

  

        之所以做了这么长的注解,就是因为窗外的风光太美,无法判定究竟是尼洋河还是拉萨河。根据我的拍照时间,应该是拉萨河了。

  

  

        在回拉萨的途中,感觉有些疲惫,但我依然没有闭眼休息。在西藏旅行,闭目养神的代价是非常昂贵的。因为窗外飘过的每时每刻都会是一道美景,人在旅途,美景岂容错过?

  

         晚餐是烤全羊。在一个叫“羊大队烤全羊”的餐厅用餐。菜品非常丰富,色香味俱佳,还有青稞酒和米酒,应该说是林芝一行吃得最好的团餐。餐中穿插着精彩的节目表演。一头巨大的牦牛来到桌前,看着庞然大物降临,起初怯怯的,仔细一看,是人装扮的。于是和牦牛合影地人排起了长队。我不喜欢凑热闹,在餐厅外,拍下了美美的晚霞。

         7月16日,最美、最惬意、最难忘的一天。羊卓雍措旅拍一日游。在西藏跟团游一直希望是小团,10人以内。结果林芝一线是25 个人,与期望值相差甚远。羊湖游给了我一个极大的意外,6个人的精品小团,越野车司机还格外的贴心。出发后就对大家说:你们想在哪里拍照就说,我就停车。一个太大的惊喜!可想而知,当天的心情一定好极了。

翻越岗巴拉山

  

        车上的6人分别来自四个地方。儒雅的江老师和他的干儿子小李来自深圳,酷爱拍照、并且在照片上标明海拔高度、地点的老黎来自北京,不怕冷、气温低至6度还穿短袖的老安来自山西,以及我们夫妇两人。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六人建了一个微信群。六人中只有我一个女性,每到一个地方,给我拍照的摄影师就多了。

身兼导游的司机桑邓特别好,选择了一条车少、人少,景点不少的路,与众多的旅行社反其道而行之,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美景。9点半,第一次停车,在绵绵的群山之巅,留下我们的足迹。后来才听桑邓介绍,我们翻越的是5030米的岗巴拉山。

  

  

  

  

        在油菜花田边,我们六人来了一张集体照,纪念难得的六人行。我的每一次停留,都有几个摄影师。真是超级享受。

  

  

  

  

  

         羊卓雍措,人们习惯简称羊湖,但并非藏北的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像珊瑚枝一般四处发散,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天上的珊瑚湖”。

  

        位于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的羊湖主要部分隶属于山南市浪卡子县,中段在浪卡子县贡嘎县之间,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为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羊卓雍措面积675平方公里,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湖岸线总长250公里,湖水均深20-40米,最深处有60米,湖面海拔4,441米。其湖面平静,一片翠蓝,仿佛山南高原上的蓝宝石。

  

         一路上走走停停,记不清一共停了几次车。在一片碧波如镜的湖边,再次停下来。宁静的湖面如绸缎般丝滑,此时的羊湖是蓝灰色的。

  

一群羊挡在了路边,司机桑邓就等着羊群走过。阳卓雍措湖滨水草肥美,是一个丰饶的高原牧场。透过云层的缕缕阳光将山映成了黄色,此时的水也是黄色的。

  

  

         远处湖边有车,我们也驱车过去。原来是当地藏民在摆摊卖小饰品。这里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又是另一种美。

  

  

         半个小时后,在一片开阔的湖边我们惊呼“太美了,太美了”!虽然云层很厚,山不绿,水不蓝,但确实美得让人心醉。

  

  

  

  

         在停了N次车后,我们到了矗立着阳卓雍措标志的景点。这里海拔4677。这是第一个大众观景地,人开始多了起来。不顾山风习习,还是将风衣脱去,在最美的圣湖旁尽情摆拍。

  

  

  

  

  

  

  

  

  

