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律《滕王亭子》读记 (小河西) 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滕王:指李元婴,李世民弟。据史载,李元婴“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其《滕王蛱蝶图》为传世之作。滕王亭子为滕王李元婴所建。【《方舆胜览》卷67阆州:“滕王亭,即滕王元婴所建,在玉台观。”《旧唐书-高祖子传》:“滕王元婴,高祖第二十二子也。贞观十三年受封。十五年赐实封八百户,授金州刺史。……后起授寿州刺史,转隆州刺史。”为避玄宗讳,隆州先天元年改名阆州。】 滕王亭子(杜甫) 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复行。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 鸟雀荒村暮,云霞过客情。尚思歌吹入,千骑把霓旌。 竹色:《别储邕之剡中》(李白):“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潭州》(唐-李商隐):“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虚阁:亭子。《蜀路》(唐-张说):“幽独玄虚阁,不闻人马声。”《卧病寄诸公》(唐-许浑):“高城榆柳荫,虚阁芰荷香。” 歌吹:歌唱和吹奏;歌声和乐声。《恨赋》(梁-江淹):“黄尘匝地,歌吹四起。”《凉州乐歌》(北魏-温子升):“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和王舍人送客……》(陈-徐陵):“倡人歌吹罢,对镜览红颜。” 霓旌:五采羽毛装饰的旗帜(神仙或帝王仪仗);借指帝王。《题观楼》(岑参):“羽盖霓旌何处在,空留药臼向人间。”《哀江头》(杜甫):“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大意】滕王早已不在此处行走,春天的山路上寂静无声。古墙仍掩映在竹色里,亭子里自有松涛之声。傍晚时鸟雀归巢荒村,云霞短暂犹如过客匆匆。还在想当年歌吹进来的情景,又想到众多人马手持彩旌。 【诗意串述】这首诗写滕王亭访古。前三联写滕王亭所见。首联写路。当年滕王走过的路,今天一片寂静。次联写亭。古墙仍与竹同色,空荡的亭子唯松涛阵阵。三联写环境。鸟雀因日暮已归巢,云霞也转瞬即逝如过客。前三联写尽滕王亭的冷落寂寞。末联写所想。杜甫想啥?先是想滕王当年歌吹场面,又想到滕王来时千骑彩旌情形。(滕王离去不足百年,此处唯余“松声”。鸟雀喧闹,日暮要归巢。云霞灿烂,如过客匆匆。) |
|
来自: 小河西 > 《杜诗解读(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