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宋朋友圈|宰相也坐过山车,张士逊的三起三落

 时拾史事 2021-11-09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

张士逊履新的第一项工作任务是去山东巡查黄河的事情。那年黄河气势汹汹,滔滔河水逼近棣州州府惠民县,朝廷下令迁州府到阳信县,张士逊负责督查搬迁工作。搬迁是一项大工程,档案书籍办公用品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粮食,梅雨时节粮食很容易保存运输过程很容易霉变。工作人员都害怕在搬运粮食过程中出现差错备问责,在张士逊面前露出畏难情绪。

他们忘了来自基层的张士逊工作法宝是群众路线民意调查,他很快了解到棣州除了附近靠近黄河的几个县因为水患严重缺粮,他出台一个实施方案,把棣州库存的粮食借给受灾的群众,等明年粮食丰收了,再让老百姓把今年借的粮食还到新州府所在地。方案一出台立即收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忍饥挨饿的灾民们的欢迎,只要思想不滑坡。困难总比办法多。双赢就是你有病,我恰巧有治病的药。你缺粮食,地主家正好发愁余粮搬运成本高,借给你省了运费还能邀买人心。

张士逊回京复命,却摊上一件大事。张士逊和陈尧佐是好朋友,陈尧佐被宋仁宗免去参知政事,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昔日和陈尧佐不对付的同事落井下石罗列证据诬告陈尧佐谋反。谋反是所有皇帝的高压线,一旦坐实,哪怕是亲娘老子骨肉至亲一样格杀勿论。

朝堂上,宋仁宗把陈尧佐谋反的“炸弹”抛出来,满朝文武噤若寒蝉,没有谁敢站出来说句话,这是生死攸关的原则问题,弄不好就是血肉横飞满门抄斩。张士逊站出来:陛下,我用人格和人头担保陈尧佐对陛下忠心,对大宋忠诚。奸人拉拢宗室构陷善良的目的就是混淆视听,动摇朝廷,他们的阴谋一旦得逞,大宋将是国无宁日人人自危。宋仁宗,思前想后醒悟过来,严惩了诬告者,以正视听。张士逊在尖锐复杂的宫斗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官拜宰相。

一天上班奏对结束,宋仁宗忽然问张士逊:爱卿怎么看朋友圈。张士逊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人的朋友圈都是蝇营狗苟的算计和浮夸的追捧,君子在朋友圈里不断学习进步。宋仁宗给张士逊点赞,可是关于谋反他的神经依然绷得很紧。

状告曹利用管教不严,指使身边人谋反的人证物证俱全,更有一座青楼的全体从业人员集体指正曹利用的侄子曹汭穿黄袍让妓女扮成妃子喊他万岁行径。当然所有的表现之所以是表面现象,是因为它后边有真相。曹利用的梗就在于触怒了太后。曹利用罪有应得,千夫所指,每个同事都要根据曹利用这个反面教材深挖思想,引以为戒。只有张士逊既不伸指头指向曹利用,也不按规定时间写自查报告,甚至还私下说曹汭是曹汭,他叔是他叔,非往一起扯,干嘛呢?御史杨偕一个帖子举报给宋仁宗,宋仁宗皱着眉头:身为大宋高级领导干部,既然不能和大宋政治导向保持一致,就找个地方提高一下站位去吧。

感觉张士逊站位提高了,宋仁宗把他召回官复原职,兼修国史,身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张士逊回朝第二年,天下大旱扮成“小飞机”造型的蝗虫一飞冲天,又一个俯冲吃光所有的庄稼。张士逊人在书斋心系百姓,他给宋仁宗上书请求朝廷按照参照汉代模式,减免灾区人民的农业税,宋仁宗说先从朕做起减去尊号,为百姓祈福。张士逊紧跟时代不掉队,上书减免自己的官职和工资。宋仁宗很感动,紧跟领导不掉队,到什么时候都不会错。

宋仁宗安慰张士逊:非常时期,不能开源,朕自愿节流。前段时间他们为朕选了宫女,朕全让她们一键返回,节约的财政开支用于赈灾。爱卿放宽心。张士逊说陛下善莫大焉功德无量。张士逊很感动,回去倚马可待写了两篇小作文。

君臣和睦,张士逊很放松,中午下班碰到同事杨崇勋,两个人找了一个花园酒店边喝边聊,不知不觉耽误打卡,造成很坏的影响。宋仁宗让他到河南府醒醒酒,这就是放松警惕不能自律的代价。

酒醒了,张士逊又回到宋仁宗身边。张士逊老了,宋仁宗看着他拿着橘子佝偻的背影有些心疼,而这次回朝张士逊也明显感觉精力不济跟不上庆历新政的节奏。于是,张士逊给宋仁宗递交退休报告,宋仁宗看了报告把召见他,一番挽留一番嘘寒问暖,然后亲切地说:朕听说爱卿四处看房子,已经锁定一个园子可有此事?是的,陛下。开封房贵,居不易。这样吧,朕把那座园子赏给你养老吧。不仅赏了园子,宋仁宗封张士逊为邓国公,亲书“千岁”两个字送给他。张士逊把自己住的屋子命名为千岁堂,他在那间屋子里住了十年。看书、写诗、发朋友圈晒心情,养花种菜,打发无聊的漫漫的退休时间。公元1049年,八十六岁的张士逊寿终正寝。

参考资料:《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 中华书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