       1点半到达4998米处,也是羊湖最大、最高的岗巴拉山观景台。羊湖旅拍就是在这里换上自己喜欢的藏服,由专业的摄影师拍照。一个人拍三张,不用另外付费,这是行程中已经包含的。如果要洗照片过塑,一张30元。这么好的机会谁也不可能放弃,轮番换上自己心仪的藏服,留下此生最美的时刻。

  

  

  

  

       登上山巅俯瞰羊卓雍措,如碧玉落在雪域高原。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这时的羊湖美醉了。湛蓝的天上白云飘,湛蓝的水如绸带绕,远处的雪山,近处的藏寨,镶嵌在绿毯上的菜花,宁静、悠远、空灵、神圣。一切显得如此虚幻,真是美到难以置信,这是任何一种语言都难以描述的美丽。这样的美景,一生中能见一次足矣!

    

 

          极致之美直达心底,激动、震撼,无论如何也不想离去。司机桑邓来喊我们,老黎高原反应很不舒服,必须尽快下山。听闻此言,我们一步三回头地跑去上车。人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听老黎说头疼,我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头痛药给他服用。半个小时后,老黎头疼有所缓解。

  

  

  

         在4280米的雅江河谷景区最后一次停车拍照。下午两点过的太阳火辣辣的,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心情。气象万千的群山怀抱着平坦的雅江河谷,盘山公路成了最美的曲线。

  

  

  

  

  

       最有趣的是当地老乡给羊、藏獒带上墨镜、花环,俨然一个个明星范儿。目的就是让你掏钱合影。

  

         从早上6点半出发,一路美景,一路惊喜,下午3点半了还没有吃午饭,一个个饥肠辘辘。在阳卓雍措没有用餐的地方,直到山下才找到餐馆。牛肉汤锅热气腾腾,大快朵颐享受美味。

  

  

        2021年7月16日,终生难忘的一天。在美得令人窒息的阳卓雍措度过了最开心的一天。因为有贴心的桑邓,有同行的旅友,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谢谢你们,亲爱的伙伴!

  

  

        早就看过朋友拍的布达拉宫夜景,非常漂亮。正好晚上没有事,一趟公交车就到了布达拉宫广场。老天不作美,开始下起了小雨。匆匆忙忙拍了几张照片,雨越下越大,只有赶紧离去。拉萨的公交车9点就收车了,站在路边打的。等了很久,看见出租车都是满载。一辆出租车在我们旁边下客,司机问我们走吗?觉得纳闷,不是车上有人吗?司机说,在拉萨拼车正常,只要方向一致。不打表,要价30元。没有任何选择,赶紧上车。后来才知道,拉萨出租车运力不足,许多私家车也在运营。

  

  

         7月17日,早8点20出发,拉萨一日游。依序是布达拉宫、药王山、八廓街、大昭寺。

位于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一座必须仰望的宫殿。登上布达拉宫台阶,沐浴阳光,俯瞰拉萨,去欣赏这座宫殿式建筑群,去品味这座高原名城的独特韵味。这里是拉萨的标志,也是西藏的标志。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是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一座丰碑。红白相间的宫墙,金碧辉煌的宫顶,层层叠叠,蔚为壮观。

         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宫堡依山而建,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全部为石木结构。宫顶覆盖的镏金铜瓦金碧辉煌,气势恢弘,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进行了全面的修建。1994年12月初,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登上布达拉宫,有了观赏拉萨的最佳角度,群山围绕,阳光灿烂,白云飘浮,风光无限。

  

  

         参观布达拉宫必须提前预约,因为预约时间不同,一车人是分几批进去。与羊湖一日游的旅友又见面了。排队、上山、等待、检查、、、、、、反反复复,一个多小时后才进去。进入布达拉宫后只能按照规定路线参观。绝大多数宫殿都没有开放,殿内也不许拍照。人多得只有跟着队伍前行,无法停留也不许停留。半个小时就出来了。说实话,宫内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东西实在不多。

  

         有人说,最美的东西只应用心去感受,去体验,不一定要亲眼所见。神秘、神圣的东西宁愿让它永远保持神秘莫测。我想,布达拉宫就是这样吧。它的外观已经美到无与伦比,不懂藏传佛教的人们就不一定非要入内吧?

