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念起,去西藏

 乱爬的壁虎 2023-04-24 发布于江苏

# 嘀嘀叭叭 #

西

                           图文 :壁小爬

  前  言

      多少次也曾想去西藏,不是为了洗涤心灵,是因为它是世界屋脊,是因为它是我心目中的远方,是因为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多少次又打消想去西藏的念头,是因为我~怕~死。

     3月底,仙女老三甩手一条公众号的转发,小指随意勾了一下,一颗蠢蠢欲动的心呼之欲出,按国际惯例,首先向管家请示,管家豪言壮语:去吧,放心,绝对死不了。

     就这样,一念起,去西藏。

西藏 · 关于行程

     本次行程共计8天,南京至拉萨往返直飞, 路线相对常规,以拉萨为中心,一路向东,经卡定沟、八一镇、雅尼湿地、到达雅鲁藏布大峡谷,再返回经思金拉措至拉萨。另一路向西南方向,经羊卓雍湖、卡若拉冰川、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返回至拉萨。行程规划从拉萨向低海拔林芝,经过几天的高原适应,再从拉萨向高海拔的日喀则。对于123万平方公里的西藏来说,我们的行程也仅是浅尝辄止。

    如果要说遗憾,就是行程短,没有时间从日喀则一路向珠峰大本营挺进,错过大本营的最美星空。当然,也不算遗憾,毕竟是第一次进藏,身体能够扛过8天已属万幸,不可贪心。

西藏 · 关于行囊

      到西藏会不会高反?这据说是一门玄学,各人各异,神仙也猜不到。所以在出发之前,我做了一些了解,最终决定图个心里安慰。提前十天戒酒,每日两支红景天口服液。红景天产品现在假冒伪劣的也很多,所以最好在实体药店购买,认准“国食健字”。

     另外,还买了葡萄糖、感冒药、止泻、芬必得、洋参含片等常规药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平时我对买衣服缺少欲望,但只要有旅行时,兴致即刻呼啸而来。红颜易老,除非打针整形,逆生长是不可能的,所以每一次镜头里的你都是当下最美的样子,以后不可能超越,穿得美美的去看世界,也让世界好好看看我,取悦自己,在以后的岁月里翻一翻回忆,嘴角定会上扬。

西藏 · 纪录片

     限于条件选择跟团游,但不代表认同“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模式,跟团游也需要做一些攻略,攻略不仅仅是吃、住、行,也包括一些当地的人文、风俗、历史等。进藏之前,我选了三部纪录片,随手推荐。

    1、《极地》,共7集。从羌塘草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生活在西藏高原的那些平凡人的生活,主要讲述人与自然的日常。

    2、《第三极》,共6集。除了南极与北极,西藏被称为第三极。

    3、《天河》,共6集。聚焦在雅鲁藏布江,从源头开始一路沿江而下,河流与人文相结合的讲述。

西藏

纪录片

 药物、衣物、人物 

   均已配齐     

 出发吧!

第一天

南京-拉萨

      考虑到今年的五一长假将是后疫情时代的出行峰值期,据报道全国有2.5亿人次的流动。为了稳妥出行,所以我们提前一天赶至南京,入住机场附近酒店。

      即便把出行提前至4月30日,仍然惧怕堵车,最终的方案是:港城大巴至无锡,无锡高铁至南京,南京地铁至机场酒店,每个转车的环节都预留了足够的时间,以防不测。如此,从下午3点半起身,到达机场酒店已是夜里十点,够折腾。

      南京䘵口机场是我第一次光顾,规模感觉不输上海浦东机场,客流量却远远不及,准时起飞,全程4小时。大概落地前的一个多小时,就一直在西藏的上空飞行,窗户望下去,连绵不绝的雪山。我想大概是因为海拔高,空气通透才可以看得如此清楚吧,一般平原城市只能在降落前半小时左右才隐约可见大地的颜色。

      准时降落,接机至酒店,从呼吸到西藏的第一口空气 开始,就一直在关注自己呼吸的感觉,似乎有一些胸闷气短,大家走路都像是孕妇一样,小心翼翼的踱步而行,说话都像《疯狂动物城》中的闪电一样,喘气把嘴巴张开,采用双阀门呼吸。

