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曼降B大调《第一号交响曲春天》、沃恩·威廉斯《d小调第8号交响曲》

 黑龙江波涛 2021-11-09
舒曼降B大调《第一号交响曲春天》


       降B大调 《第一号交响曲"春天"》,作品创作于年1840-1841年间,并很快首演,由门德尔松指挥初演。其时正当舒曼和克拉拉的婚礼之后。也正是从这时起,舒曼的创作从单一的钢琴曲转向了多种体裁。譬如在他结婚的1840年内,一口气就写下了一百几十首歌曲(其中包括《诗人之恋》、《女人的爱情与一生》等富有代表性的名作)。

故事背景

       罗伯特·舒曼在1840年春尝试与克拉拉·舒曼结婚,但实际上并没有进行的那么顺利,因为克拉拉的父亲曾经多次反对过与克拉拉结婚。维克在这一方面对舒曼十分残酷,以至使他患了精神忧郁症。直到1840年8月1日,莱比锡法庭才终于裁决了他们的婚姻悬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就是在这段时间,舒曼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四个乐章的钢琴手稿,婚后,克拉拉鼓励他多去创作交响曲,于是他就开始尝试给这首曲子配器。

写作过程

       最开始的时候,舒曼曾经用D大调谱写这部交响曲,但是为了乐队的演奏需要,将其改回降B大调。第一乐章的开头部分曾经为降B、G、A这三个音构成,而且也和第一乐章第一主题能够对上。不过1841年阀件圆号还没有流行,而自然圆号吹奏G、A正好对应首调简谱上6和7,这两个音不在泛音列,本身不能吹奏出,需要用手堵住喇叭口演奏阻塞音才可以实现,这种效果声音发闷,不适合演奏欢快的曲子,所以舒曼听完乐队的排练以后马上收回总谱。当舒曼将乐谱交给门德尔松指点的时候,门德尔松建议将开头部分上移一个大三度,也就是如今的模样。舒曼十分自豪地说,这是他最初的想法,并且十分感激门德尔松为他亲自指点。

演出过程

       该曲目由门德尔松指挥初演,正好位于婚礼之后,这首曲子的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乐曲赏析

       本曲被称为"春之交响曲", 据说这是得自贝托嘉的春之诗的感触,而最初各乐章亦分别冠有"初春"、"黄昏"、"欢乐的游伴"、 "暮春"等标题。作品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行板与活泼的快板,降B大调

       引子为4/4拍,因为是被修改后的版本,所以舒曼采用圆号和小号八度叠奏(五线谱上是同一个音)来增加厚度,来表达对大自然的一种热爱,随后乐队全奏又将这个简单的旋律重复一遍,继而加以变形。在轻柔的片段场地半音阶下行过后接上木管组的和弦,引入g小调,大提琴三连音加以发展,随后在#F为低音的减七和弦进入的时候,低音声部由#F突然降到F,变成了F的属和弦,最后与主和弦同时出现,作为属十一和弦出现,为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做好属准备。

       呈示部开始为2/4拍,第一主题为降B大调是基于德国民谣而创作的,并且呼应了引子的主题,和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一样,没有把主题发展下去而是继续用更高音区和更大音量呈现,表达作曲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第二主题没有直接进入F大调主和弦,而是先用Am小三和弦(对应F大调三级和弦)离调,然后在解决到主和弦。这种和声效果更加柔和、飘逸。随后和大多数交响曲一样,第二主题也通过一系列音阶上行和强有力的主和弦结束。

       发展部以第一主题为模板进行展开,中途历经频繁转调,中途没有太多变化。

       为了更加顺应逻辑发展,再现部直接用引子部分的主题(在这里舒曼应用了三角铁来达到更加明亮的音色),省略了第一主题前半部分,第二主题原调呈现,没有太多变化。第二主题结束后先经过一个弦乐上行,然后节奏突然放慢,舒曼在这里吧弦乐当做歌喉,来奏出了华美而细腻的新主题,这个主题通过单簧管下行和弦补充,最后马上介入一个短小的乐队全奏,整个乐章就这样结束于祥和的气氛。

第二乐章:甚缓板,降E大调,3/8拍

       主题由小提琴八度叠奏出现,描写了与克拉拉的感情变化。主题呈现后,经过C大三和弦和A大三和弦离调后,大提琴以降B大调形式呈现,回转联动后回归原调。在第二乐章的结尾处出现了G、D两个音,并加入了长号,预示着第三乐章的出现。该乐章整体情绪十分安逸,曲调的华丽不逊色于肖邦的夜曲。