  

         到药王山去拍摄布达拉宫,因为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就是在此拍摄的。许多游客手拿50元纸币,想在此留下非同寻常的记忆。

  

        一座城市,一座宫殿。 拉萨,布达拉宫,如此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布达拉宫前的北京路车水马龙,类似北京的长安大街。“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肯定就是这个含义吧。

         中午1点,太阳正大,布达拉宫广场游人稀少。顶光下拍摄的效果不太好,但这时候画面干净。我们当然不愿放弃,不顾炎炎夏日正面拍摄布达拉宫。

  

         下午3点半到达八廓街。独有的西藏蓝天通透空灵,朵朵白云似乎伸手可得。街上悬挂的红旗与蓝天相映,怎一个美字了得。两旁的藏式建筑风格各异,红、黄、白、黑是其主色调,窗台上的鲜花五彩缤纷,分外妖娆。我目不暇接,恨不得把前后左右的美景都装入镜头。

  

  

  

  

         这么美的八廓街仅是跟着导游匆匆从街中穿过,到了集合点,导游规定了集合时间宣布解散自由活动。想再去仔细看看,没有时间了。大昭寺入内排着长长的队伍。

       全团只有我们两夫妇进了大昭寺。进去后才发现人满为患,比布达拉宫的人还多。布达拉宫严格分时段控制进入,虽然人多还是有序。而大昭寺基本没有控制,摩肩擦踵,人头涌动。什么也靠不拢,什么也看不见。问了保安,直接上楼了。

  

       还是人多,与2005年去时大相径庭,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宁静与祥和,我记忆中的许多画面再也无法重现。

镜头尽量向上,拍天地相接,拍寺庙的“无人区”。75元一张的门票,在里面待了半个小时。

  

  

  

       当天的导游安排时间不太合理,中午2点过午餐,晚上5点多吃晚餐,两顿饭仅相差3个小时。下午的游览时间非常仓促,根本没有时间去慢慢品味八廓街的藏风情韵。

        回到酒店就接到尼珍的电话,说原签订的圣象天门、纳木错景点不能再去,因为圣象天门住宿地海拔5200米以上,是生命禁区,现在不接待65岁以上的游客。不管我怎么据理力争,签了合同,付了全款,签了免责责任书,多买了额外的医疗保险,现在景点不接待就去不了,心情沮丧到极点。后来旅行社经理直接与我对话。经反复沟通、协商,圣象天门放弃,去纳木错当天返回。

7月18日早6点钟出发,在药王山前的白塔寺集合,前往纳木错。

这次的感觉比羊湖一日游差远了。司机的态度极差,一路将音响开得很大,目的是避免自己犯困,也不让游客睡觉。看见坐在前排的游客睡觉,大声呵斥:不要睡觉,要睡就坐到后面去。我和前排的游客换了座位。途中将车停在合伙开的装备店,恨不得让所有的人都租用他们的装备,购买氧气。

纳木措,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距拉萨240公里。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公里,南北宽30多公里,面积约2015平方公里。  

       早期的科学考察认为,纳木错的最大深度为33米,但最近两年对湖泊的重新测量发现,纳木措最深处超过了120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纳木措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措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

        10点半,翻越念青唐古拉山脉5190米高的那根拉山口。

         在藏民心中,每个山口都是神圣之地,因此,这里挂满了经幡,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在西藏,凡海拔超过5000米,就被称为生命的禁区。这里是去纳木错的必经之地,站在山口的高处向北望去,远远可以看到美丽的圣湖犹如一面宝镜镶嵌在天际。举目四望,苍茫雄浑。

          山口立了一块巨石,书曰:“那根拉,海拔5190米。”上面还刻有仓央嘉措的一首诗:“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年,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政治人物。