     大概一个小时到达酒店时,呼吸急促的感觉才渐渐明显起来,但完全可以驾驭的那种,躺着休整一下,调整呼吸。酒店的餐厅提供免费的粥与小菜,我们又点了两个蔬菜,高原的蔬菜都是从内陆运输过去的,所以价格不便宜,一盘都是30+。

      吃完晚餐回房,医生正在逐个房间检查血氧,老三的血氧90+属于正常,而我的血氧只有76,医生说需要打针。可我感觉自己并没有特别的不适症状,医生却说那是因为时间还没有到,可能半夜反应就大了,我对他的话持有怀疑态度,表示先不打,等一下看情况再说。

      医生走后,立马向管家报告情况,他建议我打了放心,我又去度娘查了一通,被吓到了,血氧70+是可能引发生命危险的。矮马,还没有玩西藏,可不能把命先给丢了,于是又打电话给医生,让他回来给我打针。

      医生来了,却不是那个帮我检查的医生,是另外一个医生,再次帮我检测血氧,依旧是70+。帮老三再次检测时,她的血氧也神奇的变了,也是70+。于是,我再次怀疑准确性,这个医生相对厚道些,他说不打也可以的,等一下看看情况,因为血氧值是不断在变化的,可能休息一下也就没事了,有情况再说吧。

      酒店房间的床头配有氧气机,按国际惯例,第一晚不洗澡,睡了一夜,早上起床感觉舒服多了。上车一问,昨天团里有半数人挨了针,两针药水兑一起,200块。看来穿着白大褂的也未必是医生啊,说不定就是血氧针推销员呢。

拉萨-八一镇

第二天

     拉萨的早晨是真冷啊,裹着羽绒服还冷得直抖擞,好在钻进车子里,便是日行千里的一天了。拉萨至林芝的高级公路在2016年刚通车,400多公里,时速为80公里,原本需要翻越5千多米的米拉山口,整个车程约为8小时。而在2019年,修建的米拉山隧道双向开通,车程又缩短了2个多小时,如今全程5个多小时可达,对于2013年曾从拉萨坐车至林芝的管家来说,直感叹当初真的是起早出发,贪黑才至,所费10小时以上啊。

      路上一会雨,一会雪,一会阴天,又一会晴了,历经四季的感觉,期间还出现了一小截彩虹。

      天空放晴,蜿蜒的公路,近在眼前的雪山,视觉的新鲜感完全忽略了肺部的收缩,好奇的眼睛一直盯着窗外的风景流连。

      西藏的公路建设不同于内陆,西藏的地质分为非冻土层和冻土层,非冻土层因为白天与黑夜的温差较大,白天 融化的雪水渗透至路基之下,晚上结冰,白天又融化,如此反复,修建的公路在短时间内就会发生变形,所以中科院特别为西藏的公路建设研究方案,使用80CM厚的防冻有机布解决这一难题,如果说内陆修建公路每公里造价为1亿元,那么西藏则需要4.5亿元,修建的难度与投入都不可比拟。

      而在可可西里至羊八井的冻土层,青藏铁路的修建都使用了中空的钢管,注入液态氨,上下的温差会让氨水变成气体上升,带走热量,坐火车入藏的时候,会看到根根柱子冒着白烟的景象。

      途径工布江达县,稍作休整,海拔最低是3100米,低于拉萨。大家几乎都没有高反症状,步入高原适应阶段。彼时风景,彼时心情,好想跳一跳,但管家的嘱咐犹在耳边,不得不从啊。

工布江达县

卡定沟风景区

      途中景点—卡定沟,是林芝含氧量特别高的地方,有山有水,但在江南人的眼里,只能说风景是JUST SO SO了,景区导游描绘的两侧岩壁上自然形成的如来、观音、神龟、喇嘛诵经、神鹰、酥油灯等等抽象的佛教景观,全靠丰富的想象力去意会吧。

      林芝也有机场,2006年通航,是西藏地区海拔最低的机场,第一次进入高原,林芝是一种很好的缓冲带,可以选择从林芝作为第一站,一路向西至拉萨,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也不必走回头路。

