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频
[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0-5-31 09:34 编辑 ] |
-
2_2161_20fe7f6aa16c70f.jpg
(184.07 KB, 下载次数: 38)

-
20080305_565bc1e2c059a33e24faeyuWaFsdP2Mx.jpg
(117.77 KB, 下载次数: 53)
 看了一下楼主的设计流程,那基本上大多数厂机的电子分频器都能实现了,只是楼主在分频后各频段输出音量的配比上使用了3310来控制并存储记忆音量,这样功能的多声道IC音控前级淘宝上也是有卖的,我就是买了这样的一套回来自己改造成6声道的音控前级,用的是PGA2310,输入、输出电平范围大些。
回到楼主的核心设计,愿望是很好的,想做出一台通用的前级电子分频,给使用者搭配不同的音箱时,通过调整各频段输出音量的配比已达到声音的平衡。但是对于不同的音箱(特别是箱内不设任何功率分频的),各单元上箱后的频响、相位、灵敏度都是各不相同,楼主的方法解决各频段灵敏度差是可以的,但频响、相位就必须对每个音箱都要专门设计了。
正确的程序应该是先测量好各单元上箱后的频响、相位,通过软件模拟得出所需的电子分频电路来做,这时电路将频响分频、相位、灵敏度等都考虑进去了,不需再另外做各频段输出音量配比的工序了。如果想音量控制简单就在电子分频输入前设置,在电子分频输出端设置的话做个多声道同步音制就行了。这样设计出来的电子分频器原则上是不能再乱调整的,就像功率分频器做好了装进音箱内一样。如果要调整就要回到软件,重新模拟一个新的方案重新做。所以电子分频是很难做到通用的。
要想做到大幅度的通用,目前比较简便的方法就是数字分频了,也就是楼主上面所微言的数字分频器了。无论任何一种形式的分频器,分频、陷波、相位(衍射)、电平这几者都是必须要调整的,而数字分频器恰好这几者都能在适当的幅度内调整,将频响做平直是基本没问题的,别跟我忽悠频响平直不代表好听什么的[s:18],大方向是先将频响基本做平直了(既然上电分了,起码做个+-2db不过分吧),然后再去谈好声吧。任何一个声音正确的箱子,频响基本平直是必要但不充分条件,至于声音正不正确(好声是主观的,没啥标准),就看你用什么技巧去将频响做平了。而你认为好声的音箱,如果最终频响表现为很不平直的话,那声音肯定是不正确的,当然不碍于你对它的喜欢。
PCHIFI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要电脑分频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即使找不到专门的分频软件,也可通过一些VST插件来完成,但要用这种形式来获得整套系统的好声音,器材的配置上也是要花很大力气的。
以上两种分频方式我都在用,但配置不高,只能作工具来用用,还不能做固定的系统来长期欣赏。由于调整方便,不需要换任何元件,可以轻易地搭配任何拟作分频的音箱来预览效果,根据预览方案来指导功率分频、电子分频的设计,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
—— Gravity Acoustic ———
重回朱家角
春季里来好时光,论坛一促我赶路忙。好在高铁真方便,朝发午至来得个爽。
进入工作非常顺利,先看了一下频响曲线,重点两个分频处,正确连接状态就像直尺划得般平直,整个频域+-3dB不窄于35Hz--20kHz 。接下来是关键的调中,与李老师稍作沟通即刻开始。中、高、低三路几乎各用一个回合就确认无疑。在每个中性点的判断上我和李老师完全一致,这里没有玄学,也没有悬念,完全来自对真声的理解,是实实在在的去伪存真。多一分长,少一分短,正位就一个。OK。
先用我的PC音源放了几曲,人声、交响、小提琴、大提琴、低音号等,动态细节俱佳。再换上SACD机,原版SACD碟片完美展现。
大家常用的形容词在这里一点不为过:力度、弹性、动态、张力均好,开扬大气,通透无染,鲜活逼真。这和其他高档组合的声音有质的不同,认不认,是个人理解和爱好的事,但这是我的追求,也是李老师想要的。李老师也是性情中人,激动时会引吭高歌,他能唱男高音的。我想听惯此声是不可能再回头传统了。
建筑结构所限,听音室也就这样了,临时扔块地毯应更好。箱体没花头,低音箱符合单元要求,中高音小箱为黑檀实木,不乏贵气。喇叭不错都是绅士宝的,10寸低音 下潜很好。经摩改的SACD机能发挥应有潜能(用上美军级数字芯片)。李老师更注重声音品质,绝不单纯仅为外观品牌所动。以电源处理器为例,原来是一台美国名品,后与某国内产品对比后,断然换掉。
不能不说的是中间人上海老朱,我们原本不认识,是他在网上发现的我。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完成了电分收录放组合音响,有丰富的调声经验。与李老师关系甚好,做事认真仔细,具体都由他操作 ,摩机、布线、装音箱、调避震等。因了解李老师的需要,加敏锐的技术眼光,逐推荐了我的方案。现在都成了好朋友。
又看兄弟论点,不过“功分衰减不易做陡,一般为12dB/oct,至多18dB/oct,这里除功分器自身相位差外,还会因单元瞬态差异,在较宽的交叉频带上出现合成失真。高音单元指标越高,问题越明显。”
这段话其实分频斜率并非也高越好,频点的交叉多,并非坏事,反而因斜率太陡,缺失频段才会头疼,以前我曾经提过,现在说起,还是强调 |
-
一个误区,以为用了电分就一定好。非也!在系统中牵扯的方面还很多,哪个也马虎不得。但须坦言,当前传统商品音响(包括高价洋货)是有欠缺的。所以不必死靠洋人老路子。不必迷信某些名牌,还是应从原理入手才能更接近HIF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