         这是一个景点,也是一个休息点。我们在这里待了半个小时。  

手机显示着此时的高度。

          这是到西藏后第一次到达5100米之上,确实有气喘吁吁的感觉,走路也特别小心。但是,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那根拉山口的山峰和五色经幡如迎宾大门,展开博大的胸怀,欢迎八方来客。这里的风特别大,气温很低,玛尼堆上的经幡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在这高山之巅,留下难忘的纪念。

  

  

  

       从那根拉山口到纳木错约一个小时的车程,需在景区门口换乘观光车才能抵达湖边。观光车单程就需要40分钟,司机总共只给了我们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实在是太紧张了。

       匆匆忙忙走到湖边,根本不敢到扎西半岛去,只在纳木错的一角稍作停留。

  

  

         置身于纳木错,人的灵魂会被眼前纯净的湖水彻底洗涤,眼中满满的全是神圣。蓝黑、深蓝、宝兰、灰蓝以及天空般的浅蓝,这难以言表的各种蓝,蓝得清澈、丰润而又迷人,它包容着人们内心所有的忧伤和烦恼,让一切归于宁静和淡泊。这个世界上最高最美的湖泊啊,带给人们的是至纯至爱的心灵抚慰。

同样的时间,拍出的颜色大不相同,这是纳木错的神秘?

  

  

        天水一色的纳木错宁静、悠远清澈湖水下的卵石清晰可见。鸟之精灵海鸥翩翩起舞。远处雄奇的念青唐古拉雪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湖边的草地犹如一张巨大的绒毯,浩瀚无边。湖边身着彩妆的牦牛静静地迎候着远方来客。好一幅仙气渺渺的圣湖美景!

  

  

  

  

  

  

         360度拍一圈,赶忙离去,去找返程观光车。回去的人太多,只好在车上站了40分钟。1点40前准时回到集合点。

来时在途中看念青唐古拉雪山还是云雾缭绕,现在已是蓝天白云相伴。平行于高速公路的青藏铁路上火车奔驰,当雄大草原一望无边。乌云笼罩下的群峰巍峨连绵,天边的藏寨星星点点。再一次感受到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在享受窗外美景时,时时担忧司机的状态。中午在餐馆时司机与老板吵架,午饭没有吃。此时的司机已经饥困交织,疲惫至极。音响的声音大得让人难以忍受,司机还是犯困,几乎是半睁眼在开车。我一分钟也不敢闭眼睛,不停地和司机找话说,生怕他一不留神出状况。就这样提心吊胆地回到拉萨,好在有惊无险。

         好风景要有好心情,好心情才能看到更多的美景。纳木错一行来回近500公里,在景区待了不到一个小时,许多地方没有走到。遗憾啊!

  

         连着几天都是早上4、5点钟就起来了,7月19日睡到自然醒,自由行,去罗布林卡。罗布林卡位于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陆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颇章藏语是宫殿的意思。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被誉为西藏的“颐和园”。现在是拉萨人民公园。

  

  

         园内有修葺工整的花池草坪,玲珑别致的凉亭水榭,还有戏台和石制的桌凳。 

  

  

  

  

  

         十四世达赖的新宫叫做“达旦明久颇章”,藏语意为“永恒不变宫”,俗称新宫。新宫虽然是座现代建筑,但外观上依然是传统的风格,只是在内部的很多设施上有了现代的气息。

  

  

  

          园内空气清新,游人很少。看到两个穿着藏服的漂亮妹妹,一聊原来是四川老乡,稻城的卓玛和央金,一群人专门到西藏朝拜。

         在罗布林卡慢慢溜达,享受这难得的慢节奏。看着树林里草地上一个个幸福的家庭,从心底感到温暖。

  

  

        从罗布林卡出来,准备午餐后直接去哲蚌寺,两地相差不远。午餐又是在川菜馆。正逢消防检查,不能炒菜,就要了两碗水饺。和老板聊天越聊越亲热,原来老板是四川眉山尚义乡人民村的人,而这个地方正是我下乡插队的地方,在那里待了将近7年,度过了最难忘的青春岁月。餐毕结账,老板怎么也不肯收钱。当时的感动,让我不知如何表达。四川人太重感情了!只能从心底默默地祝愿在外打工的四川老乡一切顺利,幸福安康。

