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生课堂上演绎《琵琶行》被全网点赞:中国琵琶,美绝了!

 空空卍隐者 2021-11-08

图片

图片

原创丨国粹君

图片

一曲琵琶响,你会忆起谁?

是穷途末路、悲壮至极的霸王项羽;

抑或大漠中孤寂悲伤的王昭君;

是“竹林七贤”中,以琵琶解忧的阮咸;

还是沦落天涯的白居易;

是敦煌壁画中,歌女“反弹琵琶”的优美舞姿;

或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千古名句……

近日,新疆克拉玛依

一名女生在语文课堂上

用琵琶为同学们演绎《琵琶行》

“大珠小珠落玉盘”“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诗词里的描写

在她的演绎下直观又生动,

同学们掌声不断——

传统文化以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

被演绎和传承,

为这位“宝藏女生”叫好的同时,

国粹君不禁感叹我们民族乐器的巨大魅力。

琵琶轻轻拨,千年匆匆过。

她的美,却跨越了尘封岁月,惊艳了千年时光!

图片

△ 唐乐队演奏侍女图

01.
琵琶,名“阮咸”:落珠铮铮竹林中


琵琶,古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

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琵琶因出胡中,中原人又称之为“胡琴”,所谓“对牛弹琴”之琴,其实是指琵琶。

图片

说到琵琶,我们就要提到一个人——阮咸

阮咸是阮籍之侄,「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孙,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

作为“竹林七贤”成员,如果说嵇康是古琴高手,那么阮咸就是琵琶大师。

图片

相传,阮咸深熟音律,尤善弹琵琶,代表作《三峡流泉》。

阮咸爱琵琶到什么程度?阮咸死时,以一件琵琶乐器殉葬,作为唯一的知己。

伴随阮咸长眠于地下的琵琶,经过从西晋到唐朝的五百年埋藏,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人在古墓里挖掘到一件铜制的正圆形乐器,经过弘文馆学士元行冲的考证,才证明它是阮咸的遗物。

因阮咸之功,琵琶又名“阮咸”亦或“阮”,这就是琵琶的来由。

图片
图片

经过时空一再的洗炼,我们虽无幸重聆阮咸的丝竹之音,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伟大的艺术心灵不朽。

艺术心灵的伟大纵使在地下数百年,纵使他手中的乐器弦败质朽,却仍然能在时空中放光,精灿夺目。

一不留神,和乐器一起流芳百世,不知道当年的阮咸有没有料到呢?

图片
△ 明·仇英·《停琴听阮图》


02.
琵琶,寻知己:相逢何必曾相识


不似古琴般沉郁厚重,不似古筝般幽微淡雅,然而琵琶的气质却是独一无二的。

转轴拨弦之间,琵琶大开大阖,不输磊落,不落俗套,有刚劲亦有柔情,不经意间就扣住了我们的心弦。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求。”这一点,“诗魔”白居易最有发言权。

一首《琵琶行》,便将一个满腹心事的琵琶女,推向了千百年哀艳的历史里。

图片
琵琶行》(节选)唐·白居易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图片
△《琵琶行》 王叔晖 纸本工笔重彩中国画 

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

他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这世间有三种相遇,如同久别重逢:一种是遇见了一个很像故人的陌生人,一种是遇见了知己,一种是遇见了自己。

白居易跟琵琶女的相遇显然是后两种。两个不相识,但是也不必相识的天涯沦落人,用音乐和诗歌搭起了沟通的桥梁,互诉悲苦人生。

漫漫人生路,陌生会变成熟悉,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共同的生命的默契。

这种默契,足以在一刹那慰藉人的心灵。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琵琶,诉心事:琵琶弦上说相思


琵琶亦刚亦柔,满载思绪悠悠,揉进了相逢时的柔情与分离前的惺惺相惜。

一曲琵琶,一腔心事,一江秋水,一地相思……

听者本无意,却被莫名地牵扯出一方思绪:是关于儿女情长的相思,是诉不尽的爱恋。

图片
临江仙》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图片
图片
图片

“分别时,她轻拨琵琶舞弦诉说的相思,依旧声声入耳,缭绕心扉。

如今月色仍如当年一样皎洁如玉,而她却若一朵云彩蹁跹离去。”

琵琶弦上说相思,细腻温婉,几许柔情,欲语还休;