      当然,也并非是最佳的选择,林芝机场虽然海拔低,但四周都是4000米以上的高山峻岭,飞机的起降需要在峡谷中飞行一段时间,机场附近的山林常年被云雾笼罩,据说全年适合起降的只有100天左右。

      林芝机场距离中印争执地区仅有10公里,虽然是民用机场,但如遇战时需要,直接可改为军用机场。找了一张地图研究了一下位置,如下:

工布庄园希尔顿

      行程中最好的一晚酒店—工布庄园希尔顿酒店,每晚价格在1100元左右,当然这并非林芝最好的酒店。林芝的鲁朗小镇有着“西藏小瑞士”之称,那里的米林松赞,松赞林卡都是2000起步的价格。

      对于我等穷游一族来说,这已经算是极致的享受了,房间的小小观景台都让我们兴奋不已,彼此虽然已经8点多了,但天色依旧很亮,站在阳台远眺群山,恍忽中觉得身处浙江一带,这是西藏吗?

摆拍恶俗系列照

      晚饭后,大家精神皆佳,于是在酒店周边散步消食。以米拉山为分界线,从高原进入针叶地带,然后再是阔叶地带,到达林芝便是针叶阔叶混合地带。林芝属于雅鲁藏布江的中下游,受到印度暖湿气流的影响,雨水充沛,植被茂密,所以才有了“塞上江南”的雅称。这也是南方人到了林芝以后,觉得不好玩,太不“西藏”的缘故。

工布希尔顿

      天色渐渐暗下来,不远处的山峦,色调也渐渐深沉,与天际相接的轮廓也慢慢模糊。酒店的工作人员堆好柴火,一团篝火熊熊燃起,搬出音响设备,稀稀挲挲的人慢慢汇聚,但我必须牢记革命宗旨:不能跳,既然不能跳,也就不凑热闹了,回房休息喽。

一团篝火熊熊熊燃起

第三天

八一镇-雅鲁藏布大峡谷

工布庄园希尔顿

     今天九点半才要出发,所以睡到自然醒,悠闲的吃个早餐,跟服务员学了几句藏语,早餐叫热嘎、午餐叫猎味。藏语分为三大语系:四川一带的康巴语系、青海一带的安多语系、还有拉萨的卫藏语系,之间的差别很大,大到相互听不懂,就跟江苏人听陕西人说话一样。但神奇的是他们却用同一种文字系统。

      酒店顶楼是个星空吧,但基本已处于废弃状态,距离出发还有半小时,在顶楼平台各种凹,太喜欢这个清丽的早晨,阳光不晒,蓝天与白云缠绵,远处的山在云的变幻中忽明忽暗,移步换景的感觉。

尼洋河风光带

      尼洋河畔,一幕幕迤逦的风景映入眼帘,尼洋河是雅鲁藏布的一条支流,在林芝汇入雅鲁藏布江,这儿是一片湿地,清澈的尼洋河水在这儿静静的流淌,草原、溪流、牛羊组成了一幅西藏江南山水画。

     曾几何时,高原的春天,雪山和柳树交相辉映,在乍暖还寒中顽强地吐出了嫩枝,翠绿点缀在两岸。依依袅袅复青青,一片春无限。

       尼洋河是工布地区的“母亲河”,又称“娘曲”,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我们匆匆一瞥,无法全程领略300多公里的围谷河流,有人会说她是江南水乡,但水乡精致妩媚,娘曲有了雪山的加持,显得更加凝重旷远,那种美是不一样的。如果有人说林芝没意思,跟江南一样,自看了尼洋河之后,必须不服。

 尼洋河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纪录片中把雅鲁藏布江称之为“天河”,似乎生命的开始永远都是离不开河流文明的,所以被西藏称为“母亲河”,全长2900多公里,流经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导游阿索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雅鲁藏布江的精华段在手肘关节处,那么我们只是在手腕的部分,言下之意,咱们看到的雅鲁藏布江仅仅是皮毛而已。

      我们只属于浮光掠影式的游览,高级的玩法应该是沿着雅鲁藏布江徒步,虽然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去做这件事情,但也稍作了一些了解,三条徒步路线,分别需要3天、20天、45天,这不仅仅是勇敢,更是冒险的玩法,真所谓一脚地狱,一眼天堂。

