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清一品大官被斩首,临刑前对儿子说:回去打包行李,我死不了

 喵妹说说 2021-11-09

在一些古代宫廷剧中,我们总是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一个读书人在几十年的寒窗苦读以后,终于顺利高中,之后就可以进入朝廷做官,原本以为在未来能够过上一个好的生活,没想到还是离不开朝廷官员之间的尔虞我诈,最后都是为他人做嫁衣白白忙活了一场。

若为官清廉的人,也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生存下来,非常可惜。贪官也让人反感,并一直要受到后人的痛骂和厌弃。比如说,清朝的一品官员柏葰。他是大清的两朝重臣,在1826年考中了进士,其仕途很顺畅,任职过工部、刑部侍郎、以及正黄旗汉军副都统等等。

这样的身份高贵的人,又为清朝做了不少贡献,可最后却被判刑斩首,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呢?原来,在清朝的戊午年,清朝的科场发生一件大的案件,当时清朝有一条禁令,八旗子弟绝不可以登台演戏。

然而讽刺的是,有一个叫平龄的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为他的名字出现在乡试榜上,而他又是八旗子弟。此人平时经常上台演戏,还是大家所熟悉的名伶,此事被大臣得知后,上奏朝廷,传到了咸丰帝的耳中。接着,咸丰帝下令彻查平龄之事,没想到牵扯到一连串的事件。

查到兵部主事李鹤龄帮助罗鸿绎打通关节,这两人是同乡,在罗鸿绎准备考试之前,他拜托李鹤龄帮自己在试卷上做一个记号,向考官疏通一下。于是考官浦安在阅卷的时候,看到记号后,就把罗鸿绎的考卷推荐了上去。柏葰发现以后,就把试卷换了回来。可后来又用罗鸿绎的试卷把原来要中试之人的试卷给换掉了。

正因一念之差,作为一品大员的柏葰也因此被刑部囚禁,他又是先帝旧臣,咸丰皇帝不忍心杀他,在杀与不杀之间摇摆不定。可大臣们反复强调此案的严重性,如果放过柏葰,那科举考试在平民百姓的心中将会留下污点,最后,咸丰皇帝还是选择了以大局为重,斩杀柏葰。

可这位大臣却觉得自己罪不至死,最多是渎职之罪。因为在这以前,咸丰皇帝一直都比较看重他,柏葰为官还是较为清廉,有“青天”之名,只可惜这一次,确实是被人抓住了把柄,他的对手肃顺等人,已经瞅准机会,决定给柏葰致命一击。

在上刑场行刑以前,柏葰还告诉儿子,让他赶紧回去打包行李,自己死不了,最终被撤职回乡。然后其结局却是被刽子手刀起刀落,走上了黄泉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