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息思维的诗歌未来,创新有为的诗意青春

 人民诗界 2021-11-08

 全息思维的诗歌未来,创新有为的诗意青春


这位九零后诗人梁敬泽,给我的印象是练达敦厚,而有坚定的求索之心。若从感觉讲,是一个落地生根又有冲击力的人。当我看到他的照片时,感觉到一个新锐青年诗人的气场。《紫薇花》是我喜欢的诗歌,喜欢可以被点燃的涛声和心灵,喜欢期待滴水的草。“天空不会更蓝,地上的草/还在期待,一滴雨水的/到来”,这样的诗句,就是让平凡的小草蕴含了期待和无奈,蕴含了平凡生命的哲理意味。

“明知道紫薇花的美

早已流放到别人的小院

为何我的心,依然还有

紫薇花的出现”

如果“草”是自喻,“花”是比草美丽的事物。对于花,小草会如期待一滴雨一样执着的追求。花也许是对象化的追求,也许是草自己开花的追求。诗人的内心对于花,总是放不下舍不了。但是“不想争夺,只想我爱的花朵”。爱上的《紫薇花》带着饱满的爱意和理想的求索激情,入选《中国最美爱情诗》等书。

含蓄的力量来自用意象说话,话语的活力来自平凡事物的独特发掘和个性表述。紫薇花作为诗人心仪的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青春时期种种美好的神往,融入那形色香韵。然而平素的我们,总是草,纵有狂涛一样的激情与天空一样的心界,我们最终需求的是一滴雨。雨的滋润后,我们得以释放灵魂的芬芳,或者接近了紫薇花。诗人发现,自己喜欢的那些“美”,“早已流放到别人的小院”,但坚信会拥有自己求索的结果。

这首诗的三个意象是关键,草、花、雨。花和雨都是我们需求的,因为我们始终是大地的一棵小草。花和雨可以同时来,也可以互换,是我们需要而未得的美好,甚至是生命活力的需求。此三意象的微妙,正是诗人独到之处。

没有硝烟和战争,没有国际纠纷……诗人《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心怀天下安定和平盛世的事。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为全世界的人“诵读,他们最幸福的歌”。所谓幸福的事,在这个金钱至上为主流的时代,我们的九零后诗人,一样是心怀天下(全世界)的人,这是可贵的,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华夏文明就是这样的文明。

《如果我是上帝》对那些“被挤在缝隙的身子……我会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我还会给迷茫的中国人/指出阳光大道”,“我将会让中国没有贪官/让乞丐,穷人过上好日子/我将会阻/地震,泥石流/一切自然灾害的发生/我还会把那些死去的好人/统统请回来”……诗人有上帝之心,仁爱之心,还世界和平幸福平安快乐之心。

如果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如果我是上帝》是以情感胜,充盈着阳光般的爱心无限,那么《私奔》一诗就是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抨击。

“不要被花的外表迷惑

它在枝繁叶茂中 藏有刺

花蕾外的叶片中 藏有刺

我猜她的根部也藏有刺

像是刺猬

其实她只是一个女人

一个狠毒的女人

抛下孩子和家庭

跟着认识不久的男人

私奔”

这样的女人在这浮世之间并不少见,“她的外表洁白如云/内心盛满了毒刺”她们会打着爱情的旗号,声称要“活的对得起自己”。这些可怜的女人可悲的爱情骗子,完全抛弃了真情责任和义务,沦为原始动物。

天地昼夜,这些自然存在的象,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情理,善感者自能发现并巧妙的捕捉到。《黑夜是一座黑色的墙》,倒出了压抑里的冲击,隔不开的情绪,掩不住的光明。压抑总是会很重,重到让人难以呼吸,“黑夜是一座黑色的墙,黑色的眼睛在黑夜/抵达梦境/梦里无黄金,只有黑色的尘世和黑色的墙”。

好似漫漫无期,好似透骨入梦,好似隔了个永世,对于向往光明的人,对于理想的求索者,对于诗意的人生,黑夜始终只是一座黑色墙,没什么了不起,包括一切困苦辛酸,都可以有你翻墙一样的翻越——