      南迦巴瓦峰是林芝地区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虽然我们占据了观赏最高峰的绝优地理位置,但南迦巴瓦峰却有着“十人九不遇”的称号,全年能观赏它雄伟身姿的时间仅有60天。顶峰终年积雪,云雾缭绕,很难看到他的真容,因而也被称为羞女峰。

        虽然南迦巴瓦峰的高度不及珠穆朗玛峰,但南迦巴瓦峰的登山难度却高于珠穆朗玛峰,珠峰是从5200米左右登至8848米,而南迦巴瓦是需要从3000米左右登至7782米的,目前仅有的纪录是1992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成功实现过。

南迦巴瓦峰

不识南峰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景区,有循环交通旅游车,共有四站,第一站是大渡卡遗址。大渡卡遗址是昔日工布首领的庄园城堡,距今约500年历史,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起点。  如今只剩下几堵高低不平的土墙。

       在第一站可以远观南迦巴瓦峰,但其后的三站就很鸡肋了,总体来说,这个景区的票价不值,290元,包括内部交通以及一顿自助午餐。关键是看不到真正的大峡谷,离著名的大拐弯远着呢。于是,乐趣也只在于拍拍拍了。据说这块刻着藏文的石头也是遗址的一部分。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禁止外国游客的,因为离那条令人痛心的麦克马洪线只有60多公里,整个林芝地区也属于军事要地,所以游客也是不允许使用无人机的。五一期间,在小红书上看到不少游客的无人机被西藏的各个关卡勒令寄回,整个西藏地区都属于军事战略要地,仅有少数风景区允许携带。

     那一颗颗白色泡泡房,躺在床上四周就被自然景色所包围, 前面是峡谷风情,后面是雪山村落,晚上躺着透明的泡泡房里数星星,浪漫至极,当然我也只能想象啦。

佛掌沙丘

     游览完景区,就往八一镇而去,晚上住在巴宜区的八一镇。途经“佛掌沙丘”,挺有意思。抛开神秘的传说不论,沙丘的形成是一道地理题,刚好位于强风口,强劲的大风将河滩的细沙卷起,而在河对岸,又旋转落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常年吹过的江风联手打造而成。

林芝-思金拉措

第四天

米拉山口

      今天的行程是需要翻越米拉山口去思金拉措,“措”在藏语里就是“湖”的意思,所以到西藏有条网络语:一措再措,步步皆措,大措特措。思金拉措远没有拉木措有名,也没有附近的巴松措知名,大概处于沿途,方便不绕路吧。

     处于5013米的米拉山口,游客必打卡,毕竟这也是我们入藏几天以来的最高海拔,高海拔的地方果然任性,从晴天朗朗就这么忽然的来个雨雪交加,走路都觉得自己的身体在飘,拍完游客照,赶紧上车吸氧。

思金拉措

       从米拉山口往下行驶20分钟左右,便到了思金拉措,思金拉措的地形犹如聚宝盘,四边群山环抱,湖水是蓝宝石的,可惜我们去的这个季节,湖水还结着厚厚的冰,所以望上去白茫茫的一片。湖边的草甸是金黄的,明明是春天,却一副秋冬的景象。

     五彩经幡在风中飞舞,经幡由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组成,有的上面抄写了经文,藏族人对经幡充满了特殊的信念与情感,他们认为经过风的吹动,就等于自己念了一遍又一遍的经文,站在经幡下,很容易让人油生一念虔诚。

     思金拉错也被当地人称为”财神湖“,湖边矗立着一堆堆的玛尼堆,有的压着哈达,寄许着人们的期许与愿望,4970米的海拔,从这条水泥道路走下去是容易的,但迎风再走上去相当费力,我一路吸了两罐氧气才总算最后一个爬上车,本来还想求个财源广进的,最终只能求个平安无事了。

        近距离看湖面,依稀能看到冰层下蓝色的湖水,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突然雪花骤停,噼里叭啦的下起了冰雹,高原的天气果然多变,与思金拉措只能说是匆匆的打了一个照面。

藏民家访

     走进加乃村,参观藏族民俗村庄,但实际上已经是标准的“旅游化项目”,换句话说,就是以”藏族民居“为视点而销售藏银的地方。据说目前到西藏旅游的团队是享受了西藏政府每人约1000元的补贴,当然目的就是为了带动当地的经济收益嘛。

