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善若水,到底在说什么?

 润泽园 2021-11-08
发布时间:2021-10-26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八章,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经典。很多人都喜欢这四个字,“上善若水”到底有什么深意呢?有八个层面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层面

美好期许: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有人会把“上善若水”写下来,挂在墙上,或者送给朋友,作为对自己或者朋友的美好期许。但是,如果对这四个字“知而不行”,觉得听起来挺令人向往,却不能付诸实践,那就还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第二个层面

儒雅道德:与世无争,随遇而安

 

有人会说:水很厉害,与世无争,随遇而安。这样的境界多么令人向往!

 

可是,转念一想:“别人都在争,我不争能行吗?不争就被人欺负,还是得争!”所以,这个美德“不要也罢”。

 

第三个层面

宽容胸怀:包容万物,藏污纳垢

 

也有人会说,水有宽容的胸怀,能够包容万物、藏污纳垢,境界很高,让人钦佩。但让我这样做,我不愿意——我去包容别人了,谁来包容我呢?太吃亏。

 

第四个层面

高尚品德:善利万物,处人所恶

 

水能够滋养万物,山川草木皆蒙润泽,飞鸟游鱼皆受供养,利而不害。水总是处在天地最不显著和众人最厌恶的地方,并甘之如饴。

 

水为有见,道不可见,故几于道;众人恶卑,此地却为道。

  

 

第五个层面

妙在圆融:随方就圆,无可不可

 

水无定形,遇方就圆。春天,冰消雪融,带来生机;夏时,兴云作雨,降温驱暑;秋日,流水潺潺,入画入诗;冬季,白雪皑皑,瑞雪丰年。既能涓涓细流明澈如镜,又能雷霆万钧逢山开路。随时而动,随势而成,进退自如,无可不可。这样的境界,多么自在洒脱!

 

第六个层面

成功智慧:以柔胜刚,不争善胜

 

《道德经》第36章讲,“柔弱胜刚强”,第78章讲,“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原来,老子教诲我们:“上善若水”是以至柔驰骋至坚的大能量,是实现成功的大智慧。

 

第七个层面

百谷之王:王者姿态,上善若水

 

《道德经》第66章讲,“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上善若水”不是一般人的口头禅,而是王者风范,是百谷之王才能具备的王者风范。

 

什么叫做王者?老子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身任天下之祸,才是百谷之王。

  

 

第八个层面

天长地久:无私成私,身先身存

 

百谷之王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老子告诉我们,百谷之王还可以再超越,那就是天长地久。因为无私,所以成其大私;因为不争,故有大争;因为不自生,反而能够长生。

 

上善若水,是处众人之所恶的集中体现,众人之所恶即是有道者之所处。

 

一个人的本事,不仅仅在于自己有多么强大、多少才华,更在于他能够利益多少人。由此观之,水可谓是最有本事的,因为水处众人之所恶,所以能够善利万物,成为百谷之王,并且地久天长。

  

 

所以,我们要对“上善若水”这四个字生起深深的敬畏,透过文字去感受老子背后的深意,去感受“上善若水”背后巨大的能量与智慧,在心上去体认,在生活中践行,如此,才能逐渐靠近“上善若水”的境界,书写事业与人生的新篇章。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片言苟会心,身体力行去!

 

最后,我们再来重温《道德经》原文中对水的赞美: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