“黑夜是一座黑色的墙,装满爱恨情仇

愤怒着,焦急着,也疼痛着

如何躲过黑色的噩梦,翻过黑色的墙

就像黎明穿过黑夜

或者就像黑夜被阳光笼罩

或快,或者暗,黑夜终究挡不住阳光

阳光也不能完全把黑夜笼罩”

诗人的生活是丰富的,却是相对有限的,但是诗人的关注是丰富的,爱心是真正无限的,所以他们的感受也是无限的。貌似不太懂得关注和爱的九零后,其实有很多心有悲悯的诗人,梁敬泽就是难得的一位。比如他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打工群体的关注,就体现在《如果我是打工诗人》里。

“我将记载的不是计较/而是包容”,“我将记录的不是自私/而是团结”,“我将抒写的不是友情/而是感动”,包容、团结和感动,都是打工者和打工者之间、打工者和老板之间及打工者和其他社会群体之间所需要的,也是在众多的打工者故事中所有的。打工者是推动这个时代的巨大推手,也是廉价的推手,是时代建设需求的自然产生,是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不嫌苦不叫累的打工者,有着太多让人感动。九零后诗人的梁敬泽有着这样的感受——

“如果我是打工诗人

我将记下农民工的生活乐趣

他们早起晚归的奉献精神

他们播种汗水收获泪水的欢喜

如果我是打工诗人

我不去刻意地追求文字上的美

我要把眼前真实的一幕记载起来

每一次付出每一次收获

无不是辛勤劳动的成果”

这样的感受,对于小青年,对于九零后的诗人,是多么难得,我们在这首诗里看到九零后的成熟和深刻的走向。 梁敬泽不但关注着艰辛的建设者,也关注这时代变化在社区的生态体现,在《纪念丁洪区50周年》中,有深思更有赞美,开篇就这样唱道:

“岁月划过了一道道的痕迹

五十年,是一个漫长的打坐

多少艰辛和眼泪记不清了

只知道,耕耘这片热土

它将赋予时代最美的记忆

五十年,记载着峥嵘岁月

留下了一张张最美的画

五十年,抒写着沧海桑田

留下了一首首真实的歌”

人世男女情感交织,所以诗重在抒情,多在抒写爱情。社会建设人际纷争,总会与爱情相关,理想也离不开爱情。这是古往今来抒写理想机遇和爱情分不开的原因。九零后的诗人自然也在这情感的全息思维之中。所以他会有这样的诗《五百年前的注定》——

“风,刮走你的忧伤

雨,冲刷了你的寂寞

这一切都是我的安排

是我对风对雨的寄托

我要让它们一起呵护你

……

我连最想对你说的话都没说

你却在一瞬间

不知去了方向

我在天涯海角中寻找

却始终没有你的出现

难道,难道这所有的一切

都是五百年前的注定”

五百年前注定的是否有缘,注定了得与失,注定了情动衷肠,缠绕生际。五百年对我们是一份遥远,是一种厚重,是一种想往不尽的回味和翻检,更多是一种信誓旦旦的寄托,一种真情超越时空的期许。或者会有些失意,对于诗人总是收获更多。诗人收获了思索,收获了情愫的燃烧,收获了寻找中走下去的坚强笃定。

我得遇梁敬泽六十余首诗,被他诗歌语言的力量感染。干练的语言里,情思丰富跌宕生姿,有抒情有思辨有赞美有抨击,可谓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的好诗意好诗思。纵观而来,梁诗多在直抒胸臆,写实笔法为主,却也不乏有奇妙用语,如《紫薇花》的首节“海水的涛声和我心灵的/扑通声,竟然像蜡烛一样/被烈火点燃。……”中,涛声和心灵的扑通声,带着激情和紧张就被青春的火点燃了。意象的丰富就在象的极力节俭意的多重叠加中冲击读者的感受。

或许,读者会在这些诗歌中感到些许不足,梁敬泽告诉我这些是过程式的了,他近来有很多新的感受和创作。优秀的诗人总是在不断探求,持续创新的。过程的印迹自然也是诗人留下的美妙诗花,蕴藏了丰富的情思和感念。

不必说他获了多少奖,不必说他的诗曾发表在那些多样的报刊上,我喜欢这样诗意的少年青春的歌者,他们正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的一面自我充实一面诗意自在的打开一个诗歌的春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