到哲蚌寺已是4点半。本想着6点钟关门,还来得及。去买门票时,售票员告知,此时进去什么也看不到了,寺庙3点半就关门了,交通车也没有了,只能看看外观。只有改天再去了。一趟公交车坐到北京路,去看布达拉宫的夜景。

  

         布达拉宫广场的音乐喷泉8点半开始。8点半的拉萨,天还没有黒尽。灯光亮起,音乐响起,喷泉水柱直冲云霄。广场上人头攒动,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激动地唱啊,叫啊,不顾喷泉水打湿衣服,拍照留影不亦乐乎。我们也是手机、相机并用,去记录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梦幻般的布达拉宫夜色美轮美奂,让人迷醉,怎么拍都拍不够。

  

  

  

  

        拉萨是这个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不仅因为它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不仅因为它海拔3700米的高度令初来者感到晕眩,还因为它1300年的历史留下的文化遗迹以及宗教氛围所带给人们的心灵震撼。

  

        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拉萨,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雄伟的布达拉宫,她是拉萨的标志,也是西藏的标志,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布达拉宫都是如此让人迷恋。

  

         在拉萨,连着去了三次布达拉宫广场,从各个角度,不同时间去拍摄布达拉宫,去拍摄这世界最高、最圣洁的宫殿。

  

  

  

        7月20日,早晨不到5点就起床,8点半的动车到日喀则。西藏一行是半自由行,前6天跟团,后4天自由。儿子的朋友安排日喀则的熟人接待,我们坐动车往返。

坐在火车上,美景从窗外掠过。如浓绿的调色盘打翻在地,青山如黛,大地美艳。湿地公园的亲水步行栈道是跃动的曲线。

  

  

  

  

         日喀则是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西衔阿里、北靠那曲、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地区,外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日喀则建城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后藏的政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地,境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因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后藏生活,被誉为“最如意美好的庄园”。

10点40分,走出日喀则火车站,小李已经在此等候。在日喀则的两天,小李是司机兼导游全程陪同我们,非常贴心。

        历史上,西藏分为以拉萨为中心的前藏地区和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地区。如果说八廓街的千年转经路所环绕的大昭寺是圣城拉萨的灵魂,那么位于后藏第一大城市日喀则市中心的扎什伦布寺就应该算是后藏地区的心脏了。

          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寺”是日喀则第一大寺,也是后藏地区最重要的宗教场所。

        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即1447年,其后多有扩建修缮。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所筑宫墙沿山势蜿蜒迤逦,周长3000多米。寺内有经堂57间,房屋3600间,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

  

  

  

         其建筑融合了西藏传统建筑特色和佛教的特点,将藏传佛教的佛法艺术,班禅灵塔的庄严肃穆完美再现。与拉萨的哲蚌寺、葛丹寺、色拉寺统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的四大寺。1961年3月4日,扎什伦布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8月28日,扎什伦布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寺内游人不多,与有354年树龄的互叶醉鱼草合影是必须的。沾沾大树的长寿基因。

  

          蓝天白云下的寺庙红墙黄瓦格外炫目,大殿鳞次栉比各有特色。白墙与红墙寓意有何不同,不得而解。只感到庄严肃穆,神秘悠远。山坡之上满眼的经幡写满了信徒们对于扎什伦布寺的崇敬。

  

  

  

         仔细看,褐色的墙体不是水泥砖块,而是像小树枝一样紧紧压在一起。在百度上搜了许久,也没有找到答案。

  

  