第三乐章:甚活泼的快板,d小调

       与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相似,这个乐章运用了两次三声中部,与其不同的是,舒曼采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主题进行分配。主部主题前半部分为d小调,以下属和弦开始,然后经过下中音来解决到主和弦,旋律声部的半音下行突出了情绪的不稳定,后半部分在以F为持续低音的伴奏下用单簧管吹出一段柔美的旋律来表达一种当初的愁绪。第一三声中部为D大调,转变为2/4拍,主要以和声织体和离调模进发展,并于主部主题形成对比。第二三声中部为降B大调,采用了与主部主题相似的旋律织体进行发展。乐曲结尾的时候,主部主题后半部分下移小三度不完全呈现,最后通过下行和弦渐弱来结束第三乐章。

       该乐章情绪变化非常大,舒曼将一些德国民间舞蹈和匈牙利茨冈舞曲的节奏插入进去,使得乐曲更加生动。

第四乐章:快板,降B大调,2/2拍

       这个乐章舒曼曾用了标题:春天的告别,但乐章并没有悲伤的意思,反而更活跃,心情是愉快的,这点可以从乐曲结构看出。开头的乐队全奏5小节引用了巴赫的《农民》康塔塔中的一句,对应唱词是:“我是这样长久地离开了你”。根据乐曲发展需要,舒曼没有用特别华丽的方式,而是用又松又散的方式开始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的风格与舒伯特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较为相似,飘逸且淡泊。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的连接部为g小调,并且引用了《农民》的上行音阶。第二主题为F大调,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用朴实厚重的乐队全奏开始,经过木管乐器一段轻柔演奏节奏逐渐加快。发展部和第一乐章一样是乐曲的低潮部分,经过一些外调和弦,然后用长笛独奏的华彩乐段下行结束整个发展部,让人联想到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动机,下行音阶多多少少带有一种思念,来表示婚后美好青春时段结束了,但事物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与第一乐章相反的是,再现部尽可能原封不动的展示呈示部主题,并且无需庞大的尾声即可结束全曲。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舒曼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又进修钢琴,当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放弃了法律的学习,专攻音乐。后因手指受伤,遂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1835-1844年,独自编辑《新音乐杂志》,并开始创作大量钢琴作品。1840年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1843年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44~1850年,移居德雷斯顿继续从事作曲和指挥。因精神疾病日趋严重1854年投河被救,1856年7月29日后逝世于精神病院。 

       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视频网址: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MyMTM4Nzg0MA==.html


沃恩·威廉斯《d小调第8号交响曲》

沃恩·威廉斯《d小调第8号交响曲》


   《d小调第8号交响曲》是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斯的交响作品,创作于1953至55年。是他所有交响曲中篇幅和编制上最小的一首。同时,亦是作曲家首次使用编号来具别交响曲作品。一直以来,沃恩·威廉斯都不喜欢以编号来标示交响曲,反而爱以标题或直接用调性来命名,但是由于本曲的调性和他先前的《D大调第5号交响曲》相近,为免引起混淆,最后他勉为其难地接受为作品冠上编号。

创作背景

     根据一些现存的草稿及纪录,乐曲的创作可以追溯至1953年。1955年,指挥家约翰·巴比罗利邀请沃恩·威廉斯能为纪念卓顿咸音乐节十周年而谱写新的音乐,不过沃恩·威廉斯并没有答应,而最终当年的卓顿咸音乐节亦没有上演他的新作品,但在及后的一次回信中,沃恩·威廉斯却指出他有意以一首新的交响曲送给巴比罗利,同年夏天,沃恩·威廉斯把乐谱交给巴比罗利参考,而巴比罗利亦于10月在一场庆祝沃恩·威廉斯83岁生日的音乐会-神剧《雅各》后宣布将安排翌年五月首演这些交响曲。

     1956年初,沃恩·威廉斯和妻子一同观赏了普契尼的遗作《图兰朵公主》,沃恩·威廉斯被其中的定音锣声所吸引,散场后,他走到乐队池和乐手们交谈了很久,第二天,沃恩·威廉斯就把交响曲的终乐章曲作了修改,加入了定音锣,并在乐谱上写上:“定音锣不是必须,但强烈建议应该加入。”

