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祝田杂文||诗书需要引领,而不是推销

 人民诗界 2021-11-08


孙祝田,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理念发起人,全息审美论者,其论著《诗眼看天下》广受诗友乐读。

诗书需要引领,而不是推销

山东||孙祝田

1

出书的话,你的目的是推销就错了,主要是用于扩大交流,提升交流。扩大是让超出网络圈子的朋友了解的诗,懂得你的诗歌探索;提升交流是通过序文或者诗评的方式,引导你诗歌的读者,包括线上线下的朋友对你和你的诗歌探索有个全新深入的认知。

这正是出书的优势,是软文替代不了的功能。何况,一些当下拥有文学钦定大权的大佬,有很多不习惯读软文,他们就喜欢读到纸质的书。还有线下媒体人,他们即使上网也在关注自己工作和兴趣的内容,如果有纸质的书到他们手上,才是最为直接认识你和你的诗歌的方式,你说是不是?他们的职业特点,就会关注到你诗歌的探索,了解到诗界对你诗歌的评价和认知,由此他们会给你做线上线下(报刊电视电台等)的推介。你还可以利用各种活动,自己或者安排人朗读你的诗歌,介绍诗评家们对你诗歌的解读和评价。通过各种自己能做到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朋友了解你的创作,懂你的诗意,爱你的诗歌,这样你就越来越好的推出自己的诗书。

在这期间,就会有购买的,而且会越来越多的影响到购买。因为书的购买,更有益于深入阅读。不要被“大家都在读软文,现在看纸质书的越来越少”这样的话迷惑了自己。事实证明,喜爱的书和有影响的书,大家还是喜欢买书;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快餐式的浅阅读,都是读一些表面刺激,及时行乐式的文本,而非诗歌论著这样的真正有益于修养的书。求取深阅读的人,自然首选。更多爱书人会在大量浅阅读之后,寻求书中至宝,难道你不知道自己的诗歌正属于他们寻找的宝贝吗?深阅读,有益于思想艺术的修养和知识的累积,爱阅读,有益于充实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深阅读和爱阅读正是纸质书籍获得销售的动机。国家不知道电子文本时代吗?为什么倡导全民阅读?意义在于深阅读爱阅读,因为深阅读才真正有益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修养。正是读者买书的动机,正是国家倡导阅读的原因。是的,你最初的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启动越来越多的朋友的深阅读和爱阅读的动机,赢得深阅读爱阅读才能赢得购买。说白了,想让人了解诗人的自己,你得让人看到你的诗书。

2

有人说,唱歌悦耳,读小说悦心,诗歌不好懂,累人。可知道唱歌不能只是悦耳,读小说也不能只是悦心?悦耳者,还需要心悦,悦心者还需要养心,才可以有所修养,才会不只是消磨时光打发生命。而诗歌,正是可以读来悦耳,思来养心的精神财富。不懂是审美修养不足,诗歌在提醒你的语言审美能力可以有艺术上的提升。不要因为不懂就拒绝接受,这绝非智者的行径。假如因为不懂就都不学外语,岂不是很荒唐。汉语诗歌是中文,文言文也是中文,都不能因为不懂,就放弃接受学习和交流。更不能因为不懂就说不好,绝不是因为你不懂说不好就会是真的不好,对不对?如果可以靠不懂判断事物,读小说的朋友自信都读懂了吗?还是只是感觉语言比较好进入呢?如果都能读懂《红楼梦》还需要有那么多红学专家吗?当下的小说佳作,不也是有文学评论者梳理引导着真正“读懂”的深阅读吗?

又有人说,小说出书有人读,诗歌出书没人读。那么我问这些人,喜欢诗歌吗?懂得诗歌审美吗?如果对诗歌够爱,如果自以为还懂得一些诗歌的审美,那么你自己会不会买诗集来读呢?往往都会感觉网络诗歌良莠不齐,却不留心知诗懂诗的人精选结集的好诗是何道理?

3

那么谁是最接近诗歌的人?谁是最可能懂得诗歌审美的人?应该说诗人们自己,或者写诗的人。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就是只有写诗的人读诗,只有写诗的人相互交流呢?在人们“写诗的人越来越多,读诗的人越来越少”感觉中,似乎只有写诗的人才勉强可以交流阅读。其实这是一种模糊的印象,是对诗界了解欠缺的证明。写诗的人,层面很多,初入诗歌写作者,需要的是诗歌诗论诗话的阅读,特别是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理念的了解接受和构建,还有诗歌全息审美论观照下,对诗界各种有益探索公正的符合它自身特点规律的认知。这些诗友就是很好的诗歌读者群,随着他们进入诗歌,会因为阅读写作的愉悦带来更多的读者。

有人会发现,诗歌阅读有一种渴望阅读而又无心阅读的矛盾。就写作者来说,渴望他人阅读自己的诗歌,而自己并不怎么读别人的诗歌。不写作的朋友,更觉得诗歌没有可读性。甚至表现为对诗歌的漠视。这现象的确是有的,一般是诗歌的玩家,而不是诗歌的热衷者。写诗对他们而言就是逗个乐子,或者干脆就图个附庸风雅。真正爱诗歌的人,会非常重视诗歌的阅读,不止读古今中外名家名作,读当下诗歌会更多,因为他们爱诗爱到灵魂里,不仅为了欣赏,还为了了解更多,学习更多,交流更多……,深切的知道,唯此才可能展示更多,唯此才可望正确的看待诗界各种问题各种现象,才肯能使得自己的诗歌有更好的探索,并获更为得适合的认可。