      一户人家接待一辆旅行车的游客,给我们讲解的卓玛那都是受过专业培训的,汉语虽然不标准,但一气呵成,发音不准倒更让人觉得幽默风趣。

      卓玛的工资每月1800元,当然如果购买藏银的话一定还有提成,自进入卓玛家里,她就交待大家耐心的听讲,不要乱走,不然被神出鬼没的村长发现,她要挨骂的。其实就是洗脑的过程不能缺席啦。


      从进门开始,就问大家要上洗手间吗?洗手间是政府给盖的,院子里的桃树也是政府给栽的,房子是政府给修的,政府为了感谢藏族人民在中印战争中所做的贡献,还把当时战争用的军车奖励给村民,想必这辆59年前的军车现在只是展览品吧,因为院子里还停着一辆东风小轿车。

      将我们领进屋子以后,卓玛就给大家现煮酥油茶,然后开始讲她的爷爷是藏医,她跟爷爷也学习了不少藏医疗法,免费给大家看病,如今农村的套路也很深啊,刚好想去车里取包包,趁机溜走。

      走到停车场发现司机不在,我以为骑在墙上刷手机的是两个无所事事的小伙子,原来一打听,人家可是村子口的保安,这工作挺悠闲哈。小伙子听明我的要求后,拿起对讲机呼叫,帮我寻找司机,果然不一会儿,司机就来了。

     在村子口,遇到一个藏族小女孩,大约三岁的样子,跟着奶奶后面踉跄而行,看到我以后,犹豫的停下脚步,羞涩的抓住她的两只假辫子向我展示,大概今天的打扮令她太满意了,当然她可爱的举动也让我太喜欢了,徐筠从包里找了两包零食,小姑娘奔跑着来拿 ,满脸的欢喜。

      抱着她玩了一会,大概还不会说话,只是不停的摆弄手里的零食,跟她一起对着镜头拍照,她比我还会摆拍,伸出手掌,张开五指的动作,我可是跟着她学的。

     卓玛的口才功夫不错,今天收入颇丰吧,我们一车大概也买了三五万的银器。或许因为在思金拉措有一些高反,再长途跋涉到拉萨,面对一桌子的藏式风味餐,大家都只能望”羊“兴叹,徐筠一路吐了三次,什么歌舞表演也抵挡不了想要回房大睡一觉的渴望。西藏的地大,让人感受深刻,每天都有大半的时间奔波在路上。

第五天

拉萨市内

八廊街

     无论去哪里旅行,充满烟火气的街头巷尾总是令我着迷。拉萨的八廊街有着四面八方的朝圣者,也有着玛吉阿米的爱情传说。早晨的八廓街好像还没有苏醒,有些许凉意,各地来此朝拜的人形形色色,而我们的步履却是匆匆。

       如果有时间,我愿意呆在这里,坐在长椅上看过往的川流不息,找家带露台的小店喝杯甜茶,听转经筒的转动音、拨动佛珠的声音和轻声的诵经,加入转经的队伍走一圈,可惜,跟团游,没这个自由。

     玛吉阿米,在网上看过一百遍的图片,也不如真实的站在那里,让我心生激动。”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的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最美情郎,还是资深海王,取决于你是心怀浪漫的女人,还是行走的人间清醒。

大昭寺

     民间有句话: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大昭寺才是拉萨的中心。相传是松赞干布为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而建的。而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爱情故事,殊不知尺尊公主的地位可能更高,当然这个话题是有争议性的,总之,大昭寺为尺尊公主而建,小昭寺才是为文成公主而建。

     尺尊公主带的嫁妆里有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放在大昭寺里,而文成公主从大唐带的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放在小昭寺里。

      但是现在的大昭寺供奉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是后来调换的结果。原因是后来唐朝和吐蕃政治冲突,为防止唐军进入拉萨抢走12岁等身像,一些高僧将佛像从小昭寺运出,藏在大昭寺的洞窟内,政局稳定之后,大唐和吐蕃再次和亲,嫁过来的金城公主就干脆促成12岁等身像留在大昭寺,把8岁等身像换到了小昭寺。