         中午,众多的僧人集中在大经堂诵经,吃饭。只见进门的僧人全部将鞋袜脱在殿外。经堂内有几百人,每人手拿一个铜碗,里面应该是糌粑。席地而坐的年轻僧人大声诵经,边揉边吃碗中的糌粑。诵经声雄浑有力,穿透院墙。经堂内禁止拍照,但是整个诵经的过程是对游人开放的。行走在满是诵经声的大殿内,穿梭在高声诵读的喇嘛间,昏暗的殿宇将僧人们的身影笼罩,而明亮的烛火却照亮了一张张虔诚而专注的面庞。虽然没有留下影像,但心底的震撼久久难忘。

         相比游客不断、香火终日旺盛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独有的静谧让我神往。偌大的寺庙,只有几个零星的信徒和稀少的游客,看到最多的是庙里的僧人。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建筑的美,更多的是信仰的力量。

  

        午餐后直奔160公里外的萨迦古城。萨迦寺位于日喀则萨迦县本波山下,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的主寺。

  

  

     “萨迦”系藏语音译,意为灰白土。因本波山腰有一片灰白色岩石,长年风化如土状而得名。萨迦寺分为南、北两寺,仲曲河横贯于两寺之间,北寺位于河北岸的本波山灰白土山岩下,南寺位于河南岸的平坝之上。

  

  

         寺庙外墙统一为红、黑、白三色,这是西藏萨迦派寺庙的特有标志。红色象征聪明与智慧的文殊菩萨,白色象征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青色则象征着具有除恶降魔神力的金刚手菩萨,他们分别代表“智慧、慈悲、伏恶”三种特质,在西藏被合称为“三族姓尊”。这也是萨迦派被称为“花教”的原因。

          萨迦寺的建筑造型与西藏其他寺庙明显不同,平面呈回字形,仿造内陆城堡样式,有城墙、垛口、角楼、护城河等,具有坚固的防御功能。

  

  

         全寺共有40多个建筑单元,规模宏伟。由大殿、护法神殿、塑像殿、藏书阁等组成。

  

  

        被誉为“我国第二敦煌”的萨迦寺1961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公元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至今已有900年的历史,其间,萨迦王朝统治近百年,寺内所藏文物极其丰富,其中以经书最为著名。藏经阁内巨大的经书墙带给人的震撼不可言语。有几位游客就是听闻经书墙慕名而来。

  

  

         顺着主殿中一条小小的通道,我们仿佛走入了一个幽深的密室,我不知道自己将要看到的是什么,只觉得神秘莫测。但是当我真正看清楚时,惊讶得瞠目结舌。

  

          一面硕大的经书墙赫然矗立在眼前!这是一面用一格一格的经书堆砌而成的墙啊!高约10米,宽约70多米的经书墙,凝聚了无数的智慧与情感。至今全部保存完好,据说经书浸有狼毒花汁,不怕虫蛀。一共是84000部!

  

         近千年的时间里 , 就在这萨迦寺里 , 一代又一代的僧人持笔蘸着金汁或墨汁 , 用梵文或藏文 , 一笔笔虔诚地翻译着、抄写着、记录着。

        站在这堵墙面前 ,有一种不能呼吸的感觉。昏暗中, 那种从历史深处传来的震撼, 让人恍惚,让人心颤。

       仅凭这面8万多经书砌起的智慧之墙,萨迦寺被称为“敦煌第二”就已当之无愧!更何况这面书写了千年历史的书墙还融入一个时代的兴衰记忆。

         寺内还藏有珍贵的贝叶经、《布德甲龙马》大藏经和元代坛城壁画、古瓷器等文物古迹。

  

         一扇磨损得凹凸不平的老门默默地讲述着萨迦寺的故事。

         站在院内,高耸的经幡似乎在向我诉说萨迦寺曾经的辉煌。九百年前,这里曾经拥有着全西藏乃至全国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院内,几位年轻的僧人正在调制各种颜料。见我们驻足观看,手指金色的粉末,说是金粉,是最值钱的。我觉得,这近千年的古寺才是价值连城,才是无价之宝。

