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展作者创作手记:书法是书法家的‘“心事”

 攸州刀郎 2021-11-09
书协之声
发布全国各省市书法展览信息
公众号

图片
王雪琪行书条幅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幼年接触书法时,流淌在那字里行间的潇洒与曼妙,就带给了我别样的乐趣,令我向往之、沉迷之,而后渐学弥深,便试图在学书的途中寻找最令我神往的挚爱,以求达到心灵契合、灵犀相通的境界。直至邂逅黄山谷、王觉斯,方有醍醐灌顶之感,遂此二家为根基,抒已怀、表己意,奠定了书法取艺的旨趣。

故我在准备参展作品时,根据我的偏爱,选择的是大字行书条幅,追求的是线条丰富的表现力和酣畅淋漓的视觉效果。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谨记古人言:“师古而不泥古”,学习王铎的“开放性”创作理念,结构上保留细腻的控制与纯然的理性,并参以“涨墨法”,增加作品的视觉感染力,而章法上则选取黄庭坚所开创的具有建筑般特征的章法理念,长画连续性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整体感,再通过大小、曲直、轻重、缓急的对比来寻求整体的变化与秩序。



赵孟頫言:“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基本功的练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临帖、读帖成为每天必修课,从碑帖中不断汲取营养。

创作期间,我的研究生导师于明诠先生的谆谆教诲时刻萦绕耳畔。于先生曾鲜明地提出“书法不是'物件’,不是'东西’,而是书法家的'心事’”,这句话与西汉杨雄所言的“书为心画”,叶秀山先生在《书法美学引论》中所述的“书法就是'书法家说话’”,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一观点,也一直是我奉为圭臬的创作格言。

当今社会,由于常用书写工具和欣赏方式的转变,书法已脱离实用性而走向自觉,使其更多的为纯艺术性的展现。但书法不能无病呻吟,而是需要书者通过书法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使书法作品具有生命力。也就是说,书法创作必须要有明确的艺术性旨归,这样书者才能在书写过程中以求达到心灵上的契合,其内在的情感方可感染他人。



行文至此,想起哲学家黑格尔的一句话:“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感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所以我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也有意识的去关注书法以外的事物,以求融合,书法最外在的特点就是它的视觉性,是故无论是经过的建筑,穿过的衣服、吃过的美食、看过的美景等总能发现一些视觉所能传达到的点,也许是生活中最不经意的搭配和摆放也能感染到我,使灵感乍现,来丰富我的创作,我想这就是我的创作灵感吧。

我深刻的明白,无论是学书还是其它方面我都只是一个新手,投展览更多是为检验自己近期所学,以明确努力方向,感谢我的老师和好朋友们的支持和陪伴,我将努力突破自己,享受学习过程。
书协之声
发布全国各省市书法展览信息
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