       据说后来在文革时,小昭寺的8岁等身像被红小兵锯成了两截,上半截运回了北京,后来直到十世班禅在故宫找到又运回了拉萨,修补好了8岁等身像,重新供奉在小昭寺,磨难的历史,磨难的佛像,一眼就是2500年。

        世界上只有3尊释迦牟尼等身像,分别是8岁、12岁、25岁。那么在西藏就有了两尊,还有一尊25岁的等身像一说在印度,一说在印度洋海底,没去细究。

       大昭寺内参观不许拍照,精彩故事听了一路,看到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时,工作人员正在佛像身上刷金粉,有一些感动,毕竟眼前这尊佛像穿越千年,历经朝代更迭,灾害与磨难,完整的呈现在眼前。(网络搜来的图片)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令人词穷的地方,虽然不及故宫之大,但比故宫令人感到震憾,蓝天白云印衬下的布达拉宫,白得耀眼,红得炫目。跋山涉水,只为一睹它的雄伟。

      磕长头的人第一站会去大昭寺,然后才会来到布达拉宫,虽然他们的手和衣服很脏,但他们的心却特别的干净。在布达拉宫前,看见这小小三岁男孩跟着妈妈匍匐朝拜,起身与伏地都比妈妈的动作更快、更利索,信仰的力量已经潜移默化的注入小小的身体内。

     虽然身体残疾,意志却很坚强。如果没有匍匐着亲吻大地,是无法真正感受他们的虔诚,或许他们不求今生,只求来世吧。有人说到西藏会洗涤心灵,我想大概就是看到这样瞬间的感觉吧。

    布达拉宫的无字碑,讲解员语䲾不详,我也未能记下原由。转念一想,也无需明白,既然是无字碑,一定是没有明确的解释,供后人去众说纷云吧。

      我身后的这一幢高大的门楼,门楼前罩有一排帐篷色的长布帘,这就是白宫的东大门了。大门有两个栏杆隔成三排台阶,游客只能从左侧上楼,右侧是工作人员,中间是修行的喇嘛通道,走错了,被摄影头捕捉到,再进行人脸识别,对应到身份证号,嘿嘿,有什么处罚,我也不知道。

      这一块露天的空地,是东欢乐广场,每逢节日,是僧人们活动的场所。这里可以拍照,进入布达拉宫内部参观就不允许拍照了,整个宫内装有700多个摄像头,你的一举一动都无处遁形,做一个文明的游客,入乡随俗。

     我手摸的是一种西藏特有的,叫阿嘎土的建筑材料,同样在阳光下,这种材料制作的墙面摸上去就很凉爽,其他部位的材料则烫手。整个宫内的地面也是使用这种材料铺设的,油亮光滑。在广场上有一群工人正在”打阿嘎“,通过人工反复夯打,可惜,那样的劳动场面也是不允许拍照的。

      这条有着900多级阶梯的“之”字形台阶,是进入布达拉宫的必经之路,也就说,无论你是普通游客,信众,还是高僧,达官贵人,想进入布达拉宫,都得老老实实爬这900多级台阶,老实说,挺累的。

     布达拉宫的参观时间是受管控的,现在不算旺季,内部参观时间为1小时左右,在旺季只能执行2号线路,参观时间可能缩短至20分钟。因为不能拍照,很多东西真的是即看即忘,印象就是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各种精美的唐卡。

布达拉宫

       红宫居于白宫之中,红宫内正殿共有八大灵塔,安放着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十三世达赖喇嘛肉身的灵塔。唯独没有那个世间最美情郎的六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因为他的死因仍然有很多种传说,下落不明,无法考证。

       五世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最为壮观,五世因为功绩很大,灵塔共用去黄金约3吨多,塔上镶有珍珠、宝石、珊瑚、琥珀、玛瑙等近2万颗,极尽奢华。

