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习惯一个人沿着长长的湖堤散步,感受风的吹拂,有阳光的下午,或是雨天,享受那一刻的静谧。 不工作已经好多年,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 可能大部分人都受不了我目前的这种状态。每天的生活很单调,一个人静静躲在书房写作,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散步、看电影。 没有朋友,不热衷社交。 习惯了孤独,也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节奏。 ![]() 孤独,是另一种圆满 蒋勋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的本质就是孤独,存在于社会里的一个个个体,我们面对面走着,也未曾看到哪个人时刻写满笑容或是充斥着悲伤,却也只是这般擦肩而过。 我们这一生会和很多人相遇,但却不会停留在彼此的生命中。外面的世界不管多么喧闹,如果你能在独处中寻找到一份静谧,这也是一种幸福。 很多人觉得,孤独很可怕,忍受不了长时间跟自己待在一起。但我觉得,生命不管多么热闹,到最后都需要面对孤独。 父母去世,丈夫离开,孩子远走高飞,生命一点点空了。曾经热闹的家,变得空空荡荡。你的痛苦,别人不能感同身受;你的快乐,也无法跟人分享。 ![]() 人生走到最后,都是彻彻底底的孤独。 如果你只想从别人身上寻找到存在的意义,那么到最后总是会失望的。一个人只有跟自己的孤独和解,习惯独处,才能活出别样的精彩。 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爱情、婚姻、包括亲情,爱人会离我们而去,子女会有自己的生活,父母会提早跟我们告别。 所以每个人,其实都是孤孤单单地来,孤孤单单地离开。没有人能陪我们走到最后,也没有人能够真正救赎你。 ![]() 孤独终老,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最可怕的是,你面对自己的时候无所适从。你企图摆脱这种状态,一直寄希望从外部世界获得鲜花和掌声。 最后,曲终人散,你无法适应那种孤独,绝望而去。 孤独,是生命必经的过程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他的外公、外婆很相爱。但不久前,外公患了重病,整天躺在床上。 外婆每天照顾他,很辛苦。 外公却提出要跟外婆分床睡。外婆不明白两个人关系好好的,为什么老伴儿如此坚决。 不久后,外公去世,留下一遗书,他说:“生病以后,我想了很多,在去世之前,为了让你尽早习惯一个人生活,所以我提出跟你分床睡。我走以后,那样你也能慢慢习惯孤独。” 他的外婆在看到信的一刹那,眼泪决堤。 其实,相爱的两个人,如果其中一方去世,另一方总要面对更多的东西,最真切的感受就是孤独。 ![]() 一个男粉丝,今年60岁。两年前老婆去世,他说每天都很焦虑。 家务处理不来,没有人说话,特别每到晚上,孤独感更强烈。本来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因为女主人的突然离开,变得空空荡荡。 孤独,像一条蛇缠绕着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你都会面临各种孤独。青少年期没有朋友的孤独,成年后没有爱人的孤独,老年后失去老伴的孤独。 正如作家村上春树所说: 超过了一定年龄,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人生很宝贵的东西,会一个接一个,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您手中滑落下去。 ![]() 生活是热闹的,生命却是孤独的 有时候我觉得,孤独,也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病导致瘫痪以后,整日只能和轮椅为伴。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也曾自暴自弃,迷茫彷徨,但最终却在孤独中,写出了一篇篇深刻的文章。 他说活着不是为了写作,写作是为了活着。虽然身体残疾,但心灵却很丰富。虽然每天活动的场所有限,但心却无比广阔。 ![]() 他在写给小侄子的一篇文中这样说道: 孤独不好,孤独意味着自我封闭和满足。孤独感却非坏事,它意味着希望敞开与沟通,是向往他者的动能。以我的经验看,想象力更强、艺术感觉更敏锐的人,青春期的孤独感尤其会强烈,原因是他对未来有着更丰富的描绘与期待。 人人都有自己的孤独,你我也不例外。 人到中年,常常有一种荒凉感,正是这种感觉,让我们更珍惜每一天的日升日落,珍惜每一个美好瞬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