         萨迦寺是萨迦古城那道最靓丽的风景,也是一张独具魅力的历史名片。

        萨迦寺旁是一个新建的现代化的八思巴文化广场。

        八思巴不仅是一代高僧和宗教领袖,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文学家。八思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封国师的藏传佛教领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师”,八思巴不仅推动了藏传佛教在全国范围内大量传播,同时也推动了汉族与藏族、蒙古族等多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中国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比肩孔子,说八思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僧人绝不为过。萨迦寺始建于八思巴时代,他也圆寂于此。

广场旁的的白塔

 广场旁的八思巴年谱详细地记录了其辉煌的一生。

        萨迦在西藏历史上拥有浓墨重彩的一章,它拥有的权力一度覆盖了整个东亚大陆,对中国的历史也有较大影响。

       本波山上以萨迦寺为中心,沿山坡修建的观光步道曲折蜿蜒,如历史年轮般延伸、向前。

  

  转山的虔诚藏民。

        7月21日早5点就出发了,早餐后先去卡若拉冰川。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江孜县交界处,距离江孜县城约71公里,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为年楚河东部源头。如果从阳卓雍措直接过去,只有80多公里。但是旅行社没有这个行程,从日喀则过去有160多公里,真是舍近求远了。没有办法,旅行就是这样,只是辛苦小李了。

冰川对面的风景——青稞之乡日喀则

  

        早上8点40抵达冰川,天阴沉沉的。在整个西藏离公路最近的就是卡若拉冰川,离公路只有三百多米。

       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缈处,一直延伸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路边,晶莹幽蓝中,捎来几许凉嗖嗖的感觉。除了我们两人,只看见一位游人。也许是太早了的缘故。

  

         卡若拉冰川背靠西藏四大高峰之一的乃钦康桑峰(7191米)南坡,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为两个呈悬冰川形式的冰舌。东冰舌长3公里,宽750米,冰舌末端高5233米;西冰舌长4.5公里,宽1.5公里,冰舌末端高5145米。整个冰川面积为9.4平方公里。

  

          滑塌的冰川体,露出了冰川万千年的骨架,可以清晰的看见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溪流,像是冰川的血液,就那样静静地流淌着,消逝着冰川的身体和生命。

  

        远远的看,冰峰孤独的、安静的坐落在高天,沐风淋雨迎雪。每座雪山总有无尽的云雾环绕着它,电线延伸,风马高悬,都不能动摇雪峰冰川的洁白和坚韧。

  

        天地间,蓝天,白云,积雪,冰川,阳光,草原,就那样交织在一起,生生不息。涓涓细流自冰川而下,滋养着广袤的草原。

  

  

        群山静默,冰川洁白,草原碧翠,天地宁和,这大自然的神奇与创造,让我们把最深刻的记忆留在这山这草这水,留在这晶莹的世界。

  

         由于先后有电影《红河谷》、《江孜之战》、《云水谣》曾在此拍摄外景,使得卡若拉冰川的名气大增。很多旅行者都会到这里观赏冰川的壮美,感叹大自然的魅力。

但令人遗憾的是,拍摄《红河谷》时为了制造出真实的雪崩情境,剧组用炸药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了一个三角形的缺口,至今仍清晰可见。这种为了眼前利益破坏生态的行为应该遭到谴责。

       经幡和玛尼堆的色彩衬托得冰川更加晶莹圣洁。崇拜自然与神灵的藏民还建了一座白塔,里面藏着他们对于雪山之神的崇敬与信仰。

  

         没有人和我们抢拍照的位置,偌大的冰川前,只有我们两人与冰川亲密接触。

  

  

          离开卡若拉冰川,前往江孜县宗山抗英遗址,两地相距80公里。车窗外西藏独有的风光再现。如画家一路挥洒画笔,绘出了群山巍峨,绘出了大地斑斓。肥硕的羊群优哉游哉地在公路上散步。

  

  

  

  

  

          路旁的满拉水库让我们再次停下了车。群山怀抱中的满拉水库位于日喀则地区江孜县龙马乡境内年楚河上游,是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建设项目。挡水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 坝长287米, 坝高76.3米, 坝顶宽10米, 有“西藏第一坝”之称,距县城28公里, 距日喀则城113公里。是年楚河上的龙头工程。