国际劳动节

药王山

     药王山视角的布达拉宫,就是五十元人民币上的视角。穿过一条马路即至,但手机拍不出两者都清晰的照片,只能应个景而已。

     转山转水转经筒,布达拉宫的转经筒被信徒抚摸得发亮,想到生活在现代且无信仰的我们,可能每天摸得最多的就是电脑键盘与手机屏幕吧。

       布达拉宫最初建于松赞干布时期,但原先的模规不大,且在战火中受损严重,并非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样。是由五世达赖喇嘛大规模重修复建,后来历代达赖喇嘛又不断补修而成如今的模样。布达拉宫内有五世达赖喇嘛的手印,正常人的手指是三个关节,而五世达赖的手指却是四节,且掌心还有莲花状的手纹,我不敢怀疑是假的,但又不相信是真的,太奇了。

       想必布达拉宫的达赖灵塔就此封塔了,因为十四世不可能享受塔葬了。

布达拉宫夜景

     即便用半天的时间参观布达拉宫犹不尽兴,待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的小伙伴们都累得不想动的时候,我依旧满怀激情,我要再去看一眼夜色中依旧放射光芒的布达拉宫。虽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广场上的人也是挺多的,不少游人用矿泉水倒在地上,拍摄布达拉宫的倒影,我也蹭了一张片。

     布达拉宫后面有一个叫“宗角䘵康”的公园,公园内有一湖,可以拍出布达拉宫的全景倒影。公园挺大的,我没有时间去逛,这张是团友的作品。

八廊街夜景

    从布达拉宫滴滴打车去八廊街,现在尚属于淡季,八廊街的游人并不多,逛了几家小饰品店,没有什么购买的欲望,匆匆走过一条街就回酒店了。

     回酒店的嘀嘀司机象不象小岳岳?他是青海人,白天上班,晚上跑嘀嘀挣个外快,他告诉我做嘀嘀或出租车的大多是外地人,本地藏民要么靠信仰穷活着,要么就是考入公务员、干部等行政机关。他还告诉我,拉萨很安全,管理很严格,即便是私家车加油,也需要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另外还需要人脸识别。

拉萨-卡若拉冰川

第六天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真的美爆了。站在观景台,虽然冷得身体打颤,但我知道心头的一颤是被她美到的,看着眼前这一片蓝到发光的湖水。这可能是我这一辈子都没见过的深蓝,大片大片的,就像上帝的颜料盘毫不吝啬地全倒在了这里,美到犯规,居然比天空还蓝。

沿途风光

     现在从拉萨到日喀则已经通了火车,3小时可达。但是为了去羊湖以及卡若拉冰川就必须盘旋在崇山峻岭中。沿途景色确实怡人,但山路曲折也很惊险,非常考验车技。

      路过这一片风景时,大家忍不住欢呼起来:太美了,没有更好的语言能够直接表达了,阿索觉得大家如此兴奋,他也被感染了,让司机中途停下,让我们近距离的拍照。

卡若拉冰川

      西藏大大小小的冰川数不过来,有发现的,有没有发现的,有开放的,有不开放的,卡若拉冰川是离公路最近的,最安全、最容易打卡的地方。所以电影剧组也会选择容易的外景地,《 红河谷》、《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外景,《 红河谷》拍摄时为了制造出真实的雪崩的情境,利用炸药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了一个三角形的缺口,这个缺口再也不会被补上了。

     不知道算是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到达卡若拉冰川,劈头盖脸的下了一场纷纷大雪,看着并不长的木栈道,但却无力挑战。拍了几张照片,整个人已经喘得跟个老水牛似的。直至晚上回到酒店都没有把呼吸调整过来,高反症状明显无疑。

     爬到石碑处海拔为5020米,这是我此行西藏的最高海拔纪录,尽管是只狗熊样,也必须纪念。

天葬台

     西藏有着神秘的天葬仪式,除了达赖、班禅、大宝法王可以享受塔葬外,传染病人需要火葬,14岁以下的儿童是水葬,另外有一些藏族地区是树葬,大部分的藏民死后就是天葬了。

     以前,我想象中以为天葬只是将尸体放在天葬台,等候秃鹫飞来,其实是有天葬师的,用不同形状的刀,将人的尸体分为300多块喂食,所以说天葬师是最早的解剖学家。

     天葬的核心是灵魂不灭,死后用身体来喂食神鹰是最尊贵的布施,秃鹫之所以被西藏人认为是神鹰,是因为人们从来没有看过秃鹫死亡的尸体,他们认为秃鹫死亡是飞向太阳,身体被太阳的热能融化的。