     乐曲最后在该年三月尾定稿,随即交由哈莱乐团进行彩排,首演日期定于5月2日于曼彻斯特的自由贸易会堂举行,由由巴比罗利指挥。5月14日再于伦敦皇家节日大厅公演。获得了不少好评。10月9日,费城管弦乐团在尤金·奥曼迪的领导下,在纽约进行了美国的首演,同样也是获得空前成功,更被“纽约音乐评论圈”(New York Music Critics' Circle)评为当年度最佳新交响曲演出。

     由于沃恩·威廉斯把乐曲题献给巴比罗利,在乐谱首页上写上了:“呈送给伟大的约翰-由雷夫由衷心里的钦佩”(For glorious John with love and admiration from Ralph.),并附上首演时所有乐手的亲笛签名。

乐队编制

  《第8号交响曲》的编制被喻为回复“舒伯特式”风格,木管乐只采用双管制,并且摒弃了大部份的变种乐器以及在前几首交响曲都有采用过的萨克管。另一方面,基于他在聆听过《杜兰朵》之后把最后一个乐章作了修改,敲乐乐器因而大幅被增强。

木管乐器:2长笛(第2长笛兼任短笛)、2双簧管、2单簧管、3巴松管(第3巴松管只用于第2乐章,可选择使用与否)

铜管乐器:2圆号、2小号、3长号

敲击乐器(共6名):定音鼓、大鼓、小鼓、钹、三角铁、3定音锣(作曲家在乐谱上标明要选用如《杜兰朵》所用的音高)、管钟、钟琴、木琴、颤音琴

键盘乐器:钢片琴

弦乐器:第1小提琴、第2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2竖琴(第2竖琴可选择使用与否)

乐曲结构

     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差不多占去全曲的三分一时间,第3乐章亦较长,而第2及第4乐章则相对较为短小。官方标示的演奏时间为28分钟。

     第1乐章:《寻找著主题的变奏曲》,中板(Moderato),6/8及4/4为主,约10-12分钟。共分为7段,第1段以一组四个音,由两个四度音程的跳进所组成的动机所开始,及后的几个主题动机亦可看为由这四个音动机所衍变出来的变形。

      第2乐章:谐谑曲,进行曲般的快板(Allegro alla marcia),2/4及6/8为主,约4分钟。只由管乐器演奏。属不完整的三段体。铜管的八分和弦伴奏带出巴松管A段第一主题,由长笛和短笛反复演奏后,小号吹出第二主题,并以高音木管作和声旋律伴奏,及后引入了一段类似小赋格的对位乐段,并带入中段。中段以中低音区域为主,不久便返回A段开首的八分和弦伴奏,但随即重现小赋格乐段的旋律,在到达全曲最高潮后,以高音木管的快速琵音结束。

     第3乐章:《短曲》(Cavatina),富感情的缓板(Lento espressivo),4/4及3/4为主,约8-9分钟。只由弦乐器演奏。

     第4乐章:《触技曲》(Toccata),高贵而庄严的中速(Moderato maestoso),3/4,约5-6分钟。

     威廉斯自幼学习钢琴与小提琴,曾入剑桥大学和皇家音乐院,毕业后当了教堂的琴手与合唱指挥。先后从师于布鲁赫和拉威尔学作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入伍,退役后一直在皇家音乐院任教。毕生谦逊地工作,品格高尚,待人真诚。深爱民间音乐,曾入居乡间收集民歌,参加农村的节日和音乐赛会,将人民的音乐语汇融入自己的创作,同时又向都铎王期的作家和普塞尔的音乐吸取养料,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拉尔夫·沃恩·威廉斯是属于英国的,就像小酒吧里掷飞镖和王宫卫队换班是属于英国的一样。1872年10月12日诞生于格罗墨斯特邬的下安普勒,而后成为闻名全世界的管风琴演奏者和作曲家,并特别致力于研究英国古乐与民谣,将其转化为新的英格兰风格,引导了英国音乐廿世纪的复兴。他的音乐有英国式的平易、幽默,精力充沛而不失文雅的格调。沃恩威廉斯写过几乎所有形式的音乐:九首交响曲钢琴、小提琴,甚至竖笛协奏曲、弥撒曲、歌剧等等。此外,在一些很短的曲子中,你千万不要错过为小提琴与乐团而写的浪漫曲 (The Lark Ascending) 及绿袖子幻想曲 (Fantasia on "Greensleeves")。

     在五十多年间写出来的交响曲中,最有名的可能是称为「伦敦」的。这件作品写于1913年,是属于标题性的。


视频网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67991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