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次,著名收藏家、史学家朱家溍与启功逛故...

 蓬山一叟 2021-11-09
一次,著名收藏家、史学家朱家溍与启功逛故宫。朱家溍对启功说:“启兄(启年长朱两岁),到君家故宅了。”

朱老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是因为,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是正儿八经的清室后裔,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看看启老的谱系:

雍正帝胤禛——五子和亲王弘昼——一子永璧——二子绵循——三子奕亨——五子载崇——二子溥良——长子毓隆——独长子恒同——独长子启功。

这就是说,启功是雍正后裔,和亲王弘昼的八世孙。

关于弘昼,看过《雍正王朝》电视剧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他是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爷,喜好活出丧,吃祭品。其实,他才是高人,是为避免卷入弘时(雍正三子)和弘历(乾隆皇帝)对皇位的争夺,而以“荒唐”为名韬光养晦而已!

到了启功的曾祖父溥良这代,跟弘昼的性格颇为相似。溥良年轻时,就请求革去封号、俸禄,不想靠祖宗的恩荫生活。他以布衣身份参加科举,并考中光绪六年(1880年)二甲第三十七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清帝逊位后,溥良绝意政治,甚至连京城都不想呆,以示不再过问国事。他的一个门生为河北易县首富,广有资财,听说恩师想离京居住,就出资在易县城中购买房舍。

于是,溥良携带家人迁居易县居住,启功当时才三岁。后来,全家又返回了京城。

所以说,朱老称故宫为启老“故宅”!

可启功却早已不把自己视为皇室贵胄了,他不认为自己姓爱新觉罗,对于给自己的来信上题为“爱新觉罗-启功”一概不理,并多次对人说:

”本人姓启名功字元白”!

于是,启老对朱老以牙还牙:

“不,是到'君’家故宅了!”

启老的回击,可谓高明至极!

大家知道,清朝是在明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并完整的继承了明朝皇宫——紫禁城。而朱家溍先生偏巧姓朱(其实跟朱元璋毫无瓜葛),所以启老就跟朱老调侃,说紫禁城是老朱家的。

事实上,朱老先生虽说不是朱元璋后裔,却也是出身仕宦之家,为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孙。

朱家溍祖籍浙江,按照“三代入籍”的惯例,他应该是地道的北京人——朱家溍的高祖朱凤标是清代道光年间的进士,曾任户部尚书、官居一品,并被皇帝“赐第”(今北所在地即朱凤标宅第旧址),死后谥“文端”。

从朱凤标到朱家溍,朱家在北京居住了五代。应该说,朱先生也算是地道的北京人了!

到了民国时期,故宅毁于八国联军入侵,朱家迁居到东城区板厂胡同43号。

这座府邸,原是“僧王府”(僧格林沁府)中所的后院,坐南朝北,原有房屋16.5间,建筑面积三百多平方米,房屋均为带廊檐的卷棚式筒瓦房。

僧格林沁王府由东、中、西三所四进院组成;大门开在东所,为五脊六兽三开间亲王府门;正殿建在中所正院,台阶五层,举架高大,饰有脊兽。中所为“僧王府”的主体建筑。

大名鼎鼎的僧王府,怎么会成为朱家宅院了呢?

民国时期,僧格林沁的曾孙阿穆尔灵圭死后,因欠族中之人赡养费而被控告。北平地方法院受理了此案,调查属实后,便公开拍卖“僧王府”。

既然拍卖,当然就是谁出价最高归谁所有。最后,僧王府的中所51间房屋,被朱家以出最高价购得。

最高价是多少呢?

现大洋10500元!当时,几十块现大洋,就可以在北京城区买间不错的房子可见朱家确实有钱。

建国后不久,朱家将大部分房屋卖给了煤炭部,自家只留了16间半房屋的一个院落,即后来的板厂胡同34号。

1934年,刚过20岁的朱先生住进“僧王府”后,直到2003年辞世,除去抗日战争时期住在四川,在此生活了60多年。

所以,朱家溍在忆旧的文章中多次提到“僧王府”。

搬进僧王府后,朱家溍顿生雅性,自个儿饶在院内选了“八景”,即:

太平双瑞(上房阶前两棵太平花);

玉芝呈祥(花下多白菌,即俗称狗尿苔);

壶中天地(葫芦棚);

香雪春风(两棵老丁香);

紫云绕径(甬路两侧植紫色牵牛花);

映日金轮(葵花);

槐窗月色、红杏朝晖。

朱先生自嘲道:我这是穷开心,跟燕京八景相对应。

燕京八景即:

琼岛春阴、太液秋风、玉泉趵突,西山晴雪、蓟门烟树、卢沟晓月、居庸叠翠、金台夕照。

综上所述,朱家溍说:“到君家故宅了”,是因为启功是雍正皇帝第九代孙。

启功回应:“到君家故宅了”,是因为清代的皇宫是爱新觉继承老朱家的。

两位大师,戏谑中见学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