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实用中药学》系列讲稿(十四)——发散风热药总论及薄荷

 369蓝田书院 2021-11-08

好,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我们现在开始我们今天晚上的课程。

今天晚上我给大家讲祛风药当中的第二大类,很多的书本叫发散风热药啊,老一点的教材叫辛凉解表药,其实是叫辛凉解表的说法不是很妥啊,因为辛凉解表是治法啊,所以用发散风热这个说法更合适一些啊。

等我们讲完这一节以后,大家回过头去发现啊,其实辛凉解表药当中啊,很多的药物它的作用层次和力度并不如我们上一节所讲的课程当中的内容那么的具有个性。我们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辛凉解表药当中啊,就是说我手头上用的这本教材当中啊,它提到了这么一句话,在总论当中,它说(辛凉解表药)发散作用亦较辛温解表药缓和,以宣散风热为其主要作用。

其实这个应该用“疏散风热”可能会更好一些。但是辛凉解表药(或者叫这一节药)当中啊,它的祛风之力呢,明显不及上一节的,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一个大类当中,它其实都是在干嘛,都是以祛风为主,这是它的总的个性,那么,它的适用其实是两大类,第一,外感风热,大家都没问题啊,大家都知道,包括它后面的这些症状也是大家很熟的;

第二,其实是要补充一下,用在温病当中的卫分证。其实很多现在的大夫当中,对于这个就不是特别重视,或者说有些大夫可能会忽略掉。因为你简单的一个外感,普通的外感风热啊,或者说是有的可能是外感的风寒郁热,过一段时间以后郁热,和温病初期感受温邪,甚至感受的是温郁之邪、郁毒之邪。其实这个过程当中,在它极初期的时候,其实是并不那么容易鉴别的,也可以说是很难鉴别。这句话,我是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的啊,包括很多的甚至是脏腑病,有的时候它也就是一个类似的发热恶寒的一个症状来表现的,你很难看出,例如肠痈,对吧?肠痈,很多病人,初期的时候,它并没有如书上记载的那样那么典型的症状,它一开始的症状,它可能就是一个发热恶寒,它也是这样。其实这点我是希望大家要有一个了解。

好,这里也就提到了这一类药物当中,辛凉解表药当中或者叫发散风热药这当中,它的部分药物当中,它的作用都是双向的,这一节的药物当中具有双向的药物,比较明确的,就有好几个。所以我是希望大家要重视,所以我也会跟大家提,具有发散力和清解力共同趋向的,作用趋势能分上也能分下这样的药物当中是具备的,所以也在我们这一节当中也会跟大家重点讲清楚。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好,我们直接讲今天的第一个药物,薄荷,薄荷是整一大类当中,这一个大类当中,大家记得,是个性最强的一个药物,或者说最贴切最符合的一个能用辛凉解表这样一个治法来描述的一个药物。也就是说,薄荷是本节药当中解表发散力量最强的一个药,但是很多人就会疑问,还有这样的事儿啊,那为啥现在很少再去用到它的呢?

这个药物的作用力量强,跟你手头上拿到的药物作用力强不是一回事儿,我就举一个例子啊,当然我们这次讲课没讲,因为我们之前讲了。麻黄是具有祛风寒之力最强的一个药物,但是很多临床医生发现它使用的麻黄发不了汗啊,为什么,太陈(旧)了。陈的都已经色都变了,暗黄色的,没有什么发表之力,很多地方甚至没有生麻黄,只有炙麻黄,那更发不了汗。同样我们今天很多地方用的薄荷连香气都没有,有的地方用的几乎都是薄荷梗。那你说靠它这个东西,它有多少解表之力,当然没有,对不对?

所以理论跟最后一步的(临床)实际是并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大家要知道,在整一个这一个大节当中,所谓的发散力最强的还真的就是薄荷。目前的我们的药典当中啊,薄荷采用的是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如果老版教材中大家看到还有家薄荷啊,我们把家薄荷就划掉了,现在就不收录了啊,大家就要理解一下啊。而且药典当中是明确规定啊,为什么现版药典当中它会特别提到一句,就是说现版药典要求叶不少于30%,这个是有教训的,因为在老底子的这个大夫当中,这个药房当中,大家都有一个习惯,薄荷叶和薄荷梗是分开入药的,就是说药斗里是有两个斗的,薄荷叶一个斗,薄荷梗是一个斗,就跟苏叶和苏梗是两个(药)斗是一样的。

那么,苏叶、苏梗到现在基本上还都是分的,但是薄荷叶薄荷梗现在已经是不分的,大家要一定要了解一下。所以这不分以后啊,就会有一个问题出现,很多地方就直接拿薄荷梗来代替薄荷叶,这就出现了整体上的量和力是不够的。

