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机共教、人机共育或将成为教育新常态

 渐华 2021-11-09

在近期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就后疫情时代新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新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对下一步教育的办学形态,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雷朝滋说,并在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了观点。

第一是教学环境的升级改造。首先是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尤其是要进行网络学习空间和物理空间的教学环境一体化建设;建设个性化、泛在化、沉浸式的新型教学环境。

第二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的应用,可以让教师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智能助教和智能学伴等系统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三是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多元化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教学效果,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到实时动态跟踪、诊断分析反馈,甚至可以预警。对今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够做到非常精准的、全要素的评价,支持学生各学段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第四是新技术还能够推动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育决策更加科学化、措施更加精准化,可以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五是新技术将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型。今后一些单纯的知识传授,可以交给机器完成,让人工智能来做。教师今后的精力,可以更多转向育人,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对学生适应新时代信息社会、智能时代综合素养的养成,包括数字素养、认知发展、人格塑造等。

雷朝滋表示,我们现在建设的教育现代化是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现代化,线上线下融合将是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应用新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更新,以及教育教学模式,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