琵琶弦上说相思,相思是愁,相思是苦,苦乐相间。

每一个音符,却在诉说无限的爱和思念,流动着刻骨的忧伤。

图片
图丨蒽子-苏州


04.
琵琶,抒豪情:欲饮琵琶马上催


在水之滨,琵琶是柔情的江南女子;
在黄沙大漠,琵琶便化身飒爽的侠客。
弹一曲琵琶如月下舞剑,招招肃杀,铿铿有力。

图片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图片
图片


或许与琵琶的身世有关,琵琶最早为胡乐,琵琶也多了一番英姿飒爽。

在我国古代边关,琵琶是战场上常见的乐器。

正如诗中所描述的:

“马背上传来琵琶声响,激越铿锵,将士兴致飞扬,你斟我酌,视死如归。

如果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们也别笑,此次出征,为国出力,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琵琶声声中,有将士的杀敌豪情,亦有大唐气象,豪迈旷达,意境开阔。

图片
图片

琵琶也带有“肃杀之气”,名曲《十面埋伏》,轻轻一轮,拂动琴弦,琶音由弱而强,楚汉争霸风起云涌。

有人说: “琵琶是侠者,它行走于江湖,呼应人间的性格。”

的确,琵琶可登大雅之堂,亦可立于大漠之中。

映着大漠的月,伴着黄沙,琵琶依旧铿然,好似一位真正的侠客,执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图片
图片
图片


05.
琵琶,见美人:小莲初上琵琶弦


说到琵琶,总有“美人抱琵琶”的印象。

这也难怪,琵琶形制圆润,本就如同朱玉美人,又因如花如月之人弹奏,更是清丽无匹。

或是独行大漠的侠女,或是优雅的江南女子……琵琶与美人,相映生辉。

图片
图片

图片
诉衷情·琵琶女》宋·苏轼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
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
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小莲刚刚给琵琶调弦,声音清越,好像要冲破云天。细细听来,乐声分明在诉说绣阁中的怨恨,声声感人。”

图片

历史上,与琵琶相关的美人不在少数。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中,王昭君杨贵妃俱是弹奏琵琶的好手。

昭君出塞,北望是大漠,南望是故里,前路漫漫不可期,故土一去不复返,唯有弹奏一曲琵琶,诉一番黯然销魂离别意。

图片

贵妃好梨园之乐,更是擅长琵琶。《明皇杂录》中便有记,贵妃奏琵琶于梨园,音韵凄清,飘如云外,诸王贵主竞相为贵妃琵琶弟子。

图片
△ 杨贵妃御用的紫檀五弦琵琶

多情君王李煜的王后周娥皇,精通音律,尤工琵琶。中宗李璟还曾特赐与上好的“烧槽琵琶”。

图片

敦煌壁画里,仙女反弹琵琶的造型更是经典:

翠眉朱唇,丰腴俊逸,身披长巾腾踏起舞,轻盈曼妙。

其上身微向前倾,琵琶反背于颈后,在丝竹悦耳的鸣响中,合着韵律,踏着节拍,将美好欢悦的古代乐舞呈现于世人眼前。

图片

如今,唐代舞蹈文化中这一著名的艺术形象,被现代歌舞完美复刻。

刹那间仿佛时空交错,美轮美奂。

丝竹和韵绵,音律入云天。
殊妙琵琶舞,见念叹千年!

图片
△《丝路花雨》表演


06.
结语:千古琵琶语,今人犹可听

既能剑拔弩张、金戈铁马,又能柔情似水、蜜如私语;
既可长袖踏歌、翩然伴舞,又能迎风出塞、惊雷马上。
素有“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之称的琵琶,

是华夏文明的声音,是属于中国的音乐。


图片
图丨祁祈

如今,白居易《琵琶行》所描绘的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已不再是诗人的艺术夸张,
而是当代琵琶名副其实的演奏效果。

1975年,琵琶大师刘德海
凭借自编自弹的《十面埋伏》,技惊四座,
更让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2003年,作曲家林海
创作的《琵琶语》,将现代语言与古韵结合,
弦音流转缠绵,曲风徘徊幽远。


近年来,
国乐大师方锦龙,复活千年五弦琵琶,
一把琵琶弹出了一个世界。


还有年轻的琵琶乐手李星星
将琵琶玩出了中西结合的“摇滚”感……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回溯传统之韵,又再追寻他境之新,
美就成就在这些探索和拥抱的过程里。

你离千年琵琶有多远?
其实很近,你可以不是弹奏者,
但可以成为虔诚的欣赏者。

于烟尘飞扬的世俗里,听一曲琵琶,
轻捻慢拢间,清耳悦心,云淡风轻。
你会听见——
那跨越千年,最美的琵琶语。

图片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原创,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