所以我们要注意到薄荷当中要尽量叶要多。同理啊,薄荷要起效,一定有一个前提,你得挑药,你要干嘛,要气味香郁,我觉得每次讲这些一类的具有辛味的药的时候,我们都要提到这一句啊,你得有味道,有的地方进来的货,你这薄荷啊,连味道都没有啊,对吧。这好的薄荷,你闻到这个气味,能让你轻松一下的,这个药就比较好,对不对。所以我们要注意到啊,叶要有比例啊,你不能都是梗梗(薄荷梗)啊。

第二,气味要浓郁,那这个药是可以的,其实薄荷跟荆芥是比较接近的。大家可以去看,薄荷和荆芥是非常非常相似的。在老底子的教材当中啊,大家如果去熟悉老的教材当中,那差不多是我父亲那个年代的教材啊,大家去看,荆芥是跟薄荷放在一起的,叫辛凉解表药,应该差不多是在五版教材,就是80年代的时候把这个改了,把荆芥呢放到了辛温解表药当中。

其实这个东西一直是有争议的,但是我们现在就把它撇开啊,我们不去讲它。其实,这两者就体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薄荷的这个性和这个荆芥的性,其实在历史上是有争议的。我们大家都知道薄荷的使用,其选(用)起始是《新修本草》啊,大家要注意薄荷这个药其实不是《神农本草经》,是在《新修本草》当中,大家去看这本书,如果你去看《新修本草》,你就会发现薄荷的性是什么?它整体上是温的,不是我们现在的书记载的是凉性,啊,是温,一直到了金元四大家,应该是在金元四大家的时候,差不多才开始改成了凉性,之后就一直认为是凉性。其实这个书(现在用的教材),像我们刚才讲的荆芥,这个也是有争议的。

但是至少我们有一点啊,就是应该说荆芥是有点微温,或者说它是平性比较合适。这两个药物,我说为什么要把它放在一起讲要提一下呢?因为大家仔细去观察,其实薄荷在它发挥作用的层面上和荆芥是几乎一致的。

无论是祛风、清利头目、透疹、利咽、止痒,其实两者是很接近的,它们具有非常相似的、接近的东西。但是薄荷有其它的类似的药物当中它(薄荷)所不具备的。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荆芥炒炭,有荆芥炭去使用,那薄荷没有,但是薄荷有它很特殊的地方,薄荷它能入肝经,所以大家都懂,薄荷有疏肝作用,我想这个疏肝的作用讲的最多的,那应该就是大家都讲到的著名方剂逍遥散,对不对。

但是很多人其实薄荷没用好,或者说薄荷的这个药质量不够好,所以在轻轻的点缀的时候,这个药物没有让它发挥很好的作用。其实还有一个作用,我希望大家也要注意一下,薄荷它很香,真正好的薄荷啊,它除了疏肝以外,它还有醒脾化湿的作用。

大家可以去留意一下,如果有脾胃气滞程度不重的病人,你用苍术有点猛,你如果用藿香、薄荷可能会更好。尤其是有一些还合并有点腹胀的,用厚朴又感觉到力量太大,用厚朴花也还可以,或者说用薄荷叶,它也有这个作用的,有一定的醒脾化湿作用的。我希望这一点大家在临床上是可以拓展使用的,但是我还是反复强调,药要好,不然起不到作用。第二,薄荷其实最好是不要太(久)煎,因为薄荷它本身就是含有挥发油的,这一类的东西,你不要煎的时间太久,两三分钟,三五分钟就够了。所以,以前跟大家说,就是泡服,你直接用泡服法,滚水泡服,几分钟就可以了,和苏叶一样。其实这些都不能久煎,都不宜久煎,等到香气溢出的时候就可以了。

质量好的薄荷你一吸进去,叶往那一泡,你甚至都不用煮,你一泡,那一股清凉透气让你神清气爽,这个就是好的薄荷。大家如果真的想象不到那个味道,你就去闻闻薄荷油你就知道了,你闻不到薄荷油,去闻闻那些类似的跟薄荷有关的那些油类、糖类你就知道,一闻那个味道你就知道那就是浓郁的味道。

这个东西它就有我刚才说到的这个,可以祛表、祛风,可以透疹,清利头目啊,确实是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我刚才说的醒脾,它芳香醒脾啊,以前的话就有专门的这种薄荷油、薄荷酊治疗腹胀的,这是我们最近一些年当中得出来的经验,大家都是可以使用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啊,我们再回过头再看一下,就是薄荷这个药物除了我们书上提到的功效当中,在比较轻的这种肝气不舒,你是可以点缀使用它,有这个作用。第二,有脾胃气滞的轻证,也是可以合并使用,大家就注意一下就可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