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蒂芬·金受益一生的写作技巧,只花了10分钟学会,你也能掌握

 安月白 2021-11-09

月白风清,不期而遇

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曾说:“我在里斯本高中剩下的两年里,把该上的英语课都上了,在大学里又修了不少的写作、小说和诗歌课程,但约翰·古德教给我的东西比所有这些课教给我的东西都要多,而且不出十分钟就教完了。”

这位古德教授到底教给了斯蒂芬·金什么呢?

高中时,斯蒂芬·金创办了一份讽刺校报。在报纸上,他写了各种各样以学校老师为主角的段子。虽然他为这些教职员工取了假名,但是这些假名学生一眼就能认出。

这样的报纸让学生乐疯了,也让斯蒂芬·金被请进了校长办公室。为了安置斯蒂芬无处安放的精力和创作欲,学校安排他进《里斯本周刊》做体育记者。他写的第一篇稿子是校际的篮球比赛,交给编辑古德先生后,古德先生对其进行了修改。

原稿:
昨晚在里斯本高中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馆里,杰·希尔斯的队友和粉丝都为一位运动员创造校史的精彩表现震惊不已。身材小巧、投篮精准、人送美誉“子弹鲍伯”的鲍伯·兰森一举拿下三十七分。事实如此,你没听错。他动作优雅,速度惊人……还有一种奇怪的谦恭姿态。他像骑士一般超越从朝鲜战争那年起里斯本运动员一直未能有所突破的纪录的过程中,只有两次个人犯规。
修改后的稿子:
昨晚在里斯本高中体育馆里,杰·希尔斯的队友和粉丝都为一位运动员创造校史的精彩表现震惊不已。鲍伯·兰森一举拿下三十七分。事实如此,你没听错。他动作优雅,速度惊人……还有一种奇怪的谦恭姿态。在他超越一九五三年以来里斯本球员一直未能有所突破的纪录的过程中,只有两次个人犯规。
大家可以停下来读一读原稿和修改稿。斯蒂芬·金的描写比较生动,就是不少语句显得啰嗦。古德先生修改以及删除一些语句后,更加简洁具体。

见证了这样的修改过程,斯蒂芬·金醍醐灌顶,在此后的写作生涯中不断在践行简洁、干练的写法。

后来,在《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中,斯蒂芬也着重强调写作要简洁明了。

比如,“会议将于七点整被举行”这样的话在他看来特别啥,为什么不直接写“会议定在七点整”呢。

除了不要胡乱使用被动语态,斯蒂芬·金还提出要慎重使用副词。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话:

“把它放下!”她威胁地叫道。
“还给我!”他凄惨地哀求,“那是我的。”

“威胁地”“凄惨地”这样的修饰语,显得多余。不仅没能增加信息量,还抽空了读者原本可以有的对人物表情的想象。

威廉·津瑟在《写作法宝》中写道:“好的写作的秘诀就是剥离每一句话中的杂物,只存留其最洁净的部分。每一个无用之词、每一个在动词中已经表示其相同意思的副词、每一个使读者不知谁在干什么的被动语态结构——这些都是削弱句子力度的成千上万种掺杂物。


批改学生作文时,常见的啰嗦情况有三种:

1

大量的“我”和“了”


摘录一段学生的小作文:

“我放学后乘坐地铁回家,我妈妈正在做饭。于是,我在客厅写作业,今天我的作业真不只亿点点多(我没打错字),头都大了。过了一会儿,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

读完什么感受,是不是想像我一样提笔把这里边好多的“我”给删掉?