那么写诗的人,有谁不读诗吗?可以说,不读诗就不会爱上诗歌。事实上,读过书的人,都读过语文,也一定读过诗歌。所以才都知道李白、杜甫、白居易,才知道“诗仙”、“诗圣”、“诗鬼”,有不少也还知道一些外国诗人普希金、泰戈尔、莎士比亚、但丁、拜伦、雪莱、高尔基……。读过诗歌,知道诗人,却不读当下的诗歌,不认可当下的诗人,为什么?仅仅是“中不如外”、“今不如古”吗?不是,因为不少的人读诗歌,是被动阅读的,是教材教学式的被动阅读。被动的阅读最大的特点,都是别人怎么讲怎么说如何解读,并被动相信这就是经典这就是大家名作。自己的解读呢?好像没有多少,或者干脆没有想过读诗还要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教材教学式的阅读不好,重要的是没有走出这个层面,还是学生的心态,说白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审美阅读能力,或者更为本质的说,没有这中个性化阅读审美的意识。这样的话,先不要忙着判断诗歌的好孬,不要人云亦云的判断当下没有诗歌没有真正的诗人。如果喜欢诗歌,先来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审美,提升诗歌审美的素养。真的,这是最需有的,你会发现,诗歌的阅读和诗论诗话的阅读,真正帮到了你,你开始感受到诗歌艺术的美妙,逐渐的能评赏喜欢的诗歌,人生有了更为朴实和高贵的精神分享和快乐。

4

诗人,是时候清醒的认识到,该自己出手推介自己了。你想以诗歌的方式帮助到更多的朋友,那么首先做的是写好诗歌,这点你做的很久而且很好了。接下来你该做的,就是让每一颗善感的心灵,了解你的诗歌和你的探索,并且让自己优秀的诗歌成为心灵的影响力。

诗人不是注定被动的被裁决,而应该是先锋一样的斗士。那么主动出击,不是理所当然吗?

何况这个经济大时代,那么多人需求灵魂的宁静。灵魂的宁静不是没有时间拥有,而是没有适合的方式,而诗意正是最适宜的方式。灵魂的宁静不是拒绝正常的忙碌,而是在内心有诗歌的滋养。那么你相信你的诗歌正是来自心灵的清灵,正是有益于人们灵魂宁静的需求的对吗?那么为什么不以纸质书的方式,把自己美妙的诗歌艺术更为直接的送到需要的朋友的手中?因为用自己的诗歌帮到需要的人,帮到每一颗善感的灵魂,正是诗人梦寐以求的灵魂交流。

5

是啊,现状,诗歌的现状似乎很糟糕,但不会一直糟糕下去。现在较十年前,已经有很大改观,已经有很多诗人被认可被接受。诗人的书,虽然不再是那种宗教色彩的神圣,但全息思维的心灵的亲和与润化,诗歌创新有为的感染与美妙,正为善感的心灵所热衷。诗人们不要蜗居在暗夜自我沉重,不要躲避在幽林自我爱恋,用你发现的眼睛捕捉更多明朗的灵思,带领更多的人,进入健康的人生行程,是自然和社会,是历史、时代和未来赋予你的神圣,是你自己最乐于开掘的新动能正能量。

且不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诗人同样需要活跃着才可能广为人知,其诗歌才能够广受关注。诗歌诗歌,都知道歌的火腾,想过为什么吗?不要只从文本区别和表现形式上看,你看歌者的行为才能注意到诀窍。歌者包括词作家和音乐人,都是乐于广泛参与各种大大小小的歌舞活动,舍得精力物力的投入。某些人,不知是真的不懂,还是别有用心。一谈诗歌就想到,诗歌需要宁静,诗人需要沉静,整得好像诗人一旦凑热闹就没了真正的诗歌一样,整的词作家、音乐人不需要静心创作一样。事实上,歌者们不给钱也表现,花钱也争取机会和平台,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我,水平高了,知名度也高了,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了。

6

都知道,没有绝对的事情,为什么偏执于“诗人应该属于宁静”。我想问这些“诗歌宁静”偏执狂们,可知道战场的激烈,而哪里的战场拒绝诗歌了呢?有一个常识,是革命比什么都紧张,领袖诗歌英雄诗人不是代代出高妙?最后不还出了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结合?怎么经济大潮中,是人民都不要宁静了,还是诗人真的应该独守宁静?都不是,读者群还在,心灵宁静,在多元化文化大潮中,在空前错综复杂的意识和行为变化中,心灵宁静的需求其实更为深入。而且不是那些随高科技手段而来的游戏逗乐可以抹煞和填充的。心灵宁静的需求,需要诗歌的滋润和涵养。

诗人不要被狭隘化了,诗意行走,更不能被狭隘化了。诗歌全息审美的时代,诗人,没理由瑟缩在幽怨里,也没有理由只是满足自己孤独的发现。幽怨可以有,孤独不可灭,共享和引领也还是每一个灵魂工程师应有的担当。






《人民诗界》编委会欢迎赐稿订阅



顾问:梁晗曦

主编:孙祝田



分席编委(按笔画多少排序)

小说主编:徐祯霞

诗词主编: 李存梅   朱成凤 

新诗主编:戴凤萍  张乾东   孙颖倩 

                   闫小杰  关    石   皮自樊

                  王丽梅   马正侠

歌词主编:蓝春玲   卢玉莎

诗评主编:孙祝田




诗人的牵引,诗歌的舒扬

汉语诗歌最具潜质诗人生态圈

期刊长期征稿,寻找真正的诗人

寻找封面人物,下期就是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