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与更好的自己之间,只差一个行动

 安月白 2021-11-09

世上最遗憾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你本可以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却因为没有行动,而失之交臂。

遗憾吗?

行动是改变自我、治疗绝望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是如何行动也是要讲究技巧的。

1.有针对性地选择

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内容付费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各种免费的付费的知识一涌而来,我们很容易迷失在这种知识的浪潮中。

因为焦虑,之前买了很多课程,却只学了一大半。手里还有囤积的课程没有学完,却因为看到一些推文,又再次入手了一些课程。

买了那么多课程又没学完,只会越来越焦虑。为了缓解这种焦虑,囫囵吞枣地学完一些课程,脑海中却没留下什么印象。

许多课程都是一些牛人打磨了几年甚至更久的成果,草草的过一遍,完全不能吸收其精华,将知识内化。

猫叔在他的文章《怎样的学习,才能让我们过得更好?》中也提到这个问题,他给出的解决方法是:

最好是先在某个领域形成能力,能够让你成为这个领域的十里挑一,二十里挑一,能够帮你解决很多现实问题。对于其他方面的东西,我们不必过于焦虑,每天专门抽一点时间用来让自己更“博学”就好,千万别陷入“知识的海洋”难以自拔。

行动也不能盲目,事事通事事松。最好的方式是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先专攻某一领域,有时间再博学。



2.建立绿灯思维



我们是可以对自己的大脑进行催眠的。

一件事,如果我们以为自己做不到,那十有八九是真的做不到。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做得到,并且愿意思考采取哪些措施能让我们实现目标,那这件事一般就真的可以完成了。

思维方式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如果你经常给自己亮红灯,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没有愿意尝试的勇气,那么原地原地踏步没有长进。

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里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面对昂贵的东西,穷爸爸总是说:“这个我可付不起,就不再去想这个问题了。”

而富爸爸则说:“如果我要买这个东西,我要怎么去赚钱才能买到起。”

穷爸爸带着买不起的消极心态直接否定,富爸爸总是在去找解决问题方法,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知道做到》一书提出了一个“绿灯思维”,遇事先不要着急否定,而是多想想可能性。

成甲在《好好学习》一书中提出学习临界值时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一是绿灯思维,二是以慢为快。

“我们相信什么,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效能。”“想要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知识快速成长,就要面对自己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激起自我防卫。要改变这一点,就要培养第一个底层心态——绿灯思维,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

建立绿灯思维,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心态,对于行动而言,也是如此。

其实,以慢为快也应该是行动中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态度。

现在网上经常出现“一小时掌握××技能”,“短期内快速学习……”之类的推文,就是抓住了很多人想快速成功的心理。总想着短时期内掌握大量的新技能,是一种焦躁偷懒的心态。行动时,我们要明确,通过行动改变自我是一个长期的事情。

3.及时跟进

当我们选择了一个行动目标,建立了绿灯思维后,要想真正习得知识或技能,获得成长,还需要及时跟进。

你看,虽然线上学习特别火热,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线下的课堂。学校教育里,你的每一点进步或退步,都能得到教师的反馈。有了教师的监督无指导,我们更容易做出下一步行动。

有时候,我们的大脑是需要哄的。拆分自己的行动目标,会更容易执行;制定一份跟进计划,能有效地坚持下去。

比如说,制定了一百天练英语口语的计划,在墙上贴一张学习日历,每完成一天的目标就打一个√,坚持了10天给自己一个小奖励。

每打完一个√,我们内心会有成就感,打完几个√,我们会有把其他√都打满的冲动。

总结一下,今天分享了行动的三个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先在一个领域不断精进;建立绿灯思维,凡事多想想可能性;细分目标,及时跟进。

思想的巨人,永远比不上行动的执行者。你与更好的自己之间,只差一个行动。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