原意不变,我们这么修改:

“放学后我乘坐地铁回家,妈妈正在做饭。于是,我就在客厅做作业。今天的作业真不只亿点点多,头都大了。过了一会儿,一阵饭菜的香味飘过来了……”

删掉不必要的“我”,读起来顺畅多了。正常情况下,你们家当然是你爸爸或者妈妈在做饭,总不可能是别人家爸爸妈妈在做饭吧,所以“我妈妈在做饭”中的“我”,纯属多余。后面那句,“我的作业”也是。不然,还能是别人的作业吗。

至于最后那句“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里用“我”没毛病。不过,为了让句式更多变,语言更生动,可以换种写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了”也一样,常常高频却无效地出现在作文中。



2

不必要的信息


“放学后我向往常一样回了家,发现奶奶正在厨房做我最爱吃的红烧肉。”

“向往常一样”就属于不必要的信息,直接写“放学回家后,我发现……”一点也不影响我们理解。

除非,你要写的事情与往常不一样。举两个例子:

“平常放学回家时,厨房总是一阵阵煎炒烹炸的声音,热闹极了。今天,却静悄悄的。”

“平常放学后我6点就到家了,今天,却迟了两个小时……”

平时写作时,留心检查是否自己写了这类删掉也不影响理解的句子。除此之外,斯蒂芬·金当年写报道时,特地把“从一九五三年来”写成“自朝鲜战争那年起”,也属于添加累赘的不必要信息,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

这类交代时间、地点的场景,能直接说,就无需转弯抹角。



3

半天进入不了正题


有些学生作文分数低,原因就是开篇写了一堆正确的废话。废话的类型基本有:誊抄作文题目下边的引导词、堆砌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跟文章主旨没啥关系的“金句”、对叙述的事情有太多的背景交代。

前两种很好理解,第三种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作文的主要写考试之后父母因为对分数不满而训斥自己,于是自己与父母陷入了冷战,之后因为某一个契机,三人沟通了一番,和好如初。

很陈旧的一个素材,但是当学生感觉没啥可写时,就会编造一些类似情节。写这类情节,最好第一段就让矛盾和冲突爆发,第一段就写父母训斥自己的场景或者自己与父母争执的场景,之后再小篇幅地交代一下事情发生的背景。

但是,很多学生往往第一段写在教室焦急等待分数,第二段写回家路上脚步多么沉重心情多么郁闷,老天爷都在为自己哭泣,第三段写自己支支吾吾不愿意拿试卷给父母看,第四段才开始爆发冲突。之后,好不容易越写越顺手,老师也看到了写得精彩的部分,文章结束了……

因为,学生一看,嘿嘿,凑齐600字了,不用再多写了,草草收尾,高高兴兴交差。而批作文的老师,此时的心情,就跟熬夜追小说却发现作者弃坑的读者有得一比

面批作文时,我会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打一个大括号:“这一部分砍掉,之后的内容这样改……”

学生往往紧紧盯着我,满脸写着“温柔点,别砍别砍。就算要砍,也手下留情,别全部砍掉了。”

等确定老师不会手下留情,要求修改调整作文后,他们会挤出伤心又不失礼貌的微笑:“老师,我挑灯夜战一个半小时才写出这么多字,你这一刀砍下去……”

诚然,许多学生写作文之所以不简洁、啰嗦拖沓,是因为从小写作文就有一个字数的紧箍咒。挤一支快用完的牙膏似的,一点儿一点儿往外推的痛苦,许多人都经历过。

其实,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方法后,根本不用担心字数不够。反而要担心,那八九百字的格子根本不够发挥。

不少学生在上完第一次作文课,并且跟着我改了两稿后,满脸兴奋地说,“没想到自己能写出800字的优秀作文,以后再也不愁字数不够的问题了!”

摒弃凑字数的念头,秉承着能简练就不要啰嗦的信念,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真的没有那么难。

看到这里,有学生可能疑惑:语文老师不是都要求我们写作文生动优美吗,你怎么提出要简练?

其实,简练和生动优美并不冲突。

一来,很多时候,恰恰因为简练才生动。印象特别深的是木心先生的一首诗:“流浪者,视归如死。”足够简练。也足够生动。

二来呢,提倡简练,并非要求大家抛弃细致的描写刻画。这二者不是非此即疲的关系。

至于如何写得优美生动,篇幅有限,以后单独成文来讲讲。

1

END

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