     路过天葬台,下台远眺。尊重民俗,如今的天葬仪式是有法津规定不能被其他民族观看的。

天梯

     沿途经过山上的岩壁绘有一个个白色的“天梯”,这也是藏族特有的文化。藏族人相信有一条天梯可以连接天上与人间,当人死后,亲人就会在岩壁画一条天梯,帮助亲人早日到达天上的极乐世界。

第七天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属于日喀则地区,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五世达赖喇嘛的功绩不仅是重修扩建了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也是五世修建送给自己的老师—四世班禅喇嘛的。如今是后藏的第一大寺,历代班禅喇嘛在此修行,扎什伦布寺还供奉着四世班禅与十世班禅的肉身灵塔,另外还供奉着五世至九世的舍利灵塔,相比于布达拉宫,地位不输。(内部不能拍照)

         藏传佛教有五个教派,达赖喇嘛与班禅喇嘛都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卡巴的弟子,师兄弟的关系。达赖管理前藏,班禅管理后藏。因为转世时间不同步,所以现在达赖是十四世,班禅是十一世。达赖与班禅的宗教地位是一致的,互为师生关系,哪一个年长就承担另一个教育的责任,各自的转世灵童也需要相互认可。

      历史上达赖与班禅互为师生的关系紧密,但从十三世达赖与九世班禅开始就有了矛盾。缘于抗英战争中,本来是合力抗敌的,但后来英军占领拉萨,十三世达赖跑了,按清律被慈禧革去职位,由九世班禅代为执掌。清灭亡以后,袁世凯恢复了十三世达赖的身份,于是九世班禅又被排挤出逃,至圆寂也没有能够回到西藏。

     至此后,达赖喇嘛与班禅喇嘛的关系已经完全断裂了,你懂的。

      参观扎什伦布寺的那天,刚好有宗教节日,百多个僧人集体诵经,场面相当壮观。原以为僧人们会很严肃,却见他们在诵经时也会交头接耳,十四五岁的小僧人也会打闹,看着游人也会羞涩的一笑。

      从日喀则再回到拉萨,就不用翻山越岭的走盘山公路了,因为不需要观赏沿途风光,就直接走了高速公路。到达拉萨,按行程中所列,去了两个购物点:一个是九瑟坛城,专卖天珠与唐卡,一个是藏药店。

     我等穷人没买天珠唐卡藏药虫草藏红花,到了拉萨,钻进网红酸奶店,品尝了酥油茶和酸奶,没有尝出有什么特别之处,打卡而已。

拉萨-南京

第八天

     最后一天是回程的日子,早晨七点多的航班,凌晨三点半需要从酒店出发,西藏管理旅游车很严格,为了确保行车的安全,就得先保证司机的休息,规定5点之前是不可以出车的,所以我们一行安排了小车前往机场。

     同行的伙伴原本有计划去西藏自驾游的,经过这么几天的折腾,打消了念头。西藏自驾游确实需要的不仅仅是胆识,还需要技术。7-9月份是雨季,山路确实危险,另外地广人稀,即便是自驾,每天行车也需要大量的时间,乐趣与劳累并存。

      西藏匆匆几日,于我来说,虽算浅尝辄止,但也算心有满足,人生来此一趟,足矣。以下是我在几天当中,随手收集的藏式建筑的窗户,很有特色。

     西藏人民爱党爱国,走在西藏的街头,除了藏民手握转经筒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外,其他无论是道路、楼房、沿街的店铺,都与内陆无异。

     来西藏,为的就是体验超过海拔5000米的高度,空气稀薄地让人感受肺部的紧缩,呼吸的急促,在耀眼的阳光下被雪山的反射光照射的无法张开双眼,在早晨中午与晚上的温度变化中体会一日四季的感觉。

    全程1900公里的舟车劳顿,嘴唇起泡,舌头溃疡,鼻腔结着血痂,晒黑晒斑自不必说,但一生只计一次数的话,值!

     旅程结束了,游记写完了,但西藏的民俗文化、历史、人文 、风景、藏传佛教等就象大江大河,浩瀚无边。买了两本书,身体在床上,灵魂依旧可以在西藏。

★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