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史:吴门书派形成的历史背景,让人感叹:天下风云出我辈

 xianfengdui111 2021-11-08

明代中期以后,建朝初期的政治桎梏逐渐消退,书法也逐渐摆脱台阁体的影响,慢慢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而作为经济、商业繁荣的苏南地区,也逐渐成为了书法文化的发展中心,吴门书派就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出现了,看完这段历史,不得不感叹:有钱真好。

吴门是苏南地区大都会苏州的别称,也称作“吴郡”“三吴”“吴中”“姑苏”等等。“吴”的概念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他是逐渐在变小的,周朝的时候它是国名,三国时期除了蜀国外,长江南部及部分长江北部,以及闽、粤等地区都是东吴的管辖范围。

到了南北朝时期,吴兴(今浙江湖州)、丹阳(今南京)与吴郡合称“三吴”。而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吴”的概念,基本上就是当时苏州府管辖的大致范围和太湖一带。


吴门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后来的文化发展中心,他是有一定历史背景条件的,其实早在宋、元时期,苏州就已经成了士大夫文人艺术发展的重要地区。特别是元代,虽然整个元朝时间不长,但是吴门地区却有一大批“大咖”级人物在活动,以赵孟为首的张雨、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杨维桢、宋克等,基本上都活跃在太湖一带。

元末时期张士诚起义,当时就占据了吴,张士诚虽然算是“军阀”,但是颇好风雅之事,喜欢古玩书画,而且能够“招收名士”。于是在当时天下大乱的时候,很多名士都去到了张士诚所在的吴,其中有饶介、周伯琦、王蒙、陈汝言等,都投奔了张士诚。在当时一段时间之内,这片地区的文化事业是相当繁荣的。


但是,好景不长,后来张士诚被朱元璋所灭,这些文人很多都因为张士诚的关系被牵连,被杀被捕者甚多,有的远离故土。

后来明成祖即位,与苏州比邻的华庭地区,相继出现了一批文人,沈度、沈桀、张弼、张骏等人,其中“二沈”还是中书舍人,而沈度可以说是当时台阁体的领袖,虽然还算不上杰出的流派,但也说明了吴门地区的优秀文化基因。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再加上内阁争权,统治阶级对于江南地区文人的限制也逐渐放松下来,因此,文人的书画创作氛围开始逐渐活跃起来。

到了明朝中叶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苏南地区,农业、手工艺、商业开始变得十分法达,因此使得吴门地区经济变得繁荣起来。例如,明代张翰在《松窗梦语》中云:“东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绢素,而三吴为最。”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市民阶层。

市民阶层的出现,带来了市民文化与审美意识的滋长,木板年画、南戏、小说等大受欢迎,甚至于说书人、园林建筑等也在这种背景下得到了发展。因为,商贾的大量出现,也促进了书画艺术的商业化。带动了书画装裱、刻帖、笔墨纸砚等制作业的发展,同时也应运而生了许多书画收藏家、书画鉴定家等。

在此背景下,很多在野艺术家的书画作品有了广泛的市场,书画本来是文人的用来寄托情怀的载体,而现在这些业余文人书画家几乎成了职业书画家,大大促进了文人书画的蓬勃发展。



知名书画家可以卖书画赚钱,同时也使得以牟利为主的伪造的书画作品泛滥起来,有的名家还找了代笔人,例如启功先生曾经考证董其昌的书画作品,就有代笔人。吴宽曾经作诗云:“伪作纷纷入京国,欲以乱真翻费力。”以此来赞誉沈周的画在当时是多么的受人欢迎。

肥沃的文化土壤,政治上的相对自由,经济上的繁荣,在这三大历史背景下,著名的吴门书派就开始慢慢成形了,于此同时还产生了吴门画派、吴门印派。

这让我想起了《东方不败》中的那句名言:天下风云出我辈。后来王世贞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书法归吾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