  

  

          11点,到达江孜县宗山抗英遗址。江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镇。位于县城中心的宗山,既是江孜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历史见证,又是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宗政府建筑遗址。

  

         江孜保卫战,是1904年3月至9月江孜人民抗击英军入侵西藏的一场战斗,是西藏人民反帝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战役。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英军入侵西藏西藏军民在江孜以宗山为中心与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近代史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从此人们称江孜为英雄城。电影《红河谷》真实地再现了这段历史。遗址位于江孜县城宗山广场,山顶海拔4187米,现有大小房间193间,现存古建筑7064平方米。

  

  

  

          宗山并不高,只有100多米。但江孜周围地势平坦,宗山就显得鹤立鸡群,很有军事意义。加上江孜的海拔已经超过4000米,爬上宗山并不容易。所以,很早就在宗山上修筑城堡,建立江孜宗政府。宗山建筑约建于14世纪初,主要有宗本(县长)办公室、经堂、佛殿及各类仓库等,全部依山势由山腰一直建至山顶。建筑居高临下,高大宏伟,气势磅礴。但在持续的战火中,几乎被侵略者毁为一片废墟。

  

  

  

          沿着山路缓缓向上,向前,我们去探寻英雄的足迹。

        为了抵抗英国侵略者,守山军民在山坡用大石块砌筑起一圈高58米、宽约4米的围墙,并沿墙及前崖修筑了许多炮台,精准地瞄着侵略者入侵的路线,给英军以沉重打击。

  

        山坡上的一组组雕塑,再现了当年的战争场景。

  

  

          登高望远,美丽的江孜县城如诗如画,江孜县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江孜县物产丰富,是西藏的粮仓。

  

  

  

  

          宗山一侧的白居寺规模宏大,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历时10年竣工。它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筑充分代表了13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夏鲁派、格鲁派共存的寺院。

         因为时间紧迫,白居寺就没有入内。现在想想有点后悔。计划内的帕拉庄园因正在维修,也没有入内。想再去白居寺,实在是来不及,当晚7点的动车要返回拉萨。

  

  

         旅游就是这样,收获与遗憾并存,希望与失望相伴,这就是旅行的魅力。

途中远眺宗山遗址

  

          江孜县距日喀则有95公里,两个小时的车程。在日喀则晚餐后,小李将我们送到火车站,结束了愉快的日喀则两日游。在此,对小李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啦!

         7月22日,在拉萨的最后一天,再次去哲蚌寺。公交车不顺道,就直接打车去。中午1点半,打车到哲蚌寺路口,说是寺庙消防检查,寺庙关闭。只好就近下车,到了藏游文化节现场。这也是出租司机介绍的一个热闹地。现场布置真是漂亮时尚,让人意想不到。在此休息拍照,留下最时尚的西藏。

  

  

  

  

          本是7月23日的返程机票,22日下午5点钟收到短信,因为航空管制,航班取消。改签不成功,只有退票。请旅行社票务帮忙抢票,终于买到经兰州中转的火车票,两个人一头一尾,一个上铺,一个下铺。辗转两天两夜,7月25日才到家。人虽然辛苦,但也看到了许多绝美的风光。

坐着火车离开西藏,一路风光,美到极致!

         从拉萨至格尔木的天路上,我们如痴如醉地尽享窗外美景:苍茫雄浑的念青唐古拉雪山,绿如碧毯的那曲大草原,悠闲的牛羊,如画的藏寨。

  

  

  

  

        夕阳下,晚霞映照得措那湖美轮美奂。夜幕降临,水草丰美的那曲大草原光影迷离,如梦如幻。

  

  

  

  

  

       一觉醒来,到了青海。动车行至青海省海北自治州刚察县时,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油菜花惊艳了我们的双眼!

 

           此行西藏,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一路的辛苦